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湖南衡阳市空心村修复研究(三)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8-16  点击:1806
空心村现象是我国乡村发展的必经之路,空心村的修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必备条件。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通过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培养新型农民等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4 修复空心村的政策建议
4.1 改革农村户籍制度
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政策越来越宽松。2016年衡阳市已全面放开城镇户口落户的限制,并规范了租住人员办理落户的条件和程序。在打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门的同时,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9]。《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在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10]。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探索一条差别化、精准化的落户政策,推进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允许租赁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实现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统一,使农民不再被土地所束缚。户籍制度的改革,为愿意向城市转移的农民提供了条件,也容易被城市所接纳。如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差别被统一,有利于农村的发展。
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之后,并不影响留下来的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农民可以继续享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继续在农村种地的农民可改变种地的方式,提倡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做新型现代农民。

4.2 优化农村土地结构
4.2.1 完善村民自建房的审批制度
2016年衡阳市出台了《衡阳市农村村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以节约用地、拆旧建新、依法审批等为原则,严格了审批程序,加强了监督管理。该办法有效地控制了农村自建房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地、防护林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坚决拆除未审批和未按要求修建的建(构)筑物。
 
4.2.2 加快完善宅基地流转制度
一方面,将符合条件的旧宅基地改造为耕地或林地,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紧张的情况,还可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商品属性的确认,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6]。如引入拍卖竞标机制,使农民闲置的宅基地自愿有偿流转,激活农村土地资源。针对空心化较严重的村庄,可以整体搬迁或兼并,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合理规划自然村庄,突出生态和乡愁,传承历史文化,注重保护重要历史遗产和民俗文化,挖掘文化底蕴,形成一村一风格的规划格局。

4.2.3 创新耕地流转方式
相关部门应加强农村耕地流转服务网络建设,确保耕地流转的合法性,为现代农业产业提供良性发展环境。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依法遵守自愿和有偿的原则,将耕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业产业化三者相结合,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农村耕地流转,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2]。

4.2.4 妥善解决失地农业人口的安置问题
农村土地的流转使土地的权属转移、农民的权益转让,带来了诸如再就业困难、生活支出增加、收入减少、农业种养业发展受限等问题《衡阳市失地农业人口安置问题研究》。解决的途径有:第一、通过货币补偿结合就业安置。第二、通过技能培训,鼓励再就业或创业。第三、完善对失地农业人口的社会保障措施,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第四、对接纳失地人口的企业进行合理的税费减免。第五、向失地农业人口提供廉租房或公租房,并为其子女提供入学机会。

4.3 加大空心村改造的资金投入力度
空心村的改造,资金投入是基本前提。截止2016年末,衡阳市已完成100%的村通公路,87.1%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5.9%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76.0%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4.6%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48.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13]。农村公益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受基层政府财力的限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公益事业以及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存在困难。在空心村改造项目中,政府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农民自筹资金压力大。在争取更大的政府资金支持的同时,要有效利用农村金融服务,借助社会工商资本,引入投资项目等多种融资渠道,以满足空心村修复的资金需要。还可以加大农民自主创业的担保贷款力度,出台返乡农民自主创业担保贷款优惠政策等[1]。

4.4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人。高质量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的供给是增强农村人口集聚力的重要因素。

4.4.1 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人才是乡村振兴、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为促进人才振兴、经济发展,衡阳市委人才办设立了一个亿的专项经费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空心村问题上,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还需要培养新型农民。一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集中办学,增强农村师资力量,让留守儿童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农村培养出高、精、尖人才提供条件。2019年耒阳市在艰苦边远的乡村教师招聘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户籍限制的要求,为农村教育留下师资力量打下了基础。二要对农民开展新型农业技能教育培训,用新思想、新技术去武装农民队伍。2018年,衡阳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进行了84次农业技能培训,培训2 000余人次。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派出专业科技服务团队,为衡阳地区优势农业产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能培训。三要完善城市随迁子女的教育资源供给制度,实现城市教育资源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中小学阶段实现零门槛入学,让随迁子女能在流入地顺利地参加中、高考。四要建设好现代农村产业服务平台,争取引进更多外来高技术人才,并留住返乡人才,让他们能在在农村发挥所长,为乡村振兴提供关键的人才资源。

4.4.2 提高医疗水平,完善社会保障
优化农村医疗机构,完善农村医疗设施设备,提高医生执业水平,方便农村的老龄、低幼人口就医。同时也要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最基础的生活保障,促进农村生活的稳定。

4.4.3 改善农村养老条件
针对农村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的需求,可以考虑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老年人对养老健康的需求,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服务[8]。良好的养老条件必须以资金为基础,农民家庭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要改善农村的养老条件,首先应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其次应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适当提高农村养老金水平,医养结合政策可适当向农村倾斜,减轻农村养老负担,让老有善养的愿景早日实现。

4.5 建设特色农村产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农村产业。产业是发展之基,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经改造或拆除的空心村会产生大量空余土地,利用这些土地吸引外来资本到本地投资。如通过招商竞标的方式,利用农村自然优美的地理优势,给农村带来农业、林业、畜牧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投资项目。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从而盘活农村经济。特色农业、乡村民宿及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是空心村改造的重点,相关部门应完善农村产业监管制度,拓宽资金借贷渠道,保障农村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如衡南县栗江镇鸿祥种养专业合作社与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通过科企技术合作,开发了衡阳丘岗地名特优水果园,继而发展为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还吸引了外来资本来本地投资。耒阳市东湖圩镇观音阁村利用罗宵山脉的天然自涌泉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了优质的矿泉水和果汁饮料,同时从长沙引入资金和人才,进行生态鲟龙鱼养殖,培养了100多名新型农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5 结语
空心村现象是我国乡村发展的必经之路,空心村的修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必备条件。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通过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培养新型农民等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是我国空心村的形成由来已久,地域差别较大,乡村振兴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衡阳市空心村修复的研究表明,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人才振兴是关键、教育振兴是前提、资金投入是基础、政策支持是保障、产业发展是途径。在此基础上,为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建设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途径,将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作者:李维 王春发 朱捷 许忠海 阳建斌 高静 周军 张红 孟亚萍)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湖南衡阳市空心村修复研究(二)
下一篇:光伏产业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