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四川都江堰市天府源田园综合体试点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10-13  点击:3847
四川都江堰市天府源田园综合体试点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守住农业农村本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层组织、农户等主导作用,建成一批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发展的优势项目,农业农村呈现勃勃生机。

  都江堰市始终将天府源田园综合体项目试点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坚决防止把田园综合体异化为农村房地产和农村城市综合体,守住农业农村本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层组织、农户等主导作用,建成一批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发展的优势项目,农业农村呈现勃勃生机。

 

 
  一、 科学精准布局,力求实现“五大振兴”
  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坚持以发展红心猕猴桃、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玫瑰种植等特色产业为核心,以厚植水文化、道文化、农耕文化为内涵,以突显“六山一水三分田”生态布局和全球为数不多的“三遗之城”为涵养,以培育“田秀才”“土专家”为持续发展要素,以发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为持续动能,高标准规划建设“四园三区一中心”8 个功能组团,并以 13 公里乡村绿道串联生活社区、生产基地、农业景区,构建“核心引领、多点联动”的发展空间,逐步呈现了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二、 坚持统筹联动,强化项目要素保障
  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正科级管委会,实体化运作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印发《天府源田园综合体高效推进工作方案》《天府源田园综合体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天府源田园综合体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系列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理清管委会与属地乡镇、行业部门、平台公司“四组关系”,突出问题导向,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项目推进半月报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项目推进问题,构建了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属地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 坚持模式创新,突出共建共赢效能
  紧紧围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不断探索,构建了玫瑰花溪谷“公司 + 合作社 +农户”模式,吸纳本地大学生和乡村种植能手打造“玫瑰花韵”双创基地,直接带动农户 500 余人;拾光山丘开创实施 CEP(参与式保障体系)运作模式,带动小农户 200多户,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逾 1000万元。圣寿源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蔬菜质量安全联盟,创新“企业 + 合作社 + 种养大户 + 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合格证 + 追溯码”“合格证 + 产品直销”“合格证 + 快检”“合格证 + 产品 logo+企业品牌”等 4 种模式有效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夯实“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基础,培育绿色食品认证 19 个。带领圣寿等周边 4 个社区、58 家经营主体、3000 余户社员,发展绿色蔬菜规模化种植 1.5 万亩,年均助农增收超过 1.7 万元 / 户。
 
  四、 不变产业变“产值”,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始终坚持“姓农为农”,突出传统分散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市场化为主导,农业、文化、旅游“三元融合”的都市农业开发路径。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传统农业。3 年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 5.5 万亩,打造了 9000 亩圣寿源绿色蔬菜基地、6000 亩猕猴桃产业园区、3 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培育圣寿源、天赐猕源、稻米家等优质农业品牌 10 余个。“都江堰猕猴桃”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0 年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天赐猕源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名单,品牌价值增长到19.26 亿元,有效提升农业效益。
 
  (二)推动三产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释放“农业 + 旅游”融合效应,推进农旅产业生态、链条及创新的多元融合,培育引进稻米家农庄、拾光山丘休闲度假区、莫见山精品民宿等一批农事体验、乡村度假、精品民宿、康体养生新业态,打造“灌油”“灌米”“猕猴桃酒”等 10 余个特色旅游伴手礼。
 
  (三)撬动市场效能,突出共建共赢。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产业开发,创新构建“龙头企业 + 农民合作社 + 新型农民”的新型农业经营开发主体,培育社会化产业项目 26 个,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吸引新型经营主体落户300 余家,项目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5980 元,超全省平均水平 63%。如,天赐猕源公司通过整合猕猴桃小、散经营主体与公司合作,创建 16 个猕猴桃海关出口备案基地及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
 
  五、 不变农民变“秀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一)深化校院地企合作,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农业双创孵化中心,创建乡村振兴 e 学校,聘请各级各类专家和本土人才组建专兼职讲师团队,构建“院校 + 企业+ 农户”合作机制,将“室内是课堂,室外是现场”有机融合,培育了党建音乐课堂、新村民培育、有为青年培养、乡村创业孵化等 N 个乡村治理品牌项目,输送了 300 余名职业农民到各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将 100 名职业农民培养成职业经理人,将 20 余名“田专家”推荐到更高的产业平台。
 
  (二)推进传、帮、带,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依托都江堰市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和人才培训示范基地,聘请各级专家,培育新型涉农企业 10 家,专业合作社 20 家、家庭农场 21 家、职业经理人 68 人。同时,推行“以企带农”,一生源农业公司带领周边农户约 200 户开展规范化有机农产品生产,圣寿源绿色蔬菜基地吸纳 1000 余名农民就地务工,乡韵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约 200 余户农户开展猕猴桃避雨大棚示范推广。
 
 
  六、 不变体制变“机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一)创新共赢机制,激活乡村发展活力。项目区禹王社区将600 万元上级财政奖补资金与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整合,在玫瑰花溪谷项目试点“补改股”模式,将补助资金作为股金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企业共同建立投资收益分配机制,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年收益分红 40 余万元。
 
  (二)推行“扫把革命”,激发基层自治能力。借鉴“柳街扫把革命”成功经验,项目区金胜社区等动员农户形成“院落自扫、门前同清、垃圾共制”的人居生活环境自理机制,项目所在地天马镇荣获省级卫生镇荣誉称号。
 
  (三)改革普惠金融,做实发展要素保障。通过“农贷通”+“政银保”的方式,发放融资贷款 1.2亿元,在全国首创农业融资履约保证保险、猕猴桃价格指数保险,在成都率先与蚂蚁金服开展“智慧县域 + 普惠金融”合作,运用“大数据 + 人工智能”技术,实现“3 分钟申请、1 秒钟放款、0 人工干预”的农业农村金融高效供给。
 
  七、 不变山水变“颜值”,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一)彰显灌区体验。着力再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都江堰精华灌区田园盛景,建设 13 公里原乡绿道,通过绿道生态体验空间塑造,并串联童山雷竹园区、川西林盘、玫瑰花溪谷等农旅项目,实现了生态绿道、休闲廊道、漫游通道多功能集合的网红“打卡地”。
 
  (二)塑造原乡风貌。坚持不破坏原有生态植被、不改变原有水系景观、不拆迁原有建筑遗迹的“三不原则”,引导 16 户农户主动参与 打造李家院子林盘聚落,植入农业生产、农事体验、民宿康养等生产、生活、消费多元化农村新型消费场景和业态,带动周边吴家、资家、曹家等 6 个林盘院落 50 余户主动开展林盘整治,该项目入列成都市2020 年“十百千”场景示范工程名单。
 
  (三)着力人居环境整治。制定《天府源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农田提升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实施节点打造、导视导览、水渠疏浚、农房风貌改造等工程,实现村容“净、美、绿”。
 
  八、 不变生活变“内涵”,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一)活化地域文脉。整理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古村落等 29个,建成都江堰灌区映像展示中心和农耕博物馆,充分表达水文化、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的道文化等文化内涵,同时,发扬传承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轿房唢呐”音乐,已成功连续举办四届乡村文化节。
 
  (二)弘扬乡风。创新乡贤文化,汇聚 50 余名新乡贤,深度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通过送文化、送服务,以身边人、身边事教化村民崇德向善。
 
  (三)打造文化场景。依托陌见山精品民宿打造,成功吸引国画大师朱堂棣、黄英茶艺工作室等乡村合伙人开展林盘运营,推进田园绘画采风、田间茶艺展示等多种文化场景呈现。

 
上一篇: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和空间构建研究
下一篇: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