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美丽乡村视野下农村公路景观提升的对策研究(一)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7-11  点击:2627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从规划设计、资金层面和制度层面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农村公路景观设计不到位的原因, 并且从以上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美丽乡村视野下农村公路景观提升策略。

农村公路景观是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一定程度中反映着乡村的乡风文明、经济文化水平, 是乡村精神在景观中的直接体现。虽然我国农村公路景观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公路景观一直存在着绿化环境的误区, 造成了乡村公路景观同化现象严重、景观设计生活性不强、公共活动空间缺失、景观功能性设施不够系统等现状。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从规划设计、资金层面和制度层面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农村公路景观设计不到位的原因, 并且从以上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美丽乡村视野下农村公路景观提升策略。

前言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中, 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美丽乡村及构建和谐生态廊道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实现村村优美、处处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大力振兴乡村战略中重要环节。构建生态廊道, 提升乡村生态稳定、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建设在美丽乡村构建中必不可少[1]。农村公路是改革开放实现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 保证乡村原始生态平衡, 优化乡村生态环境是农村公路景观的重要作用。因此, 提升农村公路景观建设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1 农村公路景观的重要性
农村公路景观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工园林景观和乡村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农村公路景观不仅体现乡村发展水平, 更是反映农村文化传承和文化内涵的物质体现。农村公路景观是优化乡村环境, 体现乡村沿线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 客观上反映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智慧凝聚[2]。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自然、本真的生活向往日益强烈, 农村公路景观可以为农村特色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成为乡村特色的重要窗口。增强游客交流, 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刺激游客消费,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最后, 农村景观能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将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融入生活, 实现公路景观造型, 体现民族文化地域性, 有强烈的教育和宣传作用, 可以提升地方民族自信, 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因此, 加强农村景观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2 农村公路景观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农村公路景观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 农村公路已经开始实现原有交通功能向生态环保功能的转变, 农村公路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农村公路景观已经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大部分公路景观实现了沿线绿化景观依山傍水、树种资源丰富、色调多样的局面;公路沿线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破败建筑在公路沿线很少出现, 沿线的庄园绿化和公共绿地建筑面积占比上升;沿线景观严格根据气候地貌科学设计, 形成了植被多样性的立体景观, 在部分城市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景观。但是我国农村公路景观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公路景观设计缺乏新意。目前我国公路农村公路一般都是以乡镇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庄, 临近自然, 具备乡村自然的幽静之美。但是传统的重通行轻景观的思想造成了公路景观风格大致相同的局面, 在设计中摒弃了原始场所精神, 没有着眼大局, 通盘考虑农村的个体风貌和文化传承, 形成了农村公路设计雷同。另外, 公路景观的生态效益考虑不全。在农村公路建设中, 景观绿化面积和绿化用地的比例非常少, 往往解决了农村交通困难却忽视了公路景观设计。形成公路景观植被不足、植物搭配单一、缺乏层次性设计等现象。对于景观的设计还存在着重视眼前绿化忽视植被的生态兼容性和地域性。

二是景观设计生活性不强。长期受景观就是绿化思维的禁锢, 缺少根据乡村用地属性和生活需求属性结合, 没有科学合理地设计绿化模式, 不能形成景观带动周边用地发展的局面。农村公路的环岛景观设计本应是展示农村地域特色的重要景观, 要求具备特色的识别性, 对外来车辆和行人进行有效导向, 但目前的现状是缺少环岛景观设计和导向功能的重视。

三是公共活动空间的缺失。在农村, 公路是联系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随着大力振兴乡村战略的落实, 农村公路规模日益扩大, 公路将农村环境分离成独立的空间, 道路给人们带来的归属感和场所感逐渐消亡。同时单调的道路和景观设计给人们带来的小环境让人感受不到乡村环境的温馨, 景观整体使乡村环境缺乏亲和力。
 
四是景观功能性设施不够系统。在农村公路景观设计中应该包含最基本的景观功能性设施, 例如:乡村标志系统、道路灯光系统和环境卫生设施等, 在实际的公路景观设计中没有将这些功能性的元素融入到乡村公路中。特别是在乡村公路景观后续管理过程中, 没有做到及时有效地修缮和养护管理, 为人们提供的休闲、观赏功能不足。

2.2 农村公路景观发展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一, 规划设计理念缺失。一是传统道路通行理念的阻碍, 造成了在顶层理念设计的时候仅仅注重道路通行功能, 忽视景观在美丽乡村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规划理念中创新性不足。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农村公路景观设计, 设计中创新理念融入不足, 照抄照搬传统绿化观点, 形成农村公路景观千篇一律的古板感。对于环岛中功能性的标识, 忽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没有将人文精神灌注到景观的设计中去。缺少创新观念, 无法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公路景观, 打造独具风格的个性化景观发展道路[3]。三是在乡村公路景观设计中缺乏大局观念。没有将环境大局观统一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只是注重眼前景观设计利益, 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景观的用途和实用性。直接导致了忽视景观设计中的生活性不强, 实质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困境, 影响情绪的健康发展。

第二, 资金保障不到位。我国惠农政策一直在向“三农”倾斜,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对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相对贫乏, 仅仅只能满足公路基本建设, 无法实现更高层次的景观设计, 直接导致了在农村公路景观建设中基础设施保障不到位。例如:公路景观的配套设施不到位, 景观形式多样化、植被立体化程度严重不足, 形成了单一的景观风格和景观形式。

第三, 缺乏政策制度保障。一是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公路景观建设。目前只能参照《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规范》来实施农村公路景观设计。因缺乏制度的规范和强制性, 无法保证公路景观流程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发展, 导致了在景观设计中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二是缺乏明确的监督体系。一方面缺乏景观建设监督体系, 在农村公路景观建设中, 没有明确的部门落实景观设计是否科学的监督。另一方面全民监督体系落实不到位, 没有实现景观建设成效民意化发展。群众对于设计理念诉求、景观建成满意度、景观事后管理效果无法通过及时有效的途径表达。因此, 在缺乏相关法规制度来约束规范、缺乏内部监督和民意监督常态化发展情况下, 导致了农村公路景观建设中的不足。
 
 
上一篇:“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建筑节能路径探析
下一篇:美丽乡村视野下农村公路景观提升的对策研究(二)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