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大连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10-20  点击:2419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连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及建议。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壮大村集体经济对解决 “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连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大连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1、大连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模式
 
  2018 年大连市相继出台 《大连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 ( 2018—2020 年) 》 和 《关于全市深化农村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积极组织农民,整合资源,推进农业农村共营制改革进程,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富裕村,实现全市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大连市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模式。
 
  1. 1 以村集体为主体,增强自我活血能力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村干部的引导与带领。以普兰店区皮口街道大岭社区为例。该社区两委为解决土地零碎、不规整,种粮断代、撩荒弃管、不愿种地、不会种地等问题,于 2011 年从水田做起,创建大岭水稻专业合作社,并得到村民认可; 于 2013 年将合作社变更为普兰店市大岭农业专业合作社,一起发展水田和旱田。2017 年,为进一步盘活本村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由社区两委牵头,挂牌成立大连市普兰店区大岭土地股份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土地入股后,即可到合作社打工,也可到辖区内 3个企业和外出务工,社员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目前,该社工商注册成员从 2011 年土地股 205户发展到 2017 年 311 户,资金股 6 户,村民入社积极性较高,土地入股面积从 2011 年 24hm2增加到 2017年 74hm2,农机装备从 2011 年 5 台增加到 2017 年 13台,不仅保障辖区内土地生产作业还为周边村庄提供代耕代收服务。同时,该社注册了 “甸香谷”无公害绿色食品,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加工销售,可降低成本 100 ~ 150 元•667m-2,利润可达 13%。
 
  1. 2 以合作社为主体,增强实体造血能力
 
  农业 ( 农机) 合作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为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瓦房店市元台镇八家村,共有农业人口4200 人,其中近 2 / 3 人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平均年龄 55 周岁以上。位于该村的大连家盛果菜专业合作社 ( 大连双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有效解决了本村无人种地的问题,通过土地承包、租赁等流转方式,实现规模生产 133. 33hm2有余,年产值 300 余万,净利润 60 余万,辐射带动周边 4 个村庄。该社以玉米和蔬菜 ( 包括大葱、白菜、西红柿等) 种植为主。玉米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全程机械化,在 2018 年旱情极其严重的情况下,该社也确保了流转土地农户可得到 200~300 元•667m-2的收入。蔬菜种植机械化率 50%,常年雇佣劳动力 30 余人,农忙时节需雇佣劳动力 80 余人,其中农村妇女所占比例较高。多年来,该社不但自身得到发展壮大,而且帮助农民提高了收入,并促进解决了留守农村劳动力问题,深受当地广大农民认可。
 
  1. 3 发展农业共营制,增强集体生血能力
 
  2017 年,大连市探索出 “村级土地股份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 的农业共营制模式,即以农户自愿自主组建村级土地股份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以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推进农业专业化经营,实现多元主体的 “共建、共营、共享、多赢”。瓦房店市泡崖乡五间房土地股份粮经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大连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由瓦房店仁峰农机专业服务合作联合社牵头在工商注册挂牌成立,大力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惠及整村推进村的 50%人口 ( 五间房村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 42. 7%以上,是大连市低收入村之一) ,帮助入社农户增收 300 ~ 400 元•667m-2。该联社现有固定资产总值 1500 多万元,机库和办公用房 1200m2,拥有各种耕、种、收农机装备 60 余台( 套) ,共有成员 50 余人。对五间房入股土地 ( 全村现可流转土地几乎全部入股) 实行统一经营,依托全程机械 化、专 业 化 服 务,有 效 解 决 “谁 来 种 地”、“如何种好”的难题。这种做法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实现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利于促进粮食增产、村民脱贫致富、联社壮大,是实施农业机械化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典型经验。
 
  此外,大连市村集体经济还有出租固定资产、发展光伏收益等形式。如,金普新区二十里堡镇广宁寺村对外出租厂房,每年可收入 70~80 万元。普兰店区皮口街道平岛社区对外出租土地和海域,每年可收入100 ~ 200 万元; 杨树房街道战家村和丰荣街道朝阳村均依托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兴建了村级光伏发电项目。
 
 
  2、大连市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采用政府引导扶持、相关部门积极协助、村级组织主动探索等措施,大连市村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综合经济实力依然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空壳村比例居高不下。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2. 1 主观意识淡薄
 
  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意识淡薄、重视不够。村民习惯于单打独斗,对投资村集体经济持观望态度,甚至抵触。村干部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认识不足,在行动上存在畏难心理和 “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普兰店区皮口街道八家村就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该村共有 622 户、1848 人,有 70% 人口外出务工,农忙时再回家干活,不算自身人工费用,年收入仅 200~300 元•667m-2。由于该村小农意识比较强,很难接受将土地流转给他人或是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作业。同时,村干部队伍因受平均年龄过大、学历较低、思想保守、开展工作阻力大等因素影响,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干事热情和创新能力。目前该村无人成立合作社,无任何土地进行流转,机械化作业几乎为零,无固定资产发包,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经济全部来源于上级转移支付。
 
  2. 2 扶持不力、管理不善、后劲不足
 
  现有农村扶持政策存在短期效益,缺乏科学合理的长效规划和长效机制,加上管理人员能力有限等原因,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以庄河市栗子房镇栗子房村为例,该村共有 1138户、3658 人,2017 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庄河市首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庄河市栗子房鑫民土地股份粮经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 6 人,农机装备 24台 ( 套) ,入社土地 68. 55hm2,入社农户 130 户,以花生种植为主。因该村土地租金偏高,为促进入社土地流转,合作社承诺入社农户 500 元•667m-2的保底费用,2017 年在各级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该社获得可观收益; 但是 2018 年,因花生收获季节连续遭遇 3 次降雨,不能开展机械化收获,出现雇佣人工费用大大提高、花生品质也因错过收获最佳时节受到极大影响等问题,导致该社出现亏损,社员创业热情受挫。经了解,该社初建时未能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与管理制度,存在管理人员经验和能力不足、缺少机具购置和机具库建设资金以及销售渠道不稳定等问题。
 
  2. 3 农机发展存在薄弱环节
 
  毛泽东曾提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发展滞后直接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大连市水稻种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 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地域发展不平衡,平均机械化率近 70%; 蔬菜种植机械化率不足 50%,机械化育苗和移栽技术尚未广泛推广应用; 油料作物全程机械化种植主要以花生为主,红薯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于 2020 年通过试验阶段,设施大棚、果园种植等只有在耕整地等极少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虽然受产业特点及地块不整等因素制约,但是与发展机械化并不完全对立矛盾,其众多作业环节有待应用机械化,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对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村集体经济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压舱石作用,其发展壮大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综合施策,实现良性循环,解决 “有钱办事”、 “有人干事” 问题,带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 1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习近平曾指出,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分散的、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难以建成现代农业。村干部和广大村民要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固有观念束缚和小农意识,深刻领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益处,更新理念,主动参与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促进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并积极出谋划策,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3. 2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
 
  3. 2. 1 顶层设计,完善机制
 
  引导村集体经济参与供给侧结构改革,围绕大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按照 “调粮稳菜、强果扶花、优牧富渔”的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完善机制,以多元的消费需求为着眼点,参与新业态新经济的形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庄河市要继续巩固水稻全程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成果,将品牌做大做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金普新区则要继续发展蓝莓和樱桃等设施农业,开发特色农产品种养、观光采摘和精品农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 2. 2 选优育强,建设队伍
 
  培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领路人”。强力优化村领导班子,持续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堡垒作用,建设基层农业管理服务队伍。大力选育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队伍,如职业经理人、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鼓励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推动发展。定期举办发展能力轮训班和技能培训班,突出惠农政策、产业发展、农村电商、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及农技农机技术等培训,建立健全激励与监督机制,调动队伍工作积极性,重点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开拓的一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业队伍。
 
  3. 2. 3 项目带动,资金支持
 
  成立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资金 “撬动”作用,依托项目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展对结帮扶,将财政定向投入到贫困村和空壳村的帮扶资金,并探索财政扶持资金转换为资本金入股集体经济的机制,联系帮扶资源、落实帮扶项目,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通过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利率优惠等方式,创造社会资金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环境; 以农村土地要素等资产为依托,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到农村开展信贷业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扩大农业保险额度及范围等。
 
  3. 2. 4 振兴农机,科技兴农
 
  毛泽东曾提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科技的物化和载体,其科技兴农作用不容忽视。农业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而且可以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同时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帮助农民致富。因此,在肯定现有农业机械化成绩的基础上,要继续重视和发展农业机械化,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为主旨,积极探索、引进试验、推广应用安全适用的农机技术与装备,以推动农业机械化 “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促进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壮大村集体经济。
 
  3. 3 引入外力,对接市场
 
  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引入工业资本和外来资本等,将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荒地、滩涂和房屋、建筑物等推向市场,盘活资源,通过对这些村集体资源实施市场化、实体化运作,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变; 同时,新型的经营方式、市场化的管理和广泛的监督更能激发活力,提高效益,促使联动发展、多方共赢,集体资产增值、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普兰店区皮口街道平岛社区对外出租土地和海域,瓦房店市老虎屯镇马圈村建设蔬菜交易批发市场都是很好的示范。
 
  3. 4 挖掘条件,创新模式
 
  把集体经济真正搞好,就要切合实际,挖掘发展有利条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合理利用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如,大连市就依托瓦房店仁峰农机专业服务合作联合社这一龙头农机合作社探索出 “村级土地股份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 的农业共营制模式,实现了多元主体的 “共建、共营、共享、多赢”,是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走向现代化发展的示范样本。普兰店区安波街道依附温泉资源优势打造了特色温泉城市,发展休闲农业,拓展了农业经营范围,延伸了生态产业链,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此外,“党支部+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村干部+村民”、“党支部+农业+旅游+文化”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都可因地制宜,进行积极探索与推广。(作者:谢晓萍)

 
上一篇: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的依据及原则
下一篇:园区工厂化建设及运营模式:招商、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运营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