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在运营主体层面,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能力优势,实现国有主流媒体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互为倚重、共同发展。
国家广告产业大数据公司参照电信运营商的构建模式,实施国家、省、市、县四级共建,省以下分设分公司和支公司,各级分、支公司可以适当参股上一级公司。综合发挥国有主流媒体的政治导向能力、市场公信力优势,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数据资源、数据增长潜力优势,专业广告公司的文化创意和客户资源优势,共建广告产业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资源聚合共享与优化产业服务的核心诉求,助推广告产业全链路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深化国有主流媒体以全媒体、融媒体建设为主要抓手的数字化转型,在新型广告产业体系中全面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创新主流媒体的广告运营模式,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以“互联网+广告”为重点,建设形态灵活、技术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兴融合广告媒体;推进广告产业的跨媒介、跨平台、跨终端整合服务。通过机制性的制度设计、市场化的运作规则,提高国有主流媒体在数字化广告推进中的主导能力,突出其主体地位优势,为众多主流媒体当前广告经营活动赋能纾困,增添活力,通过与民营企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壮大。
五是在资源配置层面,运用大数据技术与智能化服务,促进广告资源要素高效优质配置。
依托国家广告产业大数据库,全面、实时掌握广告产业要素资源的区域分布状况,实时监测各地广告市场运行状况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因时因地精准调整广告产业政策,优化广告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布局,重构广告产业集约化、集群化与专业化的发展机制,推动广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依托国家“十四五”新基建项目拓展广告产业资源要素,加快各类广告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供给,围绕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以及国家确立的各重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巩固扶贫成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实施,促进广告产业要素配置呈现出动态性和全局性态势,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积极引导产业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合理流动,实现资源均衡、优化配置。大力推动各级广告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运营,重点支持园区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相关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提高广告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助推数字产业化发展。促进广告产业联盟的数字化建设,促进传统广告企业与数字服务技术公司间的协同创新,提升数字广告资源服务供给能力,探索广告资源共享新机制,形成协同创新、产用结合、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广告产业联盟新模式。
六是在秩序规范层面,建立大数据基础上的企业信用政府公示、社会监督、行业自律、道德约束信息平台,实现多层次、全方位、联动式的数字化监控与治理。
建立企业信用政府公示平台,以广告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广告媒体信用记录情况,实时公布诚信指数,并按年度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媒体的诚信情况评级,在大数据平台公示评级情况。建立社会监督平台,广泛吸纳公众参与问题建构,针对质量低劣、虚假宣传的产品打造线上投诉“吐槽”空间,及时汇总、分析相关投诉举报信息数据并公示,切实解决“网台不同标”等痼疾,实现社会公众对广告的实在性、合法性、有效性的全方位监督。建立行业自律平台,健全自律规则和职业道德准则,建立会员违反规则的劝诫机制和清退机制。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引导,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引导企业合理规避风险。对广告失范、违法数据实时展示,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参考依据。建立道德约束平台,以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广告道德委员会为抓手,利用广告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监测广告整体运行的违法失信情况,针对题文不实、庸俗引诱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相悖的典型事例,实时开展广告道德评价,实现广告道德与广告法治并行,充分发挥广告在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导向作用,提升广告的社会价值。
七是在导向引领层面,搭建数字化广告舆论管控平台,创新公益广告创作、发布管理机制,健全和推广商业广告创作、传播标准规范,充分发挥广告的意识形态引领和社会文明促进功能。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开展“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广告宣传工作,抵制庸俗媚俗,客观、真实、艺术地传递商品与服务信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构建从政府采购到项目招标再到成果评估的公益广告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公益广告服务领域、拓宽公益广告的服务渠道、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范围。发布系列商业广告技术和功能标准规范,倡导诚信、向善的广告价值观取向。践行广告绿色理念,打造绿色广告生态环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公益广告评价机制建设,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优秀公益广告和文明商业广告推荐、点评活动,对优秀的广告作品和先进单位予以奖励与表彰,进一步发挥广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导向作用。(作者:贺寿天 姜照君 郭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