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是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园区正从最初的“专门功能”,到“产业集群”,走向产业与科技进步、产业与金融投资、产业与区域发展、产业与社区、产业与城市化,产业与社会文化现代化(城市软实力)等的结合,继续升级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载体新版本,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复合功能”。
空间规划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最重要环节之一,然而一些园区在开发过程中缺少对园区前期整体规划统筹或研究深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园区后续发展效果和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可能造成对资金及土地资源的浪费。园区规划要注重内在发展动力研究,注重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应有先进的理念和深厚的研究工作支撑,将发展的逻辑、策略、路径搞清楚,描绘一张切实可行的蓝图和愿景。因此加强对复合功能下产业园区规划研究,总结经验尤为重要,以期为类似项目发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1 研究目标
结合银川航空物流项目,对空港型枢纽经济、临空产业、保税产业、物流产业及规划进行研究,总结出复合功能下产业园区规划相关问题及规律经验,为类似项目咨询策划、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1.2 技术路线
通过对银川航空物流港项目分析研究,总结其发展背景、需求、问题和策略等,总结项目规划及空间布局中的关键问题,形成技术路线(图1)。
1.3 案例分析
(1)上海浦东机场(空港+综保区)——空港整合,与机场“无缝对接”
上海浦东机场综保区于上海浦东新区,用地面积3.59km2.空港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体现空港物流的核心功能,主要功能为国际快递、国际中转、物流增值服务、国际贸易及展示和国际商务功能。空间布局主要有机场作业与国际快递中心区、增值加工功能区、管理服务区及物流信息平台。
上海浦东机场综保区基本实现与空港的规划联动、信息联动、政策联动、业务联动和利益联动,提高了政策应用能力,推进了服务管理创新。经验借鉴:1)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2)集约发展,提高土地效益;3)依托空港,功能整合。
(2)郑州新郑机场(空港+综保区)——承接产业转移,融合发展
概况:郑州新郑综保区面积5km2.空港经济区定位于充分发挥富士康的带动效应以及紧邻机场的区位优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生命线加快形成“枢纽+口岸+保税+产业基地”的集成效应、综合优势,在全国临空经济区中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发展模式。总体功能产业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现代物流、服务贸易、保税研发、检测维修、保税展览、特色金融等产业。
经验借鉴:1)发挥政策优势,机场优势;2)承接产业转移,以重大项目为依托,迅速壮大产业优势;3)依托空港,功能整合,促进航空枢纽、保税物流、临港服务、航空物流发展。
二、规划策略
银川航空物流港项目的发展策略,亦可应用到是以交通枢纽型复合功能园区的规划设计及开发建设中。

图1 园区规划技术路线图(以银川航空物流港项目为例)
(1)策略一:枢纽链接
通过建设空港物流枢纽,高效链接起河东国际机场、银西高铁、公路、物流港等基础设施,形成临空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内部陆港、空港、保税港高效一体衔接,形成高效的“多国联运、多业联运、多式联运”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交通体系。
(2)策略二:产业承接
发挥空港、保税区优势,集聚相关产业,形成临空枢纽型产业集群。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快件分拨、跨境电商等核心产业集群,拓展会展商务、总部办公、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供应链管理等相关产业。
(3)策略三:空间对接
优先保障机场航空货物集散、保税区功能拓展需求,优化落实河东国际机场发展空间,高效利用综保区围网空间,合理规划过渡衔接空间,高效集约利用。
航空物流港与服务腹地区域空间对接——与银川主城、灵武临空园区、苏银产业园、宁东化工基地等区域在硬件基础设施及软件服务管理上一体化联动协调,区内区外双循环发展。
(4)策略四:功能复合
如何让园区有更加紧密的产业链整合合作能力,产业体系的自组织能力和市场化综合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园区跟城市发展更加紧密,功能也更加复合,“产城融合”、“功能复合”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趋势。
(5)策略五:集约高效
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管控的不断加强,对土地利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航空物流港空间范围内必须实行集约高效的用地策略,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进一步实现。(作者:朱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