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乡村振兴战略下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3-07  点击:2554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 选择欠发达地区——邵阳市为研究区域, 研究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对策, 以更好更快地实现邵阳县域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必须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县域是我国广大农村的载体,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想平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关键在于县域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当前, 我国农村, 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域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仍存在诸多问题, 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 选择欠发达地区———邵阳市为研究区域, 分析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邵阳县域人力资源开发相关对策, 以更好更快地实现邵阳乡村振兴战略。
 
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邵阳县乡村振兴规划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邵阳, 史称“宝庆”, 地处湖南省西南部, 辖八县一市三区, 面积20, 829平方公里, 2017年末, 全市常住人口737.54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399.08万人, 全市人均GDP为23, 018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 756元,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全省同期水平, 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 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力开发县域农村人力资源, 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主要有:
 
        (一)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据调查统计, 近年来, 邵阳县域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整体提高较快, 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占比增速明显, 年均增速达10.1%, 但高中 (中专) 文化程度劳动力占比依然偏低, 增速缓慢, 年均增长速度为3.2%,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占比极低, 增速非常缓慢, 年均增长速度不到1%, 只有0.9%。 (图1)
 
        (二) 农村劳动力专业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 邵阳县域农村劳动力专业职业技能水平及专业职业技能拥有率不断提升。据统计分析, 2018年邵阳县域农村劳动力中拥有较好技能人数占22.34%, 有基本技能人数占48.68%, 没有技能人数占28.98%, 而在2014年, 这些数据分别为10.25%、33.12%和56.63%, 2014~2018年有关数据见图2。 (图2)
 
        (三) 农村劳动力身体素质不断增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力度的加大, 邵阳各县域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以前有较大改善, 农村劳动力新农合参合率不断提高, 农村劳动力身体素质不断增强。据调查统计, 67.78%的受调查人员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 一般的占26.32%, 只有5.9%的人认为自己身体不好。
 
        (四)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 在邵阳各县域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上, 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第一产业, 而是向二三产业转移,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 2014年邵阳县域农村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从业结构为45:30:25, 而在2018年这一结构变为28:42:30,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较多的农村劳动力逐步走出传统的务农思想, 学习先进的农业现代化技术和知识的欲望日益强烈。此外, 从近年来邵阳各县域农村劳动力非农从业的主要行业分布来看, 单纯从事体力活的比例较低, 而从事有一定技术含量活的比例较高。 (图3)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如前所述, 近年来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确实取得一定成效, 然而, 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善经营、会管理等新型职业农民缺乏, 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有:
 
        (一)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费投入不足。
        邵阳作为湘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 各县域财政比较紧张, 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关工作经费投入较少。据调查统计, 目前邵阳有近60%的乡镇在负债运转, 大部分乡镇政府运行开支基本来自上级转移支付, 缺乏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此外, 邵阳县域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也明显不足。据统计, 2017年邵阳各县 (市) 中就有4个县的教育经费支出比例低于财政总支出的20%, 最低的绥宁县只有16.8%。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软硬件建设, 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图1 2014~2018年邵阳县域各文化层次农村劳动力占比图
 
 
图2 2014~2018年邵阳县域农村劳动力专业职业技能拥有情况图   
 
 
图3 2018年邵阳县域农村劳动力非农从业行业分布情况图
 
        (二)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 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不完善, 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表现在:一是协作机制不完善。据调查, 部分县 (市) 政府职能部门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责任划分不够具体和明确, 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协作不畅的困境。调查发现, 在对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评价中, 只有12%的人认为较好, 30%的人认为一般, 认为较差的占40%, 甚至有18%的人认为很差;二是管理机制不完善。据调查, 当前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松散, 管理效果不明显。农村人才管理由当地组织部门负责, 技术人员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却由人事和农业部门管理, 而其他方面的经营人才和实用人才有时人事部门将其纳入本地整体人才开发对象, 而有时又没这样做, 随意性较大。
 
        (三) 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培训滞后。
        职业教育培训能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 增强其就业能力。近年来, 邵阳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措施, 但效果并不显著, 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个问题是职业农民培养意识尚未建立。现如今的职业教育重点仍然是“重学历、轻能力”, 承担的职业培训机构以涉农院校为主, 理论知识偏多, 实用知识偏少, 真正有实战技能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度较低;第二个问题是职业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脱节。许多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前没有做农民培训需求分析, 不深入了解农民到底需要什么, 如何去满足他们,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与农民需求差距较大, 致使农民对培训满意度不高, 参与热情较低, 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一) 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费投入力度。
        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除了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支持以外, 还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邵阳县域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提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 实现乡村振兴, 邵阳各县域地方政府有必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一是确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在GDP中的比例, 其资金的投入增长速度要略高于本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二是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设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专项资金,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三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基础教育是提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最重要途径。当前, 邵阳各县域政府要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 确保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可通过提高全县新增财力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比例, 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将上级下达的各类教育专款纳入基础教育资金的部分, 按倾向于农村基础教育比例的原则对农村和城镇的基础教育分别设立专户, 做到专户管理, 专款专用;增加全县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比重等。
 
        (二) 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
        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当前, 邵阳各县域政府要抓紧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建设, 重点做好完善协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各县域政府要把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育、开发和利用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明确各乡镇政府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专门管理机构, 业务职能部门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业务培训机构。各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等部门要通力合作, 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村实用人才给予适当倾斜。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科技承包等提供政策保障, 积极扶持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
 
        (三)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针对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培训滞后的这一问题, 当前, 邵阳各县域应当建立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的分类性强、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对于普通农户的教育培训应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目标,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对接, 结合教学方式以专家田间地头、手把手现场讲学为主;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教育培训重点应将农业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依托前沿科技提高农业要素的优化整合和配置;对于返乡创业的群体, 以搭建平台为主, 教育培训应结合成功人士的经验和言传身教, 增长致富本领, 成为“有文懂商又会管”的全能型人才。另外, 积极引导涉农高校、社会组织加入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职业教育队伍, 实现教育与实际对接, 满足市场需求。

 
上一篇:山海小镇的现代农业新探索 田园综合体之路,该怎么走?
下一篇:上海农村宅基地现状问题与对策措施!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