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兰州高新产业园定连园区空间规划设计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4-21  点击:1691
本文基于园区现有发展,综合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低影响开发技术等原理,在综合考虑园区产业特征、生态特性的基础上,对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定连园区以生态格局为途径的整体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及系统的研究,为未来园区从传统园区发展转型为生态可持续园区进行了理论探讨。

  兰州高新产业园定连园区空间规划设计兰州高新产业园定连园区十年的建设历程中以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承接市区功能外溢、部分产业出城入园和密集人口扩散的需求。将定远和连搭小镇、农田地头逐步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和产业园区,促成了目前新型产业聚集、城乡一体发展的兰州高新产业区定连园区。本文基于园区现有发展,综合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低影响开发技术等原理,在综合考虑园区产业特征、生态特性的基础上,对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定连园区以生态格局为途径的整体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及系统的研究,为未来园区从传统园区发展转型为生态可持续园区进行了理论探讨。


  产业生态集群意在模仿自然生态过程中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系统循环构架,综合考虑园区产业特征、周边景观生态环境特性,在产业物质能量格局、经济循环特征等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生态化设计,构成复合的工业产业园生态系统空间模式。兰州高新区定连产业园区为建造一个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社会人文高度统一的和谐园区,从最大程度上创造高效、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实现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1 产业园区生态发展趋势前瞻

  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规划控制区面积 100 平方千米,位于榆中县定远镇连搭乡,距兰州市中心约 30 千米。园区地势平坦,地处定连盆地,是一个以开发生命健康科学与生物医药产业为中心(一廊两中心多社区),聚焦数字经济,兼顾物流、食品加工和服务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从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整体空间格局来看,产业之间的物理空间格局应考虑产业及产品之间物质能量转化及经济形态演化;从未来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角度来看,更应注重在多主体合作、物质循环、人文关怀、生态景观等方面的深度复合型模式,从发展初期的点散式空间布局,逐渐聚集演化成为片区式空间形态,直至最终演化为多主体、循环合作的聚网式的空间格局(图 1)。

  2 生态产业园空间发展途径

  2.1 多元主体的产业空间格局

  “集群”一词源于生态学,是指以共生关系共存于同一栖所中的不同动植物群落,在这个群落当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既有竞争又有共生的平衡关系。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也具有类似的竞合关系。2022 年,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定连园区已形成围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建设的办公环境,但目前还属于初期阶段,与传统产业园区内企业布局一样,彼此之间在物理空间上只是毗邻关系,未发掘到合作的基础与意向,但随着园区的发展,核心企业的入驻,主导产业内容确立,园区进入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阶段,将会形成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的产业集群分园区。早在 1898 年,马歇尔(A. 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撰述,一种产业选定某个地方后,同种或关联产业也会向该地靠近,产业之间在空间、经济、生态、能源等各个环节相互嵌套,共享基础设施等。由单一主体产业向多元经济模式、社会多重功能的综合区转变,才是高新技术产业中产业生态集群的体现。


  2.2 物质循环的产业空间格局

  仿生学的发展启迪了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运行机制,解决人造产业集群副产物和废料的能量交换,在园区内形成资源的闭环流动和循环利用。通过深入分析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产业结构特性、能源利用、生产工艺及排废模式等,利用环境空间格局进行系统的功能组合与布局,从环境生态的角度,利用高效清洁的物质供给和循环网络形成资源循环管理。如若某产业的的副产物或废料与其他产业的进料相一致,并且有技术的支撑,这就形成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关系闭环。例如,西固石化科技园率先发展碳五项目,培育打造 C2、C3、C4、C5、C9 的碳五全馏分综合产业集群,从炼油企业向化工企业转型,涉及合成橡胶、树脂、精细化工、医药、香料、环保型发泡剂等几十个产业的循环空间格局。上述物质循环的产业空间格局遵循 3R 原则(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在产业生态化空间布局时更应重视的是将“减量化”设计放在首位,瞄准资源能源高效利用,通过部分产业结构优化,减少过度的空间体量设计,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2.3 低影响开发的产业空间格局

  《兰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年)》方案图中可以看到,将兰州高新区技术产业园区定连园区规划为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区(图 3)。2022 年夏季,兰州市区雨洪频发,部分城市主干道上演“看海”模式,暴露了西北地区雨洪管理的紧迫性。在当地气候与园区湿陷性黄土分布详细勘察的基础上,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对传统建设模式中的的雨水管网管理系统进行生态改革,通过对基础设施综合设计,控制产业园区全地表径流。针对西北地区 6-9 月集中降雨,并避免低影响开发技术在湿陷性黄土上带来的技术风险,园区不采用深层入渗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以浅层入渗、雨水调蓄型设施为主,就近吸收、渗透、储留、净化雨水,并在干旱缺水时作为循环补充用水,可降低建成环境的径流承载压力,维持区域开发前地表水纹状态,进而追求环境效能最大化、生态影响最小化的低影响运行空间格局。


  2.4 人文关怀的产业空间格局

  园区内通过统筹产业园区人居需求,应与房地产集团构建体系化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网络,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平衡。回望产业园区演进过程来看,从最早期的兰州市工业厂区出城入园,到目前的产业与生活叠加的综合空间。高新技术产业园应以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的理念,摆脱过去生产企业一味强调产出,唯产业、唯经济增长论的影响,而忽略高知人群的精神需求,这会严重阻碍园区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高技术人员工作特点具有思考强度大、时间长、用眼过度等。营造高技术群体认同的文化氛围以及人文关怀环境,打造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疏解压力,创造沟通交流场所,既是空间设计促进单位个人的创新,提高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方式,也是产业园区长足发展的基石。注重园区人文软环境的服务功能,与其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文结构共同演进,发展多样化功能的有机统一空间格局,更容易促使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升级为产业社区或者产业新城。


  3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定连园区部分建成空间系统概述

       中农威特生物医药基地一期位于兰州高新区定连产业园区内,一期总用地面积为113441.8平方米,道路用地面积9176.8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3232.4平方米。2021年完成一期建筑与景观建设,项目规划时坚持多产业集群、能源循环利用、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理念,秉持低影响开发原则,力求通过全地表径流技术系统实现整体园区的功能、形象更新。


  3.1 产业集群空间设计

  中农威特生物医药基地基于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等技术平台,同时在基地内建成了国内建筑规模最大的生物安全三级防护实验室。因此,在产业集群的概念引导下,该项目建成后规划为定连园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中心(图 2)。未来规划引进甘肃省内外若干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相邻区域,形成以中农威特生物医药基地为主,辐射周边相关产业,促进产、学、研多元互动,从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到科研成果转化,从医疗器械发展到生物医药委托生产、生物医药公共平台建设、生物医药人才引育,降低物流交易成本等,从而催化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的空间格局及配套设施建设。


  3.2 物质循环空间设计

  经过深入分析中农威特生物医药基地产业结构特性、生产工艺等,在物理空间上实现产业合理布局、相互支撑的架构,塑造物质、能量链供给网络(图 3)。生产区分布在基地北侧,最北侧设置物流入口,且原材料及成品库也设置在此,以便于转运安全便捷;动物安检、隔离、免疫区相对独立且相互毗邻,符合动物实验及疫苗生产工艺流程;动力站分布于基地较为居中的区域,可最大程度减少输送能耗;废品回收与污水处理区域于基地北物流口,实验动物尸体及其它废品统一回收存放废品运输站,另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后将其和麸皮、木屑等辅料按比例混合,可分别作为氮源和碳源,或利用微生物发酵,最终产物制成高档有机肥料,形成生产废料在基地内部的产业闭环空间。


  3.3 低影响空间设计

  3.3.1 保留地势原貌

  项目地势北高南低,竖向设计的构思上保留原有场地地形地貌,顺应高差,并结合整个基地规划分区将场地分为 5 个台地,从南往北逐级升高。部分建筑设计上,利用“吊脚楼”的形式,使道路与建筑自然连接,以达到减少自然地质破坏、降低土壤挖方量,并在绿化区域采用表层土利用生态补偿措施。


  3.3.2 功能性乡土植物

  基地内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首先从乡土植物考虑,并服从产业特征,满足防灾减灾等特殊要求,同时强化景观视觉感受。基地北侧为疫苗生产区和仓储区,生产、储备与较大货运量导致环境需满足防灾减灾、隔离遮蔽、降噪降尘需求。该区域景观绿地以带状绿地为主,利用紫叶矮樱、丁香、木槿、榆叶梅等乡土灌木把建筑物与内部道路两个不同质的界面联系起来。除此之外,生物医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微量有害气体,在环境影响评价达标的同时,选择构树、臭椿、柏树、女贞等吸收二氧化硫、氯、氟有害气体和滞尘能力强的树种,作为道路空间绿化的垂直限定构件,在净化空气、减噪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南则为研发办公区,作为入口观景需重点营造,设有两个景观广场,将原场地内两颗古树移植在此与水景、雕塑相结合,注重景观连续性、秩序化和划分空间的作用。

  3.3.3 透水铺装材料

  透水铺装是一种雨水径流管理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常用低碳材料,如透水砖、发光卵石和花岗岩石材,可有效降低雨水径流系数,增加渗透面积,提高渗透量,对初期雨水有一定的处理力度。基地内硬质铺装中透水砖达到 50%,在人行道或停车场使用全透性排水铺装方式,有效吸收该区域的雨水径流。交通量较大的园路则使用半透性排水铺装方式,比起全透性铺装技术要求更高,硬度更高。

  3.3.4 全地表径流系统设计

  基地由于地势高差采用台地式布置,且道路采用放坡设计,基地内部雨水流向、雨水收集、再循环,皆可实现由内部原本地势形成自然迁移。基地内部可形成三个层级的雨水径流系统:一是基地道路采用市政道路的标准,横坡坡度 1.5%,纵坡坡度 3%,采用豁口路沿石、线性草沟、多滤层、速渗井等措施,降低道路径流系数,储存利用雨水;二是采用小型 LID 模块化设计项目,由人工安装组合几何模块成绿色种植容器,如屋顶绿化箱、垂直或立体绿化组合箱、地板绿化箱等。此几何构建内部可承担根系阻力、储水、过滤、排水、抗风和参与雨水收集的作用。表面;三是利用基地内自然高差形成的洼地设计了雨水花园,效仿传统农村“涝池”的理念,雨水借地势汇流到低洼区域,下渗到由黄砂、砾石构成的速渗井,作为蓄水调蓄的枢纽净化、回补了地下水,确保水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图 4)。


  4 人文生态空间设计

  中农威特生物医药基地是产、学、研结合的人才智力密集型产业,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聚集的重要场所。对产业配套、生活服务等软环境建设应更为重视,将空间环境作为第二办公场所设计,提供集体交流的人文空间环境可有效激发创新。4.1 不同职位心理需求


  经过调研发现,中农威特生物医药基地工作人群构成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生物医药科研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且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人群占比 60% 以上。基地根据不同岗位工作人群在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劳动强度等方面的不同,如科研人员属智力密集高强度脑力工作者需要精神上的松弛和愉悦,企业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在 40 岁以上,心智成熟,注重人际交流,技术人员由于生物医药行业无菌环境特殊需求,存在在负压密闭空间中工作时间长,强度高等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设计相应的公共空间增加人文活力。


  4.2 公共空间行为活动

  基于上述人群特点,结合扬·盖尔在他的《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图 5)。基地公共空间内部必要性活动为上下班出行、候车、用餐;社会性活动为非正式交流、文体娱乐、集会小憩;自发性活动为散步休闲、驻足观望、参观游览。

  4.3 行为活动与空间类型相对应的设计

  根据基地工作人员行为和场地规划,可将其分为以下三个空间类别:即交通、滞留、复合空间(图 6)。基地交通空间增设人、车、物分流模式,南区单纯人流交通不支持物流行驶,为散步、跑步、骑行等人文需求提供便利;基地南侧建科研办公区域、公寓区、餐饮区,属于滞留空间格局,如在餐厅、咖啡厅、书吧、健身等驻足停留、静坐、聊天以容纳员工的滞留性静态行为;基地研发办公楼入口、公寓广场、北区雨水花园区域为复合空间,用于交流、运动、休息、观赏,既容纳了动、静态复合行为。


  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应以现有空间格局为基础,以我国“碳中和”事业为核心指导,应致力于探索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关系,建设知识密集型产业聚集、能源循环创新、产城融合、生态开发的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内涵相一致的空间组织形式,实现产业全面生态化转型,带动甘肃省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是落实中国特色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作者:罗婧瑄 李晓辉 )



上一篇: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规划四大路径
下一篇:产业振兴导向的规划策略——以武汉市东西湖区都市田园综合体规划为例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