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九江市武宁县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区位优势明显,目前正利用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着力发展和完善旅游产业链。灵泉谷生态休闲园在规划设计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点,扎根农业,避免同质化,通过项目互补,丰富乡村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在“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全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提升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养生养老旅游,鼓励发展旅游综合体和其他旅游新业态,大力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此项目作为武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以此发展机遇,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丰富武宁县旅游体系,为武宁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区位简介
项目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莆田乡,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湘鄂赣边界区域,修河中游。地处南昌、武汉、长沙3个大中型城市的金三角区域。项目地属太平山脉,面积约200hm2,东至建富公路,西至梅林村公路,南至寒坑公益林,北至幕布山脚。
1.2 资源及现状
武宁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2.1%,自然资源丰富。项目地处太平山脉,生态环境优良,现有杉树、毛竹、柳树等野生树种。项目范围内地形起伏较大,整体呈西高东低态势,内部现有路网主要依照太平山脉走向分布。南侧有一条山谷以西高东低的姿态横穿项目地,期间有3处原灌溉用水塘呈一字排列,半山水资源丰富。北侧山谷主要用地类型为农田,现有温室大棚2hm2,大棚内以火龙果种植为主。且项目地内现有花卉植物丰富,原始花卉种类有萱草、兰花、鼠尾草等。
2 市场分析
2.1 休闲农业
相对于目前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模式,创意农业的特色及其优势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业产品和农耕文化,以及市场需求连接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文件中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在农业从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家庭农场未来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2 休闲度假
九江市的农业旅游市场供给类型较多,但就武宁县的休闲农业旅游供给市场而言,无论是农家乐还是农业休闲园,均以简单的农业观光或果园采摘模式为主,农业观光项目依旧停留在餐饮、采摘等初级阶段。而真正以依托农业基底打造的精品综合类度假项目几乎空白。缺乏高品质的多元化综合类农业休闲度假类项目。
2.3 养老产业
九江市目前养老服务机构停留在大众养老阶段,只能满足部分老年人的较低层次生活需求,中高端的养老社区市场近乎空白。截至2015年底,九江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68万,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10%,为了探索多层次的养老模式,九江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明确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元立体化养老新模式。
3“三区一体”发展战略
即景区、园区、度假社区3区为一体进行总体规划,结合旅游、农业和养生。打破传统农业概念,改粗放型农业为创新型、高附加值型的有机农业产业,打造以家庭度假、亲子游为亮点的养生休闲旅游项目,同时依托项目当地道教玉清宫文化溯源,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展开道教养生文化的继承和推广。既要打造美好的景观环境和休闲度假项目,同时打造一条完备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项目盈利点,形成一个生态环境优良、游客人气旺盛,生活气息浓郁的区域。
此项目在九江武宁休闲旅游大发展和城乡统筹乡村旅游的大背景下,依托庐山西海景区的资源和知名度,突破传统农家乐发展思路,通过对比分析找到自身特色发展路线,即以养生度假与农业观光体验相结合的综合型精品休闲度假项目。针对专项市场,打造相应的休闲产品,让产品盘活项目,让项目提升产品,最终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4 项目定位
4.1 总体定位
依托九江丰厚的旅游基底,充分利用项目地山水资源,主打休闲养生主题。将农业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娱乐观光等为一体的精品度假项目,打造一个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半山水生态庄园,使游客感受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4.2 市场定位
以“一小时经济圈”的休闲市场为核心,结合2~3h驾程范围的旅游市场,如南昌、武汉、长沙等,在赣湘鄂交汇地区形成拓展性市场,并针对周末休闲、房车露营、家庭旅游、科普教育等提供准确符合市场定位的园区项目,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专项市场。
4.3 目标定位
初步建设将项目打造成九江武宁休闲度假新名片,提升项目品质,使其发展成为九江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最终发展成为江西休闲农业精品项目。
5 项目规划
项目整体是以生态休闲、养生体验为主基调,辅以道教养生文化为主体的生态休闲园,结合不同的客群市场,划分为3大区域:养生度假区、农业文化体验区、休闲运动区,形成“三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项目,如图2、图3。
图2 总平面图
图3 功能分区
5.1 休闲运动区规划
运动休闲区从入口大门处向西延伸,贯穿了项目地东西方向,作为项目的主要景观轴线,包括了地标大门、太阳花海、露营基地、水上休闲、亲子运动和园区内主要的餐饮和住宿场地。充分利用现有植被资源,加以乡土植物的美化种植,形成自然优美景观风光带。
5.1.1 灵泉谷生态休闲园区入口。
园区大门是整个项目的标志性建筑,是园区文化内涵的象征性体现。园区大门由一个标志性地标构筑物、大门管理用房、人车分流门禁和矮墙组成,材料主要采用当地盛产的石材与木材为主,整体风格体现了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中式道教主题风格,植物搭配采用大型常青乔木树种与灌木、花卉等搭配,打造视野开阔、层次丰富的入口迎宾景观区(图4)。
图4 园区入口效果图
5.1.2 葫芦岛露营基地。
葫芦岛位于修水河畔,四周环水,风景秀美,与东西两侧陆地由吊桥连通,游客步行至此享受自然露营时光,岛上种有桃花、梅花、茶花、紫叶李、垂柳、蓝花鼠尾草、芦苇等植物,以期在不同季节为游客呈现层次丰富的景色。
5.1.3“悠然见兰杉”。
用一片整齐划一的水杉林作为园区山谷前的一道绿色屏风,使园区内的景象呈现若隐若现的姿态,林下种植二月兰,可在每年冬去春来,水杉尚未发芽时盛开,为游客带来春天的气息,呈现出一派“丛林深处,悠然自得”的景象。
5.1.4 露天影院。
葫芦岛心的小型广场为在此露营的人们提供了聚会的场所,广场夜间定期播放露天电影,丰富露营爱好者在园区内的夜间娱乐项目,并有助于久居都市的人群加强人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形成愉悦的休闲氛围。
5.1.5 水上休闲运动。
利用项目地现有3处水面(原农田灌溉用水塘),设立水上休闲运动项目,如水上漂、漂浮气球等项目,该类项目富有挑战性,符合青年客户群体的娱乐需求,充分利用地形现状,使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能在园区内找到适合并喜爱的娱乐项目。
5.1.6 鱼趣池。
利用地形高差,处理成一处浅水池塘,在浴池中投入鱼苗,以供捕捞,浅水鱼池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安全有趣的浅水捕鱼区,满足孩子们亲水天性的同时增加了捕鱼的乐趣。
5.1.7 半山休闲运动(滑草)。
项目地西面,临近公益林有一处山坡表面平整且坡度较陡,将此处因地制宜规划为滑草坡项目,丰富园区内运动项目。
5.1.8 户外烧烤场地。
滑草坡旁的烧烤场地为前来游玩的旅客提供了一个户外的餐饮场地,尽量使用天然材料布置烧烤场,使之在丰富园区项目的同时,在整体上保护园区自然生态的视觉环境。
5.1.9 户外儿童乐园。
户外儿童乐园的设置与常见室内游乐场不同,尽量在利用现有地形和自然条件下的前提下,采用乡土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为儿童打造亲近自然且富有趣味的活动场所。
5.1.1 0 度假酒店。
酒店建筑及室内设计以现代中式风格为主,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除此之外,设有室内儿童游乐场,恒温泳池等。游客可以在此放松身心,并品尝到新鲜有机的农家菜。
5.1.1 1 生态停车场。
利用停车场廊架种植爬藤类瓜果,如葫芦、黄瓜、南瓜等,不仅可以为停泊的车辆遮荫,还可以产出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将普通停车场做趣味化、个性化处理,同时利用垂挂的果实向游客传达丰收的喜悦感,提升游客的乡村体验感。
5.1.1 2 稻田餐厅。
由现有荷塘改造的户外用餐场所,充分发挥传统农作物水稻的观赏功能,吸引人们深入其中,感受粮食生长和丰收的喜悦,稻田餐厅能够直观地向人们呈现粮食从成熟并从田地走上餐桌的过程。在秋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草捆扎做成的草垛景观,同样可以向人们传达浓郁的田园风情。
5.1.1 3 丛林穿越。
利用项目地现有原始山林设置丛林障碍穿越项目,玩家可通过吊桥、网道、秋千等趣味环节,进行林间穿越探险最终到达终点。丛林穿越是一项集冒险、运动、娱乐、挑战于一体的户外运动项目,园区内的丛林穿越项目根据风险程度,划分为儿童组,少年组和青年组,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的同时,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探险爱好者提供锻炼场地。
5.2 农业体验区
创意农业是园区内一大亮点,结合创意与体验,以创新农业产品吸引人气,带动园区发展。同时搭配特色小品和建筑,打造以观光休闲、特色手工、农业体验等为主的农情体验区,园区内种植品种丰富的果园、菜园。景观植物搭配大型乔木,穿插种草本花卉,如波斯菊、薰衣草等,形成视觉体验丰富的大地景观。
5.2.1“果果变形记”。
在果果变形记农副产品体验馆里,游客可以将自己亲手采摘下的果实加工制作成各种农副食品,进行有趣的加工体验。体验馆中设有果酱、果酒、果干等成品出售,深加工后的农产品能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园区带来经济效益。
5.2.2“果然香甜”。
农业休闲区内种植有品种多样的水果:桑葚、杨梅、樱桃、石榴、火龙果、黄金梨等。果实成熟期覆盖了春、夏、秋3个季节,实现了园区“三季有果”的规划目标,游客可在园区内享受采摘和品尝的乐趣。
5.2.3“豆豆你好”。
在豆制品加工体验坊里,成人游客可以带领孩子们在此体验手工磨豆浆、制作豆腐等,该项目可以帮助孩子丰富农村体验的同时感受食物制作的辛劳,体会美食完成的来之不易。
5.2.4 创意木工房。
在木工房里,孩子们可以学习怎样制作传统农用工具,且农民可利用工具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孩子们可以通过动手制作锻炼眼手协调能力,充满趣味的同时,有助于年轻一代深入了解我国传统的农耕文明。
5.2.5 手工榨油坊。
榨油坊中向人们展示油茶籽制作成油茶的全过程,还原传统的食用油榨取方式———手工压榨,油坊旁设有茶籽晾晒场,方便茶籽加工,坊内亦有高品质、纯天然成品茶油出售,为园区创收。
5.2.6 小动物农场。
小型的动物农场内饲养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如山羊、兔子、鸡、鸭等。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给小动物喂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动物科普。此外,还设有动物运动场,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举办一场小动物运动会,如兔子赛跑等。
5.3 道教文化养生区
该区位于幕埠山脚,临近道教圣地玉清宫,植被丰富且环境优美,养生区承袭源自玉清宫的道教养生文化,打造一个自然生态的宜居养老度假社区,为深度游和长期留宿的旅客提供服务。
6 结语
自然生态,农情山水。项目依托现有生态环境和植被基础,通过统筹、创意规划,为灵泉谷生态休闲园区打造宜动、宜静、宜旅、宜居的游览环境,不断优化完善生态休闲度假综合体建设,打造武宁休闲度假新名片。(来源:姚婧兮 李婵 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