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生态+”视域下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5-08  点击:756
本文以“生态+”为视角,分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化绿色转型的制度设计、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要素持续供给等方面提出实现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和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色调,要提升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质量,为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的发展动力,创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以生态保护作为绿色发展的前提,实现新能源产业的特色发展。本文以“生态+”为视角,分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化绿色转型的制度设计、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要素持续供给等方面提出实现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和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因素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较多。从国际来看,一是2020年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发展目标,为实现此目标,煤电、火电逐步减少,新能源成为主要的发展能源,其中以“风光储”为主要能源系统,同时,水电、核电等也得到小规模发展,依据当前各国的规划目标,预计到2030年、2060年全球保守的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1000吉瓦以上、2400吉瓦以上;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核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生态保护的助力器。从国内来看,一是大力支持发展绿色金融,利用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财政金融手段等支持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二是进一步推进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逐步完善创新机制建设,实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二)不利因素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从国际来看,一是欧美发达国家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政策扶持,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都在加大支持力度,这给我国发展高质量新能源产业带来挑战;二是国际竞争加剧,国际市场环境风险加剧,使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巨大阻力。从国内来看,一是新能源产业投资大、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二是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政策制度方面的限制,例如,利用程度低及资源耗费量高,新能源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存在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不利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生态+”视域下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二、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路径

在“生态+”视域下,本文以新能源产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新能源产业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方向迈进的路径,为我国打造特色新能源产业和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一)完善绿色发展体系,让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切实推行绿色发展战略,实施新能源绿色生产项目,培育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新能源产业园,建设新能源绿色产业园区和清洁能源生产示范企业,推动建立符合实际的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框架,全面完善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体系。一是加快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脚步。应进一步制定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计划,实施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全面落实新能源产业绿色生产以及进一步优化实施新能源产业园区绿色改造方案,完善新能源产业绿色生产体系。二是制定新能源绿色产业战略目标。通过建设具有特色的新能源产业生产制造园区、绿色工厂等,实现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生产制造的全过程融合,全力改造升级新能源生产设备,助力新能源产业绿色生产。


(二)努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能源市场更活跃

努力发挥生态资源和现有新能源产业的相对优势,为实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聚焦新能源产业,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将新能源企业作为发展主体,以市场为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升新能源产业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市场活力,完善市场交易制度体系。建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全面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应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助推器”的作用,在数字时代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新能源产业绿色低碳的发展步伐。二是全面建设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合作平台,推动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决不能闭门造车,要加强与具有优势资源的企业的双向合作,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手,加强企业合作,实现积极探索、合作共赢、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有效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学习优秀企业的战略布局和先进生产技术,明确管理方针,结合新能源产业发展实际,引入合作企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三)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数字化建设

如今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个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在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展新能源产业数字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将新能源产业与数字经济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提升数字化信息建设,促进新能源产业向智能化发展,从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将现有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整合,实现新能源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新能源数据共享与新能源数据互联,降低信息成本,建设新能源产业数字化共享平台,加快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进程,实现资源优势互补,重整新能源产业链,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保障措施

(一)完善新能源产业绿色转型体系

新能源产业绿色转型体系是维护绿色生态和新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生态+”视域下,应融合绿色发展的生态目标,完成新能源产业的整体重构。一是破解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需要从新能源产业政策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政策的制定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深入掌握新能源产业根本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切实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政策性问题,努力完善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所需的制度保障,为推动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将绿色发展作为新能源产业建设的基石,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三是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融入绿色生态理念,严守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警戒线。


(二)加强技术创新,补足发展短板

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新能源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新能源产业生产技术无法满足目前的能源生产需要,这是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新能源产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有助于提高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新能源产业管理者的技术创新意识。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真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加强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主动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的新型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注重新能源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创新需要合作,创新需要交流。从行动上要努力建设开放式技术交流合作平台,从政策上要加大对新能源生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实现多元化资源共享,促进构建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三)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与持续供给

充分利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将新能源产业政策用好并且用到位,积极发挥绿色金融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以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理念,运用资源优化配置,解决新能源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资金问题,发挥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向驱动作用。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将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产生融合效应,开发绿色金融特色产品,为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运行保驾护航。二是在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大绿色金融政策供给和保障,优化绿色金融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效益,从收入政策、绿色财政补贴、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创新绿色融资担保等方面入手,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新能源产业政策设计。


(四)全力保障要素供给,助力新能源企业发展

助力新能源企业发展需要切实做好新能源企业要素供给,保障供给充分。一是全力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要素供给。二是由于新能源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对于大多数新能源企业来说融资困难的问题仍然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就不同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条款补充,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例如,扩大抵押范围,以生产设备、存货等动产进行抵押,简化审批程序,切实满足新能源产业融资需求。三是对于长期不生产、不经营的僵尸企业,减少企业冗余,提高新能源企业的质量,将优势资源分配给优质的新能源企业,实现产业集聚,资源优化配置。四是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企业合作,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大数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转型,进行新能源产业资源整合,提升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建立校企合作开发新模式,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进程。


(五)实施新能源品牌战略,助推经济新增长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市场,同时也需要品牌培育。要引导新能源产业主体梳理品牌发展理念,重视品牌培育,树立品牌意识,进而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一是鼓励新能源企业开展多元化交流,了解品牌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新能源品牌发展意识。二是优化新能源产业市场监管政策。好的市场需要好的政策,因此,应进一步优化新能源产业市场监管政策,如市场准入政策、规范市场竞争等,有效发挥市场监管的作用,保障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话语权。建立和制定国际互认的能源标准,进一步参与制定国际能源市场制度,增强新能源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作者:杜雅男)



上一篇:甘肃省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下一篇:常州市绿氢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