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我国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7-03  点击:3403
本文着眼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论证了2025年、2035年的阶段发展目标,提出了采取多维度构建安全稳定的资源供应体系、攻关关键材料和电池新技术并强化锂电技术体系及人才储备、围绕关键材料与产品实施创新以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的建设路径。

本文着眼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论证了2025年、2035年的阶段发展目标,提出了采取多维度构建安全稳定的资源供应体系、攻关关键材料和电池新技术并强化锂电技术体系及人才储备、围绕关键材料与产品实施创新以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的建设路径。


一、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目标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强化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海外不同区域的资源开发合作,在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双循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保障我国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力全球领先。


1. 2025年目标

在资源端保持勘查投入,平稳提升国内供应能力,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鼓励企业与各国开展资源勘查与开发合作,多元化海外进口来源、锂资源开发种类,合理降低锂资源进口的集中度。在冶炼加工端,逐步降低生产能耗、提升智能化工厂比例。在材料和产品端,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将高端产品占比由当前的约25%提升至40%以上。合理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梳理并解决“卡脖子”技术,缩小新一代电池方向的国内外技术差距。改善循环利用管理水平,构建动力电池回收系统全国统一平台,使得报废动力电池回收率在95%以上,有色金属回收率全面达到国家标准。


2. 2035年目标

资源端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锂资源来源分散多样,供应紧张局面显著缓解,采选技术水平稳步增强。冶炼加工产业规模适度,实现较高程度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在材料和产品端,国际市场竞争力保持领先,高端产品占比不低于70%;全产业链科技协同创新的效应凸显,基础研发能力与原创理论水平显著提升,关键技术体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成熟完善,报废动力电池实现全面有序的回收利用,有价金属回收率进一步提升,支撑锂资源“国内大循环”。


二、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路径

1. 多维度出发,构建安全稳定的资源供应体系

加大国内找矿力度,提高锂矿勘查区块投放数量;着眼合理、有序、环保,推进国内锂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国内锂资源供应能力,保障国内资源供给。


从多元化进口来源、多元化锂资源供给种类两方面,提高锂资源供应的稳定度。关注国际锂资源勘查和生产的新动向,主动谋划从多个来源地进口锂资源以分散进口来源地。推进富锂黏土等资源类型作为新供应来源的规模化生产,丰富锂资源的供应种类。


加强锂资源储备工作,包括产品储备、矿产地储备:对于前者,适当储备初级、高纯级锂盐,重点储备国内生产能力不强的关键材料类型;对于后者,将开发条件较差、短期内难以开采利用的矿山纳入矿产地储备名录。


加快动力电池回收管理体系构建,提升二次锂资源供应能力。合理提高二次回收市场的集中度,提高回收企业的基础门槛;将相关回收政策提升至法律层面,依法实施并加强监管,确保回收企业规范建立动力电池生命周期追溯系统;健全退役动力电池检测标准体系,保障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的规范有序,实质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 攻关关键材料和电池新技术,强化锂电技术体系和人才储备

在现有锂电池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超高镍低钴 / 无钴多元正极材料、新型铁锂正极材料及相应的单体电池,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着眼应用潜力,积极研发基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高压镍锰尖晶石正极材料的关键材料及其电池;建立要素完整的锂电技术体系,营造生态良好的科研环境。


进一步加强半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研发,以此为技术过渡并增强基础研究理论,为全固态电池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提供坚实条件。着眼全固态电池材料体系,积极开展国际专利布局,形成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新一代电池技术体系的自有知识产权与自主产品应用。


3. 围绕关键材料与产品实施创新,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

在资源端,持续推进自动化采矿装备、高速通信网络、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平台等的配置与应用,对矿山生产对象和过程进行动态化、智能化监控;进一步提升充填采矿法的应用比例,保持绿色、无废化发展。针对矿石类资源,开展分选前的预富集工艺与新型高效预选设备的研发及应用,保障选矿回收率提升目标;加大矿石浮选药剂研发力度,重点开发高效环保、耐低温、选择性强的新型捕收剂。针对盐湖类资源,进一步优化各类提取工艺所需关键药剂(如沉淀剂、萃取剂等),发展适合国情的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环保的盐湖提锂技术工艺。


在冶炼加工端,全面实现生产工艺的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提升化学计量精准度,降低能源与辅材消耗强度,提高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及一致性;积极实施政策引导,规范锂盐加工企业准入条件,出台加工厂绿色生产标准,优化行业产能结构。


在循环利用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强化不同废旧动力电池的分类管理,提高有价金属的回收率;着力提升电解液等回收难度大、经济价值低的关键材料综合回收利用水平,发展短流程、闭路循环的回收工艺,实施回收过程中的废液无害化管理并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作者:邢佳韵,陈其慎,张艳飞,于汶加,龙涛,郑国栋,王琨)



上一篇:我国锂及其下游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
下一篇:新能源产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及挑战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