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概述及对安徽的启示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生物医药发展,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以及基础研究方面均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内,山东省、江苏省和广东省生物医药发展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本文通过梳理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经验,结合安徽实际,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建议。
一、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述
1.美国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在政策和资金上投入均巨大,多种新型生物药物首创于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开始起步,此后 30 年 时间始终保持着全球头部位置。2014 年,美国药品研 究与制造商协会发布《美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增长 前景和驱动因素》,认为未来10年美国创新型生物医 药行业高度依赖于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美国生物医 药产业政策包括政府研发资金支持、专利保护、新药 许可、药品定价、药品费用补偿和药品监管等政策 。 以NIH(国家卫生研究院)为代表的政府经费投入逐 年上升,2019 年,NIH 年度经费为 393.1 亿美元,2020 年则达到约470亿美元。药企投入占据主导,据美国 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统计,协会成员企业 2020 年 研发投入达到260亿美元,相较于1980 年20亿美元 增长了13倍。
2.德国
德国生物领域的科研与产业比较平衡,其专利数 量远超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图特林根、威斯特法利亚 和巴伐利亚州是生物企业十分活跃的地区,全德国一 半以上的生物公司都位于上述地区。德国拥有世界一 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如马普研究所、亥姆霍兹联合会 和莱布尼茨学会等,坚实的研究基础是德国生物技术 产业成功的关键。德国生物技术基础设施良好,生物 区域理事会对推动建立国内多个生物技术集群、中心 和创新中心均发挥了非常有建设性的作用。除此之 外,在国家政策方面,德国制定了包括“Go-bio”项目、 国家生物经济研究战略、高科技战略等,保证了其生物 制药行业与其他技术处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创新前沿。
3.英国
英国是仅次于美国最具活力的生物技术工业基 地,注重研发集群式发展和风险投资。英国是欧洲通过风险资本筹集资金最多的国家,占欧洲大陆总额的 1/4.由剑桥、牛津、伦敦大学形成的金三角区域是可与 美国的波士顿地区相抗衡的世界级生物科技研发基 地,尤其是位于剑桥的桑格研究院承揽了全球 1/3 人 类基因研究项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之一,也是将基因研究转化为商业用途的重要基 地。剑桥园的成功可以总结如下:第一,政策上对中小 企业扶持;第二,小企业极其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 其核心业务非常明确,非常善于使用资源获得极大的 经济效益;第三,企业善于与其他企业、科研部门合作 或联盟以获得大量的商业创意和市场价值;第四,科 技园交通发达,文化、教育、娱乐设施齐备,具备良好 的工作和居住条件。
二、对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启示
1.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 2019 年,安徽省医药制造业各指标数值均有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尤其 2019年各项指标值相对于 2018 有所下降;2020 年,生物医药增长迅猛,产业产值增长 22.7%,增速位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3位,且规模 以上医药制造工业企业各项指标也有大幅增长,但利润总额及排名还是略有下降,见表 1.
表 1 安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工业企业统计数据
2.促进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生物医药产业如此发达,与其持之以恒、周密完善的政策体系密不可分,从药物研发、专利保护到药物注册、临床试验、产业应用,发达国家对全产业链给予了完善的配套政策。江苏、山东、广东等国内省份也有体现。安徽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尤其在中药领域,地位优势明显。但同时也应看到,虽然 2020 年安徽生物医药产业增长迅猛,但 2018 年后产业各项指标一定程度的下降还是敲响了警钟,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安徽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加强顶层政策设计。生物医药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系列配套政策。除发挥好中药领域优势制定相应支持政策外,还需制定相应政策促进产业技术突破,生物药、化学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均需支持,加强技术储备,构筑现代生物医药体系。
(2)提高各市产业联动,构建生物医药集群。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集群发展是生物医药产业壮大的普遍方式。受制于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安徽省生物医药集群还普遍较小,没有形成规模片区效应。因此,省级层面,应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比如,可以充分发挥阜阳、亳州医药特色,打通两市行政壁垒,扩大特色医药产业集群规模和效应。发挥合肥科研力量和完整产业链优势,利用好芜湖、安庆等地医药发展基础,尝试异地孵化、共建产业合作园等方式,提高合肥辐射带动效应,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市级层面,各地市在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应加强产业联动,统筹创建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中药和化学新药等特色生物医药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开展特色招商,实现错位互补、联动发展。
(3)加强省外创新合作,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安徽应充分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中部崛起双重利好机会,以特色中药为出发点,以新药研制和高端医疗器械为发力点,积极承接跨国药企和周边发达省份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相对完善的生物医药生产和外包服务产业链。积极搭建生物医药信息对接平台,加快科研成果与本地制药企业供需对接,不断扩大制药产品种类和覆盖范围。完善创新产品和罕见药物优先审查、快速审评机制,争取国外已上市新药、新疗法优先在安徽转化。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重大前沿技术研究与开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国际合作、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各项资源,建立合作研发机构、生产基地,提高安徽企业竞争力。
(4)注重创新研发投入,增加资金支持力度。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投资风险高、投资周期长等特点,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政府层面,建议学习江苏等发达省份,加大以项目促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扩容生物医药产业资金池,加大对生物医药专项支持力度。加大科技金融平台建设,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提高生物医药风险投资获利和效益。企业层面,应该加强合作,尤其是科技领军企业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标准制定、企业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形成集团效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提升安徽全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实力。
(5)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制定详细合理的生物医药人才引育政策,以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为基础,引进高水平研究人员。鼓励省内企业、公司积极走出去,参加项目对接会等,建立与省外、国外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的密切联系,为安徽引进高端人才提供多种渠道和后备力量,对成功引进高端人才团队给予财政支持。此外,应完善安徽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培训体系,发挥本土高校力量,加大对生物医药技术人员培训,扩大本土人才队伍和研究能力。(作者:杨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