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究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7-23  点击:4943
本文在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了乡村振兴的相关因素, 找出高校、政府、农村三方共同的契合点, 探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乡村振兴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点来促进乡村的振兴,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指导意义。本文在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背景下, 探讨了乡村振兴的相关因素, 找出高校、政府、农村三方共同的契合点, 探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 国家和政府为了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 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 以促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明确提出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可以享受三年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1]。与此同时, 因为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高校的扩招, 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指出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必须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为乡村发展创造了美好的前景, 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 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国家双重战略下, 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联系点, 把其融合起来发展, 显得极其重要。

2 基础调研
2018年11月, 本项目组对两个与乡村有关的创业团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 这两个创业团队均是在校成立的, 并入驻了其学校的创业孵化园, 经过长时间的孵化, 将创业计划转变为创业实践, 成功实施了项目, 并且对当地乡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这两个项目都是与乡村有关的, 甚至可以说是在乡村进行创业的, 通过创业项目的辐射作用, 有力地促进了乡村的产业发展,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工作, 带给乡村更多的发展机会。

3 外部支持因素
通过这两个典型的创业团队的调查分析, 发现能够成功助力乡村振兴的这两个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点, 外部支持因素都是相同的, 均为高校支持、政府支持和农村支持三个要素。

3.1 高校支持因素
一是创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目前, 众多高校面向大学生开设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 让大学生了解与创新创业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提前为创业做好知识储备;同时, 大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 通过比赛促进学习, 在比赛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并支持大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兴趣社团, 通过发挥社团的作用, 营造一种“全校”参与创新创业的氛围, 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学制和学术结构, 稳定师资骨干, 培养优秀人才。众多高校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专业化的教师, 优化师资队伍, 通过教授相关课程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给予学生专业化的创业指导。积极引进具有企业经验或创业经验的教师, 因为这类教师有着丰富的企业经验或者创业经验, 通过他们自身的经验和阅历, 可以为大学生解答创业问题的疑惑, 并提供有关创业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给予资源帮扶。高校一般设置有专门的创新创业部门, 为创业团队提供一些基础的办公设施和专业的创业指导;成立创新创业基金, 面向符合申请条件的全部创业团队, 给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3];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园, 对入驻孵化园的创业团队进行严格的考核管理, 督促创业团队的成长;在创业团队把创业计划转变为创业实践时, 高校帮忙引进和对接投融机构, 以及联系创业实践场地的村委。

3.2 政府支持因素
一是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动力的政治基础是由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构成的, 政府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需要[4],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定了各项政策措施,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建立激励机制, 为大学生提供房租减免、减税、贷款优惠等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为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创新创业场地, 并配备必要的基础设备和设施。通过这些方式, 为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是资金支持。近年来, 政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财政拨款越来越多, 例如, 天使基金、创新基金、产业扶持基金等财政扶持基金, 进一步简化了资金申请的繁杂程序, 对创新风险基金的管理进行完善。
三是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优势, 重点建设了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园, 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研究场地, 并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 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他们的创业梦。
四是官方宣传。通过报纸、公众号、电视台采访等渠道来宣传大学生创业项目, 以让更多的公众知道这些项目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知名度, 帮忙打开或者扩大市场, 吸引更多的投资人, 帮助项目顺利开展。

3.3 农村支持因素
一是提供实践场所。对于一个创业项目来说, 很理想的一点便是项目可以成功实施, 但项目成功实施的背后存在着诸多条件, 其中, 很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身项目的实施场地。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我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落, 这些村落形态各异,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乡村创业项目的实施需求, 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平台。
二是提供乡村信息和知识。有一部分大学生自小在城里居住, 没有在农村居住过, 并不了解农村, 缺乏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直观感受和认知, 而村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 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 大学生若在乡村创业, 村民可以提供与乡村有关的信息和知识, 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乡村, 减少了大学生创业的内在阻力。
三是丰富的乡村资源。目前, 我国仍然有许多原始的贫困乡村未被开发, 仍旧保留着独特的乡村风貌, 隐藏着丰富的乡村资源, 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项目所需要的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存活率。

4 路径探讨
“共生”是一种生态概念, 是指不同物种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 相互因对方的存在而受益的现象[5]。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通过结合高校、政府和农村支持三要素, 发现它们之间共同的契合点, 探寻出以下让双方实现共同发展的两条路径。
4.1 创建“三位一体”支持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地将创业计划转变为创业实践, 是由高校、政府、农村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力求把高校、政府、农村这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融合成一个整体, 有效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从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 农村、政府、高校这三者支持的对象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目的都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乡村振兴达到一种共生状态。为了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机构, 将高校、政府、农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部门结合起来, 联结成一个整体, 建立“三位一体”支持模式, 让这三者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 进而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4.2 大学生创业者与农民合作
一方面, 乡村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实践场地和丰富的乡村资源, 农民可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农村生活经验和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 大学生创业者与农民合作, 进一步交流, 产生直接的互动关系, 清楚地了解到乡村的各方面需求, 为乡村带去相对应的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 让乡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另一方面, 大学生创业者与农民产生进一步的实质的合作关系, 不仅可以缓解农村一部分资源过剩的问题, 而且可以实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优势互补, 进而促进当地乡村的产业发展,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整体生活质量, 获得双赢的结果。

5 结语
探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具有多方面的现实作用和指导意义。不仅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 响应了国家政策, 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更多地向乡村振兴靠拢, 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指引了一个现实的具体发展方向;而且有利于为乡村吸纳到全新的改革理念和人才, 帮助乡村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在价值, 加快推进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对大学生而言, 其进行创新创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除了自身原因外, 还随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外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产生变化。自身的能力与意愿是基础, 家庭的环境与支持是助力, 加之高校的培养与引导和国家政策的扶持, 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如虎添翼, 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接班人本色, 缓解就业压力, 为祖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通过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辐射作用, 积极推动乡村的发展, 实现互利共赢。(作者:叶海燕 石燕梅 陈鸿)

 
 
上一篇: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探析
下一篇:四川成都金堂县聚峰谷油橄榄田园综合体商业模式探析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