针对目前推行EOD 模式面临的问题,综合典型案例研究分析,提出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类EOD 项目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EOD典型案例
1、流域综合治理+城市更新
深圳在茅洲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创新性引入EOD 模式。针对流域工业用地比例高、污染企业多、水体污染严重等问题,从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建设两方面综合考虑,将流域综合治理和沿途滨水地区城市更新的工作有机结合。将生态作为茅洲河流域城市更新主导因素,将生态引领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以茅洲河生态平台为基础,构建新兴产业带、高品质生活带、特色休闲旅游带。首先,通过流域沿途污染企业整治、雨污管网完善、河道底泥清淤、生态环境修复、滨水绿带构建等污染治理手段重构区域生态网络,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生态基底;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共设施完善、绿色交通提升、城市布局优化、特色文脉传承等手段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为后续产业运营提供优质条件;最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高端人才引进等激活区域活力,实现城市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

2、流域环境治理+片区开发
天津蓟运河EOD是国内首个采用EOD模式开展的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项目设计通过实施水系治理、生态修复与环境提升等工程全面改善蓟运河(蓟州段)全流域生态环境,同时结合产业规划,导入地方发展需求的产业,把环境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实施内容包括以蓟运河(蓟州段)全域水系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为主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以观光农业、康养、新能源等环境友好型项目为主的片区综合开发。按照“谁受益、谁付费,谁破坏、谁赔偿”的原则,流域范围内相关资源性收入和新增优质经营性资产运营收益将优先用于项目资金平衡。回款通道包括设立水系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用活土地资源收益、盘活经营性资产、推进政府购买生态服务、导入多元产业增加收益及股权转让等。
3、流域生态保护+产业开发
山东省日照水库流域EOD是首批36 个模式试点项目之一。作为日照市民生活用水主要水源地和城市支柱型产业主要供水源,日照水库区域生态保护任务艰巨,但同时也面临着环保资金短缺、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难题。值此EOD发展契机,项目设计将水库流域生态安全保护和环库产业健康发展相结合,围绕日照水库全流域548 km2,以水资源功能区为核心、以生态屏障区为纽带,科学谋划日照水库流域以水质提升为目标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和以水生态保护为前提的生态产业发展项目,构建“4 个生态农业板块+1 个生态渔业板块+1 个生态旅游板块+1个科技示范板块”特色生态产业圈,重点建设以水源涵养林木为主的生态林带,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农林特色产业。同时构建政府+水务集团+科研单位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政策、资源、资金、管理、技术优势,共同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4、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内蒙古乌梁素海EOD项目的特色在于跳出“一湖之治”,转向实现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全生命要素综合提升。作为黄河流域最大功能性湿地,乌梁素海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保障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十分重要。因此,对于乌梁素海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需求不仅在于乌梁素海湖体本身,而是整个生态系统。将EOD模式引入乌梁素海生态治理工作中,围绕流域内沙漠、矿山、林草、农田、湿地等生态要素开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通过生态补水、面源控制、湿地修复、内源治理、水体扩大、区域管理等生态治理项目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湿地功能。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动底泥与芦苇利用、有机养殖、特色水产品开发、滨湖旅游、会展等滨湖特色产业发展。通过环境改善提升资源价值、用资源溢价反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EOD规划策略
EOD 项目的核心是生态环保和产业开发的综合平衡,一方面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满足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实现产业运营收入对环境治理投入持续反哺,从而实现资金平衡。因此要转变传统水生态环境治理单纯的输血式投入模式,以创新的EOD模式赋予项目可持续“造血”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类EOD项目的总体规划策略可分为3 步。
第一步,改善区域水环境功能。正确理解“生态环境导向”的基本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切实识别并解决治理需求迫切、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确保全面实现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提升水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区域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基底。
第二步,提升区域水生态品质。水生态环境的品质影响水产业的发展。在水环境功能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生态服务设施布局,通过滨水绿道、蓝绿空间建设,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系统,实现水生态环境品质整体提升,以完善的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区域发展吸引力,为关联产业植入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第三步,促进区域水产业发展。以特色水产业的持续造血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准确识别与水生态环境互相支撑、互相依赖、互相促进、收益反哺的关联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产,将生态治理成效转化为产业发展增值收益,实现项目边界范围内产业经济收益对前期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有效反哺。通过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和关联产业发展项目的合理搭配,以水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为产业发展带来增量收益,以产业发展盈利反哺水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在EOD 项目内部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回报机制,最终实现区域全面绿色可持续发展。

水生态环境治理类EOD 项目实施策略见图2。
结论与展望
EOD模式已成为解决水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总体投入不足、缺口大、治理成效难以持续维护等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水生态产品自身所存在的市场认知度不足、规划设计不够系统、建设单位经验不足、融资招商困难等问题也困扰着EOD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全力做好水生态环境治理EOD项目的系统规划,突出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项目的融合共生,同时建议做好项目前期技术准备和全过程风险识别,选定具有专业优势的城市合作商作为EOD项目投建管运一体化实施主体,发挥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建设单位等多方合力共建共享绿水青山,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EOD项目实施,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者:李曼 薛祥山 章雨欣 姚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