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浅析美丽乡村下的鄂西吊脚楼聚落布局、选址方案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6-21  点击:2994
以恩施州土家族小溪村为例, 探索与分析聚落的布局成因, 为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气候和人文条件, 对吊脚楼聚落进行更新改观, 使之成为兼具有地域性和人文关怀的美丽乡村新聚落, 对于未来的乡村规划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从美丽乡村的视角点出发, 以恩施州土家族小溪村为例, 探索与分析聚落的布局成因, 为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气候和人文条件, 对吊脚楼聚落进行更新改观, 使之成为兼具有地域性和人文关怀的美丽乡村新聚落, 对于未来的乡村规划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聚落分布形式
        传统的民居聚落的形式经过了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塑造, 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抉择, 以其独有的事物演化空间形式存在, 并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浓郁的地域特点, 展示出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以及不同民族居民在不同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验技术、审美取向等不同条件下所创造的分布形式。
传统聚落的布局形式大多分布在河流较多的地区, 这里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例如, 鄂西传统吊脚楼民居就是在当地依山傍水的地理特征条件下形成的, 在历经百年的风雨中, 传统吊脚楼之所以被保留和传承, 正是由于吊脚楼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结果。同时鄂西传统吊脚楼也继承了当地的传统地域特色, 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鄂西聚落选址
        1. 顺应地形、节约土地
        湖北省西南部地区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当地连绵起伏的山峦和丘陵形成了鄂西地区独特的风景, 正是由于受到这些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传统的吊脚楼聚落基于这些山地, 大多都形成依山而建, 此起彼伏的自然布局。从而顺应地形、节约土地。
正是由于鄂西是丘陵山脉的自然地理结构, 传统的悬空吊脚楼布局形式具有很强的自然适应性。在湖北省西部地区, 可以看到河岸两侧或悬崖上分布着许多悬空吊脚楼的奇特景象, 甚至一些吊脚楼都建在河里。恩施小溪村典型的住宅形式就是杆栏式, 它们根据山的趋势而建。一些吊脚楼前面是商店后面则是为了生活居住, 有些建在悬崖之上, 有些依山而建。这不仅是自然生态下的必然产物, 同时也顺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从而也节约了土地, 使得吊脚楼和自然环境得以和谐发展。
 
        2. 背山面水、负阴抱阳
        鄂西吊脚楼不都是坐北朝南, 民居为了适应当地的山地地形与河流分布, 所有的房屋都是以山脉与河流的走向自然地分布。整体布局呈现出一种多维空间位的不规则的分布秩序。垂直于平行的动态空间建造方式, 使民居的建筑形式与环境空间更加丰富。正是由于传统居民的这种选址方式, 不但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对于土壤和建筑材料的挖掘和用量, 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选址方式还能够有效的避免当地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 所带来的不可估量的自然灾害发生。

        三、鄂西小溪村聚落的布局原则
        1. 自然系统
        鄂西传统的吊脚楼一般遵循自然生态的原则。一些吊脚楼建在山脚下, 从整个聚落分布来看相对较宽, 前面有河流、池塘和水井, 而后面紧靠于山脉。当地山上的植被品种非常丰富, 树木高达而且茂盛。鄂西传统聚落的布局形式与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在生活环境方面, 面山向水面的地理环境使整个生活环境完全被遮挡, 冷风被绕开, 潮湿的情况得到缓解, 不仅如此它还创造了一个通风通道, 风在吊脚楼的前面被吹, 能够有效的调节互换室内外的新鲜空气。
 
        自然生态的聚落布局还证明了自然条件和资源的易用性。吊脚楼前的水资源可用于日常活动, 住宅后面的山脉可以阻挡冬天的寒流, 也可以保持村庄周围的水和土壤。此外, 由于依山而建的半包围聚落布局形式, 形成了当地独特的生态系统。例如恩施州土家族小溪村就是典型的符合这个原则的传统民居聚落。小溪村位于今天恩施西南的盛家坝境内。它最初是在明、清时期建造的。由于人居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语言种类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小溪村的土家族聚落形成了自己独特地域的风格特征, 尤其是在选址布局、房屋组合、内外装饰等方面都与其它地域的民居风格迥异,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特征, 这些都归功于自然系统的天然调配。
 
        2. 村水相依
        恩施州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 整个恩施州的地形从西向北, 东北高, 中部低。鄂西地区的河流和溪流十分纵横交错。汉江和长江有几个主要的水系。因此, 鄂西地区城镇建设的大部分沿河分布, 形成以水为静脉的村庄和水域。在湖北省西部地区, 有许多传统的悬空吊脚楼沿着湖泊和小河流线性分布。例如, 小溪村是传统的住宅群建筑, 以水为静脉。它将住宅建筑与水和人联系起来, 使其在长条带分布中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

        四、鄂西聚落的生态设计
        1. 民居节能——结构体系
        鄂西传统土家吊脚楼是少数民族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 同时它还是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传统的少数民族的智慧产物, 当地的传统吊脚楼大致可分为两类:干栏式和门廊式两种。杆栏式吊脚楼大多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 通过独特的杆栏式设计策略, 能够有效的起到通风、除湿和散热的功能, 对整个空间布局具有更好的散热和除湿效果, 更好地防止鸟类, 昆虫和蛇的侵扰。这也是一种节约土地的有效方式。
 
        鄂西传统民居的结构体系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木框架结构, 另一种是承重墙结构。木结构意味着木柱直接接地, 并且柱子设有木制构件, 例如梁, 椽子, 筏子等, 它们相互接错和散布。框架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升力梁式, 铲斗式和天井式。木结构房屋的外墙通常由砖或土制成, 以防止火灾和入室盗窃, 但砖墙并不重。承重墙结构意味着板条和板坯直接搁置在墙壁上。内墙和外墙用于承受板坯和屋顶的负荷。优点主要是局部材料, 成本低, 结构简单, 防寒隔热效果也优于木结构房屋。
 
        2. 民居节能——院落天井
        天井在我国传统民居的建筑中常常被采用, 鄂西传统民居也是如此。鄂西传统民居的室内照明, 通风和排水方法都需要庭院的作用。住宅的布局用于结合传统住宅的布局, 形成有效的功能空间。传统民居使用庭院, 以促进室内自然通风, 丰富室内空间。鄂西吊脚楼的天井起到了调节调控生态的重要作用。天井与交错走廊结合以形成圆形的空气流统。它有助于加强在炎热的夏季室内的自然通风和凉爽的微风吹起, 使居民室内降温。也可以做一些绿化的露台上, 进一步提高住宅建筑的室内环境。
 
        天井也可用于排水, 可以成为调节湿度的空间, 而且蓄水池也可以用于防火。在室内采光方面, 由于传统民居室内的窗户较小且数量较少, 便需要依靠天井来收集与聚集光线, 改善采光方面的需求, 使日常生活需要的光线需求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 且天井对于照射进来的光线造成了二次折射, 也有效地缓解了光线郭强所带来的不便。

        五、结语
        乡村聚落的分布和形态大多数是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同时也是人与自然之间融合下的产物。但我国目前不合理的乡村发展和规划不仅仅割裂了人与自然、自然与乡村之间的共生关系, 还导致了乡村规划布局的不合要求、体系紊乱等一系列问题。传统聚落与自然气候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形成其聚落布局形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聚落布局形式、选址和布局原则, 并通过鄂西小溪村的个例来展开例证, 具体分析了小溪村的通风、采光和空间结构, 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变化和居民对物质生活的美好需求, 对于美丽乡村的格局规划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乡村规划需要进一步优化, 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意义。(作者:李嘉辉)

 
上一篇: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建瓯市小雅村规划设计
下一篇:干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五大注意事项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