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探讨产业集聚应该保持怎么的距离?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04-26  点击:1390
说产业集聚有点类似微信群,就是说有些集聚是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形成的,可以相互交流,从而形成整体上的合力。这种集群通常存续时间较长,并且创新也较强。

  地方流行搞开发区,先征一大片地,圈起来成为一个小特区,然后规定在这个区域里兴办企业可以获得一些优惠。对一些财大气粗的企业来说,这点优惠不算什么。但对于初创企业或者寒酸的企业来说,这优惠有时候就是救命稻草。
 
  开发区有些做得好,有些做得一般,有些自打建起来就没见几个企业,荒凉得很。做得不好的开发区大家都能说上几句,反正也就那几个问题。做得好的开发区大家也可劲地表扬,大概是好的开发区并不多见的缘故。通常人们会提到一个词,叫产业集聚。这是学术用语,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企业扎堆。比如说一个开发区里有一个大规模的重装备企业,围绕这个企业就有一群装备制造企业、给这些企业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材料加工企业、相关服务企业、甚至冶炼企业等等。这就叫扎堆。不过呢,如果称得上集聚,就得相关联的企业扎堆。这样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信息交流方便,也就有利于技术进步。当然,如果不相关的企业扎堆,也不是不可以,有时候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产业集聚原本是件好事,而好事多磨,这是古训。改革开放之初,有些发达的地区获得政策上的先机,开始招商引资,许多三资企业扎堆,集聚了,繁荣了。地方政府自然也财大气粗,得注意形象啊!特别是如果要进一步扩大集群,吸引资本流入,得把自己打扮好了。于是花大钱搞基础设施。有时候胃口就大了,基础设施走得太快,城市都快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了,而产业还是穷人家的产业。怎么说呢?招商引资引进的大多是低端制造业,并非引进别人的产业大脑。设计没进来,新技术没进来,人家只不过是把咱这里当作一个制造基地而已。虽然这在改革之初实属难得,但慢慢发展下去,还是积攒了不少问题。地方可不会看低自己,即便是穷人家的产业,好歹也比其他地方强,这种比较优势会让地方官员心理膨胀,即便再廉洁的官员,在这种膨胀心理作祟下,也会盲目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税收都凝固成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了。基础设施见效慢,周期长,不来钱。税收砸进去,相当一部分是回不来的。能回来的就是指望更多企业进驻,产业集群效应扩大,创造更多的税收,这样才划算。
 
  无奈人算不如天算,美国人2008年打了一个喷嚏,感冒了,连累了三资企业,没需求啊,当然企业就很难做下去,怎么办?撤资吧?缩小业务吧?如此等等。原先看似庞大的集群在此时刻显得那么无助。如果称作“作鸟兽散”,有点夸张。不过资本外流是一个事实。产业非但没有凝固成一个稳定的集群,反而迅速散落,集群不再,税收自然没指望,而那些冻结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钱,自然也就没法回来了。可怜的地方政府只好借钱度日。利息高不高?地方债的债息都上两位数了,你说高不高?所以说,产业集群靠不住,关键得看哪一类集群。过去人们理解产业集群,总觉得一堆企业在一起抱团取暖总是好,殊不知这只是表象,而非本质。如果仅仅是企业扎堆,企业进来的越多,集群规模越大,也不见得越稳定。集群的背后还有一个流动的资本,资本只图利,有好处自然来集群了,没好处当然就会退群。这就和有不少人为了抢红包加入各种群类似。微信群也是集群,人们加入微信群如果就是为了抢红包,那这个群规模再大,也很容易瓦解。
 
  用微信群比拟产业集群,是否妥当有待批评。微信群有两种基本功能:一种是交流;一种是刷存在感。只不过后者演变出了另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功能,那就是抢红包。交流是长期行为,群友可以通过在群里谈各自的所见所思所闻所感,相互启发,类似知识的集聚,可以寻找到不错的灵感和启发。而后者纯粹是短期行为,群友只不过在里面发点表情,发点娱乐,发点红包,这种短期行为难以吸引人介入,所以群主就说,通过发红包把潜水的给炸出来。问题在于,当微信群演变成抢红包的群,那么微信群原本薄弱的社会关联特征就会消失,人们不再基于某种社会特征而集聚,比如同学、同事等等,对红包的需求激励弱关联的人加入,看似集聚膨胀了,但内部关联反而更弱化了。很多人加入只不过是为抢红包而加入,这是一种标准的短期行为。
 
  说产业集聚有点类似微信群,就是说有些集聚是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形成的,可以相互交流,从而形成整体上的合力。这种集群通常存续时间较长,并且创新也较强。而且还有很多集聚仅仅就是为了来抢红包的,这红包就是地方政府给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设立开发区,承诺各种优惠,包括土地,于是很多资本闻风而来,进驻开发区。看似开发区的产业集群扩展了,企业多了,但企业内部的关联很弱,大家来的目的不是为了长期合作,扎根于当地,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短期利益。所以不少地方政府发现,当招商引资来了之后,原先计划开工设厂的资本纷纷利用地方政府所给的土地资源开发地产,地产卖完,在当地的业务也就算结束。即便一些企业真的开工设厂,也仅仅是做一个加工基地,并不投入创新力量。当然,其中一部分工厂完全没有能力创新,就是一个低端加工业而已;而有能力的工厂也未必投入创新,都只是来吃优惠的。这就是为何2008年危机出现后,很多原先很发达的城市瞬间陷入财务困境,原因就在于这些资本是短期利益导向的,一有风吹草动就溜走了。原先那些志得意满的地方政府只不过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读者不禁又问了,这些事情已屡见不鲜,为何地方政府还要飞蛾扑火?其实道理很简单,这种弱集聚可以在某个时点瞬间增加地方的GDP,而一些升迁欲极强的官员恰恰就需要这一点政绩,两相情愿,共创短期繁荣。至于地方的长期经济发展,那是后任的事情了。
 
上一篇:推进供给侧改革 加快发展新经济
下一篇:“可持续发展”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