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蚌埠微电子科技园区概况
蚌埠市经济开发区智能化半导体电子产业园基地位于蚌埠市经济开发区龙锦路和凤安东路交口处(图7)。其中龙锦路分东、西两地块,场地平坦。西地块规划用地面积122655.1m2(184亩),东地块规划用地面积96221.89m2(144.33亩)。依托蚌埠经济开发区及高铁经济区大背景,规划设计约32万m2“智能化半导体电子产业园高端制造研发”为主题的综合性园区。以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零部件为主,集科技型、创新型、环保成长型的中小微生产制造、研发办公、项目成果转化、产品展示和生产性服务功能以及总部办公于一体的高端发展产业园区。园区东侧设计有1100套住宅公寓(用地面积40000.00m2,60亩)。

二、蚌埠微电子科技园功能复合下的布局与规划
蚌埠微电子科技园是多功能科技产业园,根据园区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之初将其分为科研区、工厂生产区、企业办公区、商业区、居住区五大功能区域(图8)。
在园区的交通规划上,首先考虑到了与周围道路的联系,园区采用内外双环道路系统,在地块周边道路上均设置出入口,方便使用,主入口设置在龙锦路上。北侧高层研发楼设置地下停车库,地面停车位结合外环路布置,内环路结合景观布置,形成园区重要的景观环带(图9)。在园区的景观规划上,为营造一个现代花园式园区,设计构思了一个“两心、一轴、双环”的景观系统。两个地块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了两个中心主景观,同时将中心景观之间的主入口打开,形成一个主景观轴线,围绕中心景观布置两个环形景观带辐射向周边,力求每栋建筑都能拥有良好的景观视线(图10)。
三、蚌埠微电子科技园灵活多变的空间营造
设计十分重视对于空间的营造,在建筑的外部空间上,将“一”字形、“匚”字形、“口”字形、“日”字形等形式多样建筑单体相组合,构建出自由变化,形式丰富的室外空间(图11)。

在主入口处,使用了架空的空间界定手法,从而达到吸引视线,聚集人流的目的。架空的手法也频繁出现在建筑的沿街立面上,使产业园能够与外界有良好的交流。无论是建筑单体自身的内庭院,还是多个建筑组合形成的庭院,围合的手法贯穿了整个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过程,使整个园内空间在向外开放的同时,又能有足够的内向性及隐私空间。同时,园区内的所有建筑又对园区中心的景观围合,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整个建筑的外部空间在极具整体性和秩序感之余,又充满活力和自由感(图12)。
在建筑内部,设计充分考虑了功能复合化和人性化的需求。一座建筑同时具有办公、研发、产品加工以及休憩交流等功能,内部空间自由分割,大小空间相互穿插,不同建筑单体之间以连廊的形式连接,可以根据产区自由组合,灵活多变,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同时大多数建筑单体都包含有内庭院,不同楼层都有相应的景观平台,营造出一个让人舒适的室内环境,以缓解工作压力(图13)。
在建筑材质的选择上,充分遵循了在整体中寻求变化的原则。无论是在建筑外部还是内部,其材质色调都是以浅色为主,用以配合整体的建筑空间来营造一种轻松静谧的氛围。建筑外表皮大表面使用浅灰色和米白色石漆,再加上玻璃幕墙,局部辅以赭石色金属百叶以点缀。在建筑室内,浅白色的墙面和天花再加上浅色木制铺地,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局部放置彩色的桌椅等家具以调动空间的活力(图14)。

四、蚌埠微电子科技园能源节约的技术理性
设计也十分注重对于建筑绿色技术的应用。园区内建筑外墙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屋面及梁板热桥部位设置外保温材料,外窗采用中空玻璃等系列措施进一步降低建筑物能耗。园区内建筑的组团式围合形布局也有效减少了办公室的进深,可打开的玻璃幕墙也保证了一定建筑自然通风。在耗材上,外表面的金属材质使用了可回收利用的铝合金材料,以避免后期维护时造成的浪费;室内大面积的办公科研空间使用可拆卸的隔墙进行分隔,以应对未来的功能更新。
设计对建筑设备也做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例如道路上的照明设施采用分时段分区域照明的智能控制方式,室内照明多采用节能照具;园内景观绿化的浇灌设施也采用节水型灌溉,并在不同区域设置了蓄水池,以便利用雨水;外墙采用中空玻璃来进一步降低建筑的能耗。(作者:方必根 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