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规划研究——以乌海市海勃湾生态涵养区规划为例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1-07  点击:3778
乌海、克拉玛依、大庆、攀枝花等城市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产业转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方向。中机院www.reportway.org文章以乌海市海勃湾生态涵养区规划为例,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切入,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提供研究思路

  1、规划背景
  1996年,乌海市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工矿区城市改革试点市之后,随之成为内蒙古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矿产开发加工业是乌海市的支柱型产业。2011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乌海市入选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这意味着乌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乌海市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在稳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农业、服务业、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领域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海勃湾北部生态涵养区则一跃成为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前沿阵地。

  2、规划区现状
  海勃湾北部生态涵养区东至京藏高速、南至海北村北侧河槽南岸、西至包兰铁路、北至乌海市与鄂尔多斯市界线,总面积约42km2。海勃湾北部生态涵养区是乌海市的水源保护地,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特色农业生产区和城市对外窗口。
  海勃湾北部生态涵养区现状用地主要包括基本农田、设施农用地、林地、苗圃、葡萄园、村镇建设用地、闲置地、防洪设施用地等。基本农田为水浇地,呈带状分布在生态涵养区西部。设施农用地分两片集中分布,一片位于生态涵养区北部,主要是高效农业园区,另一片分布在生态涵养区南部的新时针公司内,同时还有一些小规模的设施农用地分散在生态涵养区内。林地主要分布在机场路两侧,各园区内也广泛种植小片林地。苗圃主要分布在机场周边和林业局林业推广中心内。葡萄园多集中在机场周边的园区内,如汉森、云飞、建辛和景裕园。村镇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千里山镇区、团结新村、新地村、新丰村、王元地村等,呈带状分布在生态涵养区的北侧和西侧。闲置地集中在千里沟和摩尔沟之间,以机场路两侧紫光和岱山两园区最为集中连片。生态涵养区中部和南部分布有千里沟和摩尔沟两条冲沟,均有防洪设施。机场路两侧修筑有多个人工湖,兼有景观和防洪灌溉功能。



图1 土地使用现状图
 
  3、规划方法
  3.1 研究对象
  建设是某种主体或行为的空间落地,是一种结果,其原因是对主体或行为本身的准确判断,否则就是形式上的建设,成为对建筑物或者用地的主观安排。
  主体或行为不是政府、不是企业、不是规划师,而是产业本身。只有符合产业路径的建设行为才是有市场的,只有符合产业类型的建筑功能才是实用的,只有符合产业规模的建筑体量才是合理的。所以,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是对基地农区产业的准确判断。

  3.2 研究思路
  在传统城乡规划中,会对农业产业提出各自的见解,但这些见解多以结果为导向,是产业发展的终极状态,而实现这些产业目标的路径却各不相同,并且路径是由市场决定的,是多变的。再好的产业规划,若路径选择的不准确或者市场突变,都会使企业经营不下去。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市场更加多变,产业路径一定要遵循市场和行业规则,不能照搬照抄。根据自身情况,要么做大做强,要么做精做新,求同不再是必然,存异才更具活力。否则,经营不下去的企业,除了让企业破产、员工失业、政府少税收、上下游经济链断裂以外,其遗留的永久建筑将对地区(尤其是生态涵养区)的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另外,整个生态涵养区内企业的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具有葡萄产业经验、有的是农民出身、有的擅长土地开发等。若只是用同一个产业目标来要求他们,并且给予相同的建设标准,那可能的结果是用分到的建设用地做变相开发,建设规模上去了,功能却更低端,是对生态涵养区更大的破坏。所以不但要引导他们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还要根据企业各自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避免出现“酒堡里的农家乐”怪现象。

乌海市海勃湾生态涵养区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规划

  4、产业规划
  根据海勃湾北部生态涵养区现状分析,梳理产业规划思路,将海勃湾北部生态涵养区产业类型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主要是指林木培育、葡萄种植、蔬菜种植和花卉种植等;第二产业主要是指葡萄酒生产;第三产业主要是指观光园(含农家乐、垂钓园、采摘园和游乐场等)、酒庄(含餐饮、住宿、展示、办公)等。

  4.1 第一产业规划建议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种植基地建设应该作为“葡萄之乡”名片中的首要任务。应多方位全力鼓励企业种植酒葡萄,加大酒葡萄收购的财政补贴力度,拓展融资渠道,用地上优先满足酒葡萄的种植,加大占比。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以及鲜食葡萄不适合推广,只能小范围做精做强。建议鲜食葡萄结合第三产业以观光采摘体验为主要形式,小规模分散。
  严格保护国有林地的数量。对于水源保护区内的企业,应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其育苗造林。生态涵养区内的蔬菜种植结合第三产业仍以观光采摘体验为主要形式。

  4.2 第二产业规划建议
  全市酒葡萄种植总体规模,尤其是生态涵养区内的种植规模,决定了酿酒企业的生产规模不适宜再扩大,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现有的几家大企业的设计产能足以满足近期整个市场的供给。下一步仍要重点扶持现有的几家龙头企业。在产能足够大的情况下,提高品质是关键,而品质主要依靠自身基地的有效供应。合并更多企业、承包更多土地、加大本土种植基地是根本性路径,或者在本地区推广育苗和栽培技术,提高收购价格,采用更多本地葡萄也是解决办法之一。

  生态涵养区内的企业除了汉森以外都应向生产酒庄酒方向发展,国际经验酒庄酒制造商是根据自己庄园的面积和葡萄的产量来申报产能,不允许购买异地的葡萄或葡萄汁来加工生产的。因此产量较小,通常年产量仅有几十万到百万瓶,可以保障其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的口碑。在法国和欧洲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也远高于酒厂生产的葡萄酒。世界五大名庄,每年的产量每家仅为十几万瓶或几十万瓶(包含附厂在内的产量)。根据案例研究,酒庄的面积一般在66hm2~200 hm2(1000亩~3000亩)之间最适合。按照这个标准,生态涵养区内除汉森外适合做酒庄酒的企业有景裕园、紫光、岱山、云飞四家。

  4.3 第三产业规划建议
  第三产业是为一、二产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规模取决于一、二产业的规模。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生态涵养区第一产业种植总量不高,且比较分散,分属不同的企业;第二产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因地制宜,打造层次分明、风格各异的葡萄酒庄是必然之路。
  汉森公司作为基础最好的企业,应向综合型高端酒庄方向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文化、展示、接待、体验、高端服务等功能,将其打造成乌海市酒庄领域的名牌,提供全方位的葡萄酒文化体验之旅。

  景裕园公司位置偏北,且位于机场北侧,做旅游没有优势。但园区条件良好,种植基地充足,建议做成小型特色酒庄,以特色创意酒为卖点,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特色酒的研发上,以品种繁多、创意新颖取胜。

  紫光公司的基础条件好,种植基地大,有条件建设成具规模的葡萄酒庄,但是公司本身都没有葡萄产业的相关背景,而葡萄酒庄不同于一般的食品加工业,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和文化底蕴,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从多角度出发,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岱山公司园区较大,产业类型较丰富,而且西区(机场路以西范围)位于水源保护区之内,酒庄的生产规模不宜做大,建议做小型趣味酒庄,将原有别墅改造成酒堡,利用其距离市区较近的优势,主打深度文化旅游牌,以手工酿造、私人服务、文化体验为卖点,以普通百姓为消费群体,走亲民路线。岱山东区可结合水系改造工程形成的景观优势,结合已有基础规划户外休闲项目,如房产营地等。

  云飞公司虽然进入酒庄领域较晚,但由于其名气响亮,口碑较好,做酒庄的市场基础稳固,可发展为小型高档酒庄,以提供精品酒和高端服务为主营业务,以精英人士为服务对象。

  其余企业可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农家休闲旅游,做好农业种植的同时,开展景观园林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应向融观光、考察、学习、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打造以“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和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但要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内永久性旅游接待设施的规模。

图2 产业布局规划图

  5、总结
  生态涵养区是乌海市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同时也是乌海市的特色农业产区和葡萄酒文化旅游区。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符合产业战略的前提下,从保证生态涵养区主体功能的角度出发,判断企业发展目标及路径中可能产生哪些建设行为(定性),以及利用产业规模与建设规模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建设控制指标(定量)。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应注意传统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挖潜,可持续发展是根本、产业转型是基础、建设控制是前提、规划管理是措施,四方面相互协作,共同作用于城市规划区。(作者:吕名扬)

上一篇:广东清远市乡村规划建设角度思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方案如何做?
下一篇:基于通用矩阵分析的地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