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推动环保产业科技创新的科技管理3大对策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7-12  点击:2162
本文将从科技管理创新角度,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环保产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构建促进先进环保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加强生态环境技术成果的供给、集成和转移转化等对策建议。

本文将从科技管理创新角度,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环保产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构建促进先进环保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加强生态环境技术成果的供给、集成和转移转化等对策建议。


 推动环保产业科技创新的科技管理对策建议

科技创新是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美丽中国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支撑。《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9〕689 号)提出,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资源配置高效、成果转化顺畅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实施意见》(环科财〔2019〕109 号)明确,要重点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优化科研立项,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构建支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创新格局。


为促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加强环保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当前,环保产业迫切需要聚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构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科技部在 2019 年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统筹推动重大科技突破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社发科技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三个污染攻坚战、推动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系统支撑。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并带动产业发展,从加强科技管理角度,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环保产业科技创新科技管理


一、构建促进先进环保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深入落实有关会议精神,生态环境领域,也迫切需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受到市场环境的限制,具有较高创新水平、但尚未大规模应用的先进环保技术目前应用和推广难度较大。为提升环保产业的总体科技水平,首先要探索构建促进先进环保技术广泛应用的环保产业政策、环境标准体系和环境治理模式,为新技术、新装备等提供鼓励应用的政策环境,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和创新发展意愿较强烈的地区先行先试,以逐步改观地方政府重工程轻技术的局面。


产业政策方面,完善有利于先进环保技术推广应用的引导政策体系。一方面,建立环保技术第三方评估体系。技术评估和鉴定是环保科技创新的必要环节,可信的第三方评价有利于增加政府和市场对创新技术的信任度,增大创新技术被应用单位采用的机会,但目前是该领域的缺失环节。国内目前普遍缺乏能够对环境技术进行识别、鉴定的机构。建议政府加强环保技术评估体系建设,引导一批专业化机构对环保创新技术进行鉴定、评估,并与需求端进行对接。另一方面,政府层面制定重点创新产品、技术创新首台套装备等先进技术装备的引导推广政策,在政府主导的公益工程中先行先试,为创新产品应用提供友好的政策支持。另外,鼓励作为应用方的企业优先采用环保先进工艺,对于引进新工艺进行试点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奖补和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增大对先进环保技术的投资。


标准体系方面,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标准体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产业化水平。中国的环保产业总体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90%的企业是小型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5]。为推动环保行业科技进步,引导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制定各环保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指导,带动全行业的整体进步。优先完善水、气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技术规范。


二、推动建立环保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中国的环保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产业技术和设备基础仍较薄弱,科技创新水平较低,转化创新成果动力不足,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培育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落实《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由企业牵头承担的比例不少于55%”的要求,加强支持引导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牵头承担有关国家项目,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并加强相关技术集成应用。


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深度融合。从国家重大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相关重点专项科研项目指南的编制机制,引导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协同编制,避免技术研发与应用脱节;增加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鼓励企业主动了解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并对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成果进行转移转化,形成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共同体;优化重大生态环境科技集成示范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在申报、实施中充分发挥地方科技、环保管理部门的作用,引导地方加强政策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协同。


三、加强生态环境技术成果的供给、集成和转移转化

中国高水平生态环境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依然不足,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路径仍不顺畅。新时期,应坚持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四个面向”作为方向指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支撑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加强部署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围绕生态环境关键技术领域,加快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增强“前瞻性”“卡脖子”技术的源头供给。《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创〔2017〕353 号)》中明确,要在“十三五”期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生态环保等国计民生重要领域,也要加强这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从源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建设生态环境技术中试基地,加强技术集成、中试和示范,加快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引导建立环保龙头企业牵头,优势高校、院所、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与相关投资公司产学研结合的全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全国环保科技创新活动交流、合作。编制生态环境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目录,引入金融资本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绿色技术成果与金融资本结合实现产业化。引导建立政府参与、产学研结合、市场主导的环保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人才和市场资源,推动先进环保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作者:马艳)



上一篇:中国环保产业和科技创新的现状及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一篇: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