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福建省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五大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1-13  点击:1864
福建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加强组织领导,设计顶层规划;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打造优势产业链;出台相关政策,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发挥地缘优势,实现闽台产业互动对接再出发

  一、加强组织领导,设计顶层规划

  建议成立福建省新材料产业领导小组,由福建省分管副省长任组长,工信、科技、发改、财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安监、药监、商务、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解决产业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建立“八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每个新材料产业集群制定一个发展规划、成立一个工作专班、组建一个智囊团队、建设一批特色园区、打造一个供需对接平台、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建立一张产业长板短板动态表、形成一个专属特色产业集群政策包。


  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

  一是建平台。加强统筹,由省内科技部门与工信部门联合成立推进小组,作为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责部门,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海西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宁德时代、福建冶控集团、福耀玻璃、三安光电、青拓集团等龙头企业的科研带头作用,争取“十四五”期间在化工材料、纺织材料、稀土材料、新能源材料、不锈钢、特种玻璃、汽车轻量化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具有一定优势的细分领域再新增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任务的平台和团队给予支持和奖励,扶持一批在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基地。


  二是强转化。建议学习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功经验,整合省内优势资源设立福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行灵活的机制,面向全国、全球引进先进技术与高端人才;建设国际水平的孵化平台,吸引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优秀项目在福建落地;完善技术成果扩散机制,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实现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


  三是促协同。依托各地材料协会等行业组织的现有基础,在产业集群内建设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与重点企业联合组建、中小企业普遍参与建设的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或产业联盟,面向产业集群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建立共同开发、成果共享机制。加强与省外优势机构和企业的对接和联合,加大核心技术开发力度,集中力量攻克新材料技术短板难关。


福建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三、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打造优势产业链

  一是确定优先发展的集群产业方向。

      围绕化工、纺织、不锈钢等具有福建特色和优势的先进基础材料,建设世界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突破新一代信息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型电池材料等重点应用领域亟需的关键战略材料“卡脖子”核心技术。依托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光功能材料、稀土能源材料及稀土生物医药材料。分阶段选择战略价值和市场价值高的重点产业方向予以支持,把福建省建设成辐射东南亚的新材料产业“桥头堡”。


  二是建设重点产业集聚示范区。

      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等方面要求,结合《福建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中的“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行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等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千亿厦钨”式新材料旗舰,带动和辐射周围一批“卫星”式中小企业,形成先进材料产业集聚示范区。争取国家新材料重大项目及重点工程、国家新材料产业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国家新材料资源共享平台和参数库平台及分支机构向示范区布局。


  三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

       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充分发挥宁德时代、厦门钨业、紫金矿业、永荣控股、福耀玻璃、青拓集团、南平铝业等龙头企业的科技引领优势,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利益主体,推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和以商招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持续对接生成一批具有较强引领性、带动性、根植性的产业龙头项目。


  四是以拳头产品引领产业集群全面成长。

       利用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拳头产品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发展态势,推动拳头产品所属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例如,以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的钨钼丝为核心,巩固金铜钨钼产业的集群化规模;依托15种稀土元素全分离技术及稀土产业完整产业链的专业优势,助推稀土材料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利用国内市占率达48%的高电压钴酸锂等新型电池材料的产业优势,加快整个电池材料产业的集群化进程等。


  五是促进材料产业与福建省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与福建省相关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衔接、互为增值,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例如,鼓励福美、阿石创等材料企业与京东方、天马、冠捷科技等显示企业实现产业链串联和协同创新,为材料下游的应用企业实现省内配套和国内替代。


  四、出台相关政策,提升要素保障水平

  一是拓宽基础原材料供应渠道,加大本地资源勘查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建立海外资源供应基地,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前端优势资源供给,为新材料产业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集群的道路交通建设、电力供应、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环境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配套服务能力。三是利用福建民间资本充足、创投活跃的优势,政府拿出一部分引导资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加入,推动设立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基金,投向具有潜力的新材料企业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四是积极推动福建省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推广政策,破解好材不敢用的难题,提升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应用推广能力。五是加强产业集群内招商引资、统计、税务、标准、知识产权、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电力价格、土地价格,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五、发挥地缘优势,实现闽台产业互动对接再出发

  一是进一步设立台湾产业园,促进微电子、石油化工和新型显示领域的台湾地区材料龙头骨干企业与大陆企业合作,实现闽台产业互动对接再出发。二是引进台湾地区工程技术人员、产业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壮大福建新材料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三是设立海峡两岸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两岸未来技术融合创新和落地转化。利用福建省处在对台前线的地缘优势,推动两岸包括新材料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深度合作。


上一篇:福建省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下一篇: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及6大对策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