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6-14  点击:2233
江苏省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引领者,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也在数据安全性、数字科技原始创新能力、龙头企业、数实融合程度、数据要素、数字人才以及数字监管评估手段等方面暴露了一些问题。

江苏省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引领者,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也在数据安全性、数字科技原始创新能力、龙头企业、数实融合程度、数据要素、数字人才以及数字监管评估手段等方面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依据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5个发展层次:起步、发展、追赶、新秀和引领。据江苏省统计局统计,2021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5.1万亿元,占全国的11.8%,排名全国第二,处于数字经济发展“引领”阶段(1)。

2022年江苏数字经济城市百强榜上榜城市

表1  2022年江苏数字经济城市百强榜上榜城市


(一)全省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较平衡

相较其他省份,江苏省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相对平衡。苏浙粤闽四省属于“双高”省份,即省内百强城市数量占比和百强城市DEDI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为2022年江苏数字经济城市百强榜上榜城市,其中,无锡首次晋升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盐城、镇江、泰州等城市聚集在百强中等位次,DEDI指数值仅相差不足3分,三市区位临近、资源禀赋趋同,后续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是突出重围的关键所在。


(二)“数字经济”相关扶持政策

江苏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重要决策。表2是江苏省陆续出台的数字经济相关规划、行动计划、指导意见等。可以看出,在数字经济还未普及时,江苏已经在加快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高度重视软件、信息、大数据等数字行业的发展。从2021年开始,江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涵盖数字经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意见,为各市数字经济战略政策落地实施提供指引。例如,2022年12月徐州在省内率先出台《徐州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等内容,提出了27条“真金白银”支持政策,助力做强、做优、做大“关键增量”,全力打开淮海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2)。

江苏省有关数字经济政策、条例和规定

表2 江苏省有关数字经济政策、条例和规定


(三)数字技术势如破竹,数字科技驱动力大

数字技术日渐成为江苏科技攻关的重点方向,数字技术创新进程快速提升。江苏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企业分布最多的省份,同时创建产学研基地,深度衔接和融合了教育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例如,南京市一直注重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促进产业纵向发展,推动数实深度融合。2021年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5.9%,不仅占全省第一,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四)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成效显著

政府服务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江苏各市数字政府主体架构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数据收集和开放共享的成果已经出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的功能逐步实现,核心产业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而“苏服码”的推广,省内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一件事一次办”等发展模式,可以解决民众和企业办事困难、缓慢、烦琐等现象,互联网+政务服务由点及面、由浅入深迅猛发展(3)。目前,190万项各类政务事项均得到办理,全省网上办理行政权力审批事项占比98.5%。但受各市经济技术的影响,各市政务服务全程在线办理情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五)产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

江苏数字经济的主赛道是产业数字化,主要模块是制造业数字化。目前,江苏共培育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双跨平台4个,国家特色平台37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38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639家(4)。2022年度江苏首批省星级上云企业2443家,推送江苏省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使“江苏制造”迅速向“江苏智造”转变,很多企业进入“云端”。同时,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升级。2021年江苏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中有746.43万个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在2022年3月公布的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的22个综合试点城市中,南京和无锡均上榜。江苏还建成8个专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居全国首位(5)。在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下,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的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初显(6)。

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江苏依托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科教资源,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字应用“遍地开花”。但是,仍面临若干问题,体现在数据安全、原始创新动力、龙头企业领头羊数量、数实融合程度以及数据要素市场等方面,与北上广浙等兄弟省市还有部分差距。


(一)网络和数据安全亟待“上锁”

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安全挑战也与日俱增。2022年度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江苏网络安全指数全国排名第三。江苏作为互联网大省,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2022年8月,省通信管理局发现网络安全漏洞2746个,风险356个(7),突显安全防护措施不足等诸多问题。


(二)数字科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江苏省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原创技术研发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落后与北京、广东,在核心技术和重要行业领域,存在严重的“卡脖子”现象。智能制造业的重要核心技术以及相关软件,对外依赖度高、国产应用率低的“症结”,严重制约了江苏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步伐。


(三)缺乏引领性的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及平台

目前,江苏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排第三,落后于北京和广东。江苏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和领先示范区企业比较少,缺少数字创新驱动强的龙头平台企业。在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中,北京有32家,广东有18家,上海有17家,江苏仅有7家。可见江苏今后在培育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加强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中的引领作用和产业协调联动性十分必要(8)。


(四)“数实融合”程度不够深入

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深水区,数字经济并没有脱离实体经济,相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未来趋势。目前,江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渗透还不够深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与江苏制造业强省的定位不相匹配。在生产实际中和遇到挑战时利用数字技术去解决,并处理好数字技术与行业场景融合等后续问题方面后劲不足。


(五)数据要素的价值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江苏虽然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规模,但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普遍存在,限制了数据价值潜力的深度挖掘与充分释放。在数据来源方面,现在的数据类型复杂、非结构化数据(视频、网页、声频等)增多,这大大增加了数据维护成本。同时,由于数据开放共享不足,无法保障数据质量及隐私。在数据交易方面,数据要素由于缺乏统一数据交易与数据定价标准,无法使用传统定价模型。此外,大多数企业都将数据作为维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生产要素,开放数据等同于垄断优势不复存在,形成人为障碍。


(六)缺乏数字经济结构性人才

江苏省虽然高校科研院所云集,但高层次、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特别是数字经济人才紧缺,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数字科技产学研协作成果本地转化困难,制约数实融合进程。另外,制约江苏数字化进程的是数字人才流失,所以制定科学合理、吸引人才的培养方案刻不容缓。


(七)数字经济监管力度和评估手段不够

全球数字经济仍处于早期阶段,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关监管理念和手段。江苏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面对新环境与新挑战,市场监管迫在眉睫。原有的传统监管模式已无法顺应当前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数字经济立法,创建新的监管理念与模式,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刻不容缓。(作者:刘金美,杨慧珠,韩钰)



上一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导向下城市发展EOD模式研究(附案例)
下一篇:江苏省数字经济产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对策方案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