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 每个老区村都有一两个或一批众多的革命前辈的典型人物, 都有一段或几段令人难以忘怀的革命历史。这就是老区村与一般乡村有所不同的地方, 有根本区别之处。
但是, 我们在采访中, 遇到不少老区村的群众, 特别是老区村的青少年, 他们只知道现在老区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老区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是, 对当地老区村的革命历史和革命前辈知之甚少, 有的甚至一问三不知。他们说不清老区村面貌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他们不知道革命前辈前赴后继地为之奋斗的光辉事迹, 不了解革命前辈的初心。这种状况, 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事实提高我们, 在加快老区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时候, 十分需要我们提醒政治站位。我们要知道, 老区村要建设, 老区要振兴, 要持续发力, 内在的根本动力在哪里?关键要抓什么?
目前, 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 正在全面地向前推进, 各地都在持续发力,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奋力实现农村面貌的根本转变。这是促进农村全面振兴的一项综合性战略措施。这对于广大的老区村来说, 也是特大的喜讯, 是难得的机遇和契机。当然, 村庄垃圾和生活污水要处理, 农村户厕要改造, 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要建设, 还要建立健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 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实行折旧复垦、优化拆旧复垦政策, 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岭南特色乡村风貌示范等等, 无疑都要抓紧抓细抓落实, 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但这还是不够的。对广大老区村而言, 我们还必须把握这一良好契机, 科学地做好本村庄的规划设计, 打好乡村建设的基础, 更不要忘掉挖掘、整理本地的革命历史, 把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设施和阵地建设好。
我们要争取当地的党史部门重视和支持, 把当地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重要的革命人物和历史上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的爱国人士的事迹, 调查清楚, 整理出来, 汇编成册, 或树碑立传, 或建永久性的宣传栏、展览室等。有革命遗址的还要把它修建好、保护好, 把有形的和无形的都要完善起来。这样,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就有了载体, 有了阵地, 让后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当地的红色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历史内容。我们把这些重要内容, 列进振兴老区村的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抓落实。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利用这些载体和阵地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这样, 村貌变了, 人的精神也更振奋向上了。人人都以当地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历史为荣, 才能更好帮助广大群众发扬和传承发扬老区村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
这样的变化, 对老区村来说, 才具有持久的内生动力, 才会有内在的深刻变化, 才是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