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发展、产业更新,将文化与产业结合发展为城市与企业带来更多的内涵与活力,成为当今产业优化转型的新趋势。以汉语言文化为贯穿,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对废旧的工业园区进行全新规划改造,引入新产业功能,更新景观设施,提升产业服务,打造集办公、展示、文创为一体的新文化产业景观。设计用现代景观语言,将诗句的意境美与情境美进行表达,让人们在环境中感受语言美、体验文化美、创造生活美,这是产业园转型探索的一次革新,也是城市更新的一次思考。
1 项目概况
1.1 基地区位
基地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常熟市琴川街道新厍苑中,临近常熟市建材市场、家具市场、汽车市场等大型产业集群。基地西邻东三环快速路,北邻富春江路,周边区域的道路通达,交通便捷,新农村集中居住区、各类型开发楼盘等居住社区多样。基地总 面积为8200m2,为集办公、展示、文创为一体的现代个性化定制家居产业园规划项目。
1.2 基地现状
基地为废弃棉纺厂区,人车混行、路线混杂,道路条件差。厂区中有部分老旧厂房为基础单层排架结构,厂房建筑跨度大、层高高,外立面以水泥饰面,日久斑驳破损。园区中还有大量临建厂棚,部分临建破损倒塌,使整体园区空间拥挤杂乱。场地外部道路属于新农村的一部分,道路平整,配套绿化良好,但贴近厂区一侧仍有私人菜畦,较为杂乱。
1.3 城市文化
常熟有着虞山尚湖山水交融、溪林萦绕的自然山水美;小桥流水、临溪而渔、邻水浣衣的江南婉约生活美;“十里青山半入城,七溪流水皆通海”“诗情画意江南园,弦歌不绝文人巷”的三千年古城文化美,是一个集自然美、生活美、文化美于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江南小城。
1.4 周边产业
基地周边有较为丰富的建材城、家具城、物流园区等传统成品家居产业,但家居设计产业分布较远且分散,整体产业结构较单一,产业形式较为传统,整体发展力不足。常熟政府结合城市产业发展新规划,在此引入家居生活定制服务业,以设计服务带动研发、生产、销售,完善产业链,聚合产业力量,提升产业发展。
1.5 服务人群
产业园主要服务人群为家居设计、管理等通勤人员及产业客户,次要服务人群为近郊居民、旅游参观人员等。其主要功能需求为设计相关的办公洽谈、管理服务、展示推广、宣传输出等,同时满足配套生活服务、游客体验服务、城市文化引领等功能。
2 项目策划
2.1 设计主题
根据基地概况和产业园发展需求,以“创新、焕新、融合”为理念,从“文化、功能、形象”三方面进行思考,以“梳文启物”为主题,以汉语言文化为贯穿,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对废旧的工业园区进行全新规划改造。引入家居新产业,呈现地方文化与情感特色,提升产业环境服务,打造新文化产业景观。梳文,梳字成文,以形达意。启物,开启新物像,塑造新形象。以诗为引,串联汉字,重构空间,重塑环境,激活产业,梳文以启物。用现代景观语言,把诗句的意境美、情境美表达出来,让人们在环境中感受语言美,体验文化美,创造生活美,这是探索产业园转型的一次革新,也是城市更新的一次思考。
2.2 设计策略
2.2.1 梳文,以汉语言文化创新场所精神。
问题:汉语言文化如何创新融入?措施:家居产业园景观以汉语言文化为内涵,以江南园林中的诗意生活为脉络,将诗歌进行拆文解字,把诗的文、意、情融入园区景观设计,形成场景画面。将诗与画、情与意融合,打造文化产业园。
(1)组字成词,行句成诗。诗是生活的浓缩,也是语言表达的艺术。为了更好地诠释常熟社会生活风貌,以诗歌艺术讲述常熟故事,园区景观设计选择《山居秋暝》一诗作为故事线,结合王翚的《虞山十二景》所描绘的画面场景,用现代景观语言,把诗画的场景美、意境美与情境美表达出来,将传统的诗情画意转化为现代产业景观,古今融合,讲述常熟故事,展现常熟之美,创造常熟诗意生活。
(2)梳字成文,以形达意。首先,诗形贯穿全园。园区整体景观形式以《山居秋暝》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主概念,提取“照”与“流”的形与意,形成建筑与场地形态,贯穿全园。其次,诗意分布其间。逐句对诗中描述的场景与意境进行剖析,结合场地空间环境和功能定位进行景观场景呈现,从内而外设置山居美术馆、枫丹薄暝、松月食肆、照影松间、漱石枕流、芳洲拾翠、林下春芳 7 个“诗意”景点。并提取诗中的关键字词“山、松、照、石、流、竹、舟”进行设计转化,形成汉语言文化特色景观小品,画龙点睛,点出各景点的诗意。形成形与意结合、情与境交融的“诗”景观空间,形成“一景一诗情,一步一画意”的园区景观。
2.2.2 启物,以全新的空间功能重构产业服务。
问题:家居生活产业如何焕新发展?措施:在解决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问题的同时,设计还需要为产业园的整体家居新产业定位发展寻找新方法。产业园在对标城市家居产业布局的同时,思考产业空间运行发展,以产业服务为主旨,结合产业园新人群的新需求,设置设计师工作空间、交流互动空间、餐饮空间、艺术空间、展馆空间、绿色休闲配置空间等新功能。结合服务功能和空间效果进行园区景观梳理,最终形成“一心、双线、三轴、四区”的景观格局。(如图 1)

图1 产业园景观结构分析图
“一心”,将双层照影松间诗意廊桥置于园区中心位置,连接园中各区的同时为全园视觉的焦点,成为景观中心。“双线”,园区路线设计采用人车分流,人行路线从景观主入口延伸到园中各景点,车行路线以外环形式连接美术馆、工作室、餐饮等主要功能空间。在保证园区使用的同时,让诗意景观路线更加安全、宁静、慢深入。“三轴”,结合建筑围合形成蜿蜒空间的特点,将主次入口分别往内进行景观引导,以流畅的曲线空间作为贯穿,分别形成从入口到中心的“山居、莲动、芳歇”3 条特色景观轴线。“四区”,根据各服务功能的特点和需求不同,设置“美术馆区、设计师之家、主题景观区和健康休闲区”四大功能区,分布上同一功能聚合聚力,不同功能分区独立。各功能区之间通过景观空间进行紧密联系,隔而不断、分而不散。
2.2.3 启物,以融合的建筑设计重塑园区形象。
问题:场地记忆与环境发展如何协调融合?措施:该园区是在老旧厂区的基础上进行旧改新建设,原有的厂区建筑体块和整体布局具有该场地在产业发展中的文化记忆。园区景观设计结合整体规划,以“山之形”“石之透”为特点进行建筑形象设计,将记忆与发展相融合,重塑园区形象。
(1)山之形,以错落起伏的坡屋顶统领新旧建筑,体现山势变化的同时将新旧建筑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园区建筑形象。在协调的同时,每一建筑体根据其“新建、保留、旧改新”不同的建设情况,采用新材料新形象、原材料原形象、原材料新形象的方式进行设计变化,建筑各具特色,建筑空间山势错落、步移景异。
(2)石之透,园区山居美术馆、设计书斋等主体建筑提取太湖石“漏、透”的特点,在墙体和顶部采用各式开窗设计,结合室外通透的玻璃家居展厅,使建筑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室内外功能相互呼应。开窗的造型多样,有长卷式、立轴式、花窗式、圆洞式、松月字图式等,以框景的手法使内外景物相映成画,融合成诗。
2.3 设计呈现
园区整体景观提取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照”和“流”的形与意,转化为通透体块和流畅曲线,流入全园,串联景点。结合诗句从内而外设置山居美术馆、枫丹薄暝、松月食肆、照影松间、漱石枕流、芳洲拾翠、林下春芳 7 个“诗意”景点。
(1)山居美术馆。美术馆取名于诗句“空山新雨后”,整体建筑形态将汉语言“山”字之形与常熟虞山的特点相结合。以横向延展的建筑体块体现江南山脉的绵延,通过横向和竖向的体块推拉演变为“山”字形,再通过屋顶、坡屋顶层次变化,体现山脉起伏之势。建筑主体采用浅灰色大理石饰面和通透的玻璃幕墙结合,整体轻盈通透、淡雅悠扬,体现出雨后青山中清新空灵的韵味。
(2)松月食肆。将几栋旧厂房建筑进行“旧改新”,保留旧厂房的地基框架和基础柱体,用连续的新材料墙体和坡屋顶将几栋建筑连为一体,形成院落式多功能餐饮空间,即食肆,为办公、洽谈、参会、游览等人员提供餐饮服务。食肆建筑错落有致,主景立面采用整面特色“松”字造型漏窗,在装饰建筑立面的同时给室内带来丰富的光影感受,体现“松间照”的意境之美。
(3)枫丹薄暝。松月食肆的中庭,自然式山水景观庭院。以蜿蜒的溪流水景和文雅多姿的松、枫植物景观搭配,将王翚画中的“吾谷枫林”景色和王维诗句中的晚秋薄暝结合,形成一副多彩的微缩秋景山水图。并结合食肆向外看的观景视线进行造景布置,将室内视线导入室外,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内外渗透,使庭院中“秋”的意境与食肆“喜”的情景交融,提升整体餐饮空间氛围。
(4)照影松间。以“明月松间照”为主题的双层景观廊桥,是整体景观的中心。廊桥连接东西两处设计师之家,也将园区空间划分为前场和后庭,将游览交流和办公生活分开。景观效果上,廊桥借鉴古典园林的游廊形式蜿蜒曲折,顶面以三角坡顶斜向连续构成,形成绵延起伏的山势场景。竖向以“松”字形花窗为主景装饰,顶上设置三角镂空,使阳光、月光自然洒落,将自然光元素与人工景物结合,打造丰富多变的光影效果,营造照影松间的诗意景观意境。
(5)漱石枕流。主入口前场主景观,以流畅的曲线铺装至入口往园内延展,形成整体蜿蜒流淌的形式美。顺曲线设置流线花坛和流水景观,烘托场地灵动氛围的同时形成曲水萦绕的景观效果。花坛中设置“石”字艺术小品和“石”形玻璃室外展厅,环境上迎客青松搭配雅致花境,在打造入口景观、展示设计成果的同时,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预示着打开现代生活追求的新篇章。
(6)芳洲拾翠。美术馆与设计师之家间的条形庭院空间,园区景观的发展空间,更是公众驻足体验的家居室外展厅。空间整体延续前场的流线造型,流线场景中设置莲叶形态转化而成的绿化花坛。花坛中设置多组玻璃家居展厅,展示现代家居场景成果,以开放的方式引导人们进入展厅实景体验如画如诗的生活设计。景观中点以“竹”“舟”字形特色小品,呼应诗句,点明主题。
(7)林下春芳。设计师之家的后花园,利用原有厂房建筑形成的后场狭长空间与中心廊桥转折而留的变化空间连接,形成曲折的多层次线形庭院。庭院主要为园区工作人员进行小型交流、休闲运动、散步休憩的生活花园。利用空间的转折变化,设置花境步道、休憩凉亭、微运动场、倒影水景等景观内容,整体营造绿树成荫、百花盛开,娴静生活、王孙可留的景观环境。
3 结语
语言美指用现代景观语言,把诗句的意境美、情境美表达出来。文化美指用汉语言文化为贯穿,呈现当地承载的文化与情感。生活美指以诗为引,重塑环境,激活家居产业,引领城市新生活。将文化与产业结合发展,为城市与企业带来更多的内涵与活力,成为当今产业优化转型的新趋势。现代产业园景观将文化与景观融合,产业服务与城市发展结合,打造集语言美、文化美、生活美的新景观内容,提升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更新。(作者:马建梅,牛楷然,宋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