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优势分析与瓶颈———以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由于山西省独特的战略定位,“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带,加强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与合作。而万荣县处在几个经济圈的交界处,凭借本身独特的地理优势,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推动区域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
1.1 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机遇与挑战
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9年7月31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设立,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总规划面积189.29平方千米。在“十四五”期间,山西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抢抓新机遇,融入区域联动发展,打造开放高地。而万荣县处于西安、太原、郑州2个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又毗连中原经济圈、大运城经济圈和关中经济圈。凭借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独特的战略定位,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助推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带动效应不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万荣县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
1.2 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按照山西省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要求,万荣县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禀赋,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以企业化的思路布局。围绕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核心理念“一核六区八园”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园。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水果、香菇、粮食、畜牧养殖、中药材五大产业,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一条集产地加工、成品交易、质量检测、仓储物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二、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
2.1 打造特色品牌,助推农旅融合
万荣县以质量、品牌、服务、信誉为核心,动员全社会增强质量品牌意识,营造诚信消费环境,形成人人关心质量、关注品牌的良好氛围。万荣县落实“南果”战略,持续深化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品质果业、品牌果业,成功创建了“万荣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国字号品牌。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万荣苹果”以36.55亿的品牌价值荣登区域品牌百强榜。万荣县三白瓜产业协会通过注册“万荣三白瓜”商标、举办销售三白瓜直播等措施,不断扩大“千古一瓜南张三白”品牌的影响力。目前,全县注册农产品国际商标8件,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13件。
万荣县积极推进农文旅协同发展,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融合喜剧文化、黄汾文化等万荣地方特色文化的文艺IP,打造展示传承农耕文明的品牌窗口。新建了苹果主题公园、国家农业现代产业苹果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修建了中药主题公园,旨在发挥中药材观光、保健养生、科普等功能。对农文旅融合进行新探索。2020年万荣县成功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东风,利用节后效应,延续节庆热度,目前,形成了桃花节、苹果采摘节等14个文化节,成功推进了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和生态效益化。
2.2 助力农民脱贫增收,示范引领作用初显
万荣县按照“以株定亩、以地入股、统分结合、联产联营、规模适度、利益聚享”的方针,把土地集中起来,把农户组织起来,积极推行以果农地入股的新型农村合作经营模式。果业规模化基地进一步发展,县内果蔬面积从45万亩扩大到了50万亩,贫困村果蔬面积超过7.8万亩,贫困村群众年均生产1.8亩果蔬,户均每年增加农业收入1.58万元。出口水果示范基地达到20万亩,农产品出口创汇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到320家,吸纳8842人次贫困群众参与到苹果生产18道工序中,人均年增收达到8000元。
近些年,万荣县围绕苹果、香菇、牲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1万余人;持续开展“三晋英才”“百人计划”,优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以此引进农业高端人才。政府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政府大力推进农民利益联结,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796家、家庭农场29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39个。全县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20.8万亩,成为全省“农业生产试点县”。万荣现代农业发展在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上蹚出了一条新路。
2.3 多元主体聚集,产业链延长,产业融合不断深入
2.3.1在龙头企业下构建新型经营模式
华荣果业、佳源科技等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引进了地利集团、中化集团、汇源集团等国内大型涉农企业在园区建设基地、设立分点,组建产业联合;吸纳社会资本,建成了25个苹果冷库,总储藏量达到8万吨。区内参与主导产业生产经营的企业达到124个,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30家。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70%。围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模式,推进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写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效益。目前,初步形成了四种利益联结模式:①农户土地租金收益模式;②农民就近劳务收益模式;③农户入股分红收益模式;④农业订单保底收益模式。
2.3.2新业态孵化蓬勃发展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发展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拓展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全国建成了首家县级智慧城乡服务中心,构建了“农地+农户+互联网+市场+客户终端”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成功搭建起了覆盖乡村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与阿里巴巴、淘宝、筷农等涉农电商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涉及全县各类农特产品,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和辐射半径[6]。全县涌现出一批电商从业者。本县电商双创孵化中心一共有28家本土电商企业,直接从事电商的成熟人才从最初的几百人增加到一千人以上,电商活力竞相迸发。利用互联网宣传特色农业,并且成功带动了冷藏保鲜、仓储物流、彩印包装等业态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
三、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
3.1 独特的地理优势
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地处西安、太原、郑州“2个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域。闻合、河运两条高速穿境而过,承接东西,209国道、运稷一级路纵贯南北,30分钟可到达运城高铁站和运城机场。浩吉铁路在万荣设站,形成了内联一体、外联紧密的经济发展格局,在中原经济圈、大运城经济圈和关中经济圈的辐射内,可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部地区向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连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向西开放、连接亚欧的桥头堡。
3.2 农业基础好
首先,万荣县位于汾河和黄河交汇处,坐落于黄土高原,属于暖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长,温差大,土壤中有机质丰富,生产水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次,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在农田灌溉扩面上,该县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西范片区高效节水灌溉等大型水利工程四个。在大型农业收割机器上采用新科技、新技术。最后,园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创新了种植技术,形成了精细的管理体系,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
3.3 政府政策的支持
为了实现山西省“产业和开放战略”布局,万荣县进行了一系列政策部署,先后出台了《万荣县关于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法》《万荣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营造了有利于创新、稳定、公平的政策环境。设立基金1000万元,组建果园大学和组织“30105”培养计划。万荣农商银行紧紧围绕省市联社安排部署开展金融服务,扶持县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制定高标准规划,建设黄河及金三角国际农产品交易基地。(作者:赵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