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组织力提升的辩证思考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6-03  点击:174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直是农村组织建设的短板, 而且是好说不好做的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因此, 对问题的辩证认识, 是辨证施治的前提。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开展、推进、直至取得胜利的关键环节, 而组织力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 首要的是辩证认识涉及组织力各方面的问题, 由此认识出发, 对症辨证施治才能见成效。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完成这一宏伟战略任务, 必须动员、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下称《意见》) 强调,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重点是提升组织力,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直是农村组织建设的短板, 而且是好说不好做的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因此, 对问题的辩证认识, 是辨证施治的前提。
 
乡村振兴战略下组织力提升的辩证思考

        1 组织力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辩证认识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是指基层党组织为完成其职责任务、实现党的工作目标而必须具有的能力。《意见》指出,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 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在党建微观层面, 使用“组织力”概念, 事实上, 各级党组织都有“组织力”问题。因此, 研究者必须对概念的时代内涵和要求进行厘清, 以便为不同主体找到“做什么”、“怎么做”的实践路径。首先, 必须明确提升组织力的主体是谁, 简言之, 谁来提升谁的组织力。组织有两种含义:其一, 组织用作名词, 如政府机构、军队、公司财团、学校、医院、党派、工会等实体本身;其二, 组织用作动词, 是实体管理的一大职能, 即通过对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管理的活动过程。一般而论, 组织力只有名词性的使用, 而且是在动态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 即通过实体组织的管理活动, 包括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则设计、组织资源配置和组织资源使用而体现出来的达成目标的能力。组织结构和活动设计包括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等等;组织资源配置就是将组织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物等资源进行最优配置, 包括党员的培养、选拔, 培训机构、培训制度的设置等等;组织资源使用是指基层组织成员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组织资源的高效使用, 获得最大效率。由此, 每一级实体都有自己的组织力提升问题, 上级党组织还负有提升下级党组织组织力的必然职责。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组织力提升的责任, 主要体现为通过组织结构和活动的合理设计、组织资源的高效配置, 从而达到下级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基层党组织主要是通过组织资源高效使用, 从而达到组织力自我提升。
 
        其次, 必须明确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内容的时代要求, 这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在外延方面的规定。组织力是组织为完成任务, 积极发挥作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集合体。《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二条从八个方面规定了基层党组织的任务, 组织力就是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意见》根据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 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包括:宣传力、执行力、领导力、动员力、推动发展力五个方面, 而强调政治功能是指在宣传、贯彻、领导治理、团结动员、推动发展中突出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纪律和政治路线。
除以上五种之外,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艰巨性、攻坚性的现实情况, 尤其是贫困农村基层党组织, 以下四种能力也是基层党组织必须具备的:
 
        1) 组织发展力。这是培养、发展党员的能力, 是壮大组织所必需的能力。2) 带动学习力。组织成员自己不仅善于及时学习, 而且要带动大家学习, 这是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能力。3) 榜样示范力 (亲力亲为力) 。这是以上率下, 率先垂范的能力, 也是检验“真假把式”的关键标准。4) 自我纠错力。这是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能力。以上九种能力, 既是组织的组织力要求, 也是基层党组织成员个人尤其是支部书记个人的组织力要求。

        2 组织力建设的几个辩证关系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直是我们党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当前,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具体到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必须弄清楚几对辩证关系, 以便对症施治和辨证施治。1)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物质是指组织建设的物质投入, 包括硬件设施、组织经费、个人待遇。这些都应该属于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资源配置所要考虑的。精神是指组织中的每个党员都必须具有的党性原则和使命责任意识。组织力提升, 注重它们的辩证关系, 不是搞交易、谈条件, 而是事物发展的历史辩证过程。2) 个人与组织的辩证关系。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关键因素是支部书记,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无数事例证明的, 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所有党员的作用, 尤其是支部成员的作用。组织是人组成的, 组织的组织力就是组织成员的组织力, 离开成员谈组织力是空谈, 甚至离开支部书记谈组织力都是空谈。另一方面, 组织成员必须以组织为依托发挥组织力。游离于组织之外的任何能力, 都不是组织力。3)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 一方面有组织成员个人的努力, 这就是组织成员通过学习、培训、实践, 提高对组织资源使用的能力, 这是内因;另一方面上级党组织通过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则合理设计、组织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基层党组织成员的组织力, 这是外因。一般情况, 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特殊情况下, 外因成为推动内因的强大动力, 这在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深度贫困村, 外因的作用至关重要。4) 激励与处置的辩证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紧密相关的宏伟战略部署, 为此, 党可以动员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包括顶层制度设计。激励与处置制度的设计是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则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对激励与处置也应该辩证认识, 它们既是必不可少的, 也不是唯一的。

        3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对症辨证施治
        组织力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关键的是制度支撑。即形成有利于组织力提升的体制机制。根据上面的辩证认识,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尤其是贫困农村的实际情况, 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时, 结合《意见》的要求, 应从几个方面着手:

        3.1 组织结构的创新设计
        乡村振兴是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前提,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 有的地方开展村与村联合开发, 实践中也进行了联村党委 (基层党委) 设置探索, 这些应该总结推广;过去大多数基层党组织由3人组成的支部委员会, 现在已经不能满足组织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可以扩大至5人至7人;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村, 上级组织必须通过派驻补足并成立组织。

        3.2 活动方式的时代性设计
        1) 基层党组织在“三会一课”等活动中, 必须结合乡村振兴具体内容开展, 杜绝形式主义。2) 民主生活会必须实事求是, 必须从保护积极性出发, 禁止“打棍子”、“扣帽子”。3) 依规依法开展工作。一是严格按党内法规, 二是严格按国家法律。

        3.3 人才引进制度化设计
        1) 拓宽组织人才引进范围, 除党员身份外不限其他身份, 但要按政治要求严格考察, 可以是毕业学生, 也可以是在职人员, 更鼓励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甚至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2) 对优秀党员大学生和回乡 (村) 党员大学生, 附条件按国家公务员进行录用。3) 对返乡创业党员作为组织成员培养。4) 对返乡创业人员作为积极分子培养。5) 对机关年轻领导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支部书记, 制定相应附条件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制度。

        3.4 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化
        1) 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以上领导干部的制度, 并配套健全检查考察制度, 要防范投机取巧, 即使提拔的干部也必须是政治经济待遇的提升, 但工作环境要保持一个时期的稳定, 同时, 建立健全与责权利一致的综合配套制度, 有利于形成政治坚定、组织有力、干事有方、风清气正、充满生机的基层党组织。2) 制度设计必须有利于形成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辈出环境要求。

        3.5 明确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职责
        明确派驻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是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必须对诸如考察、选拔、培养有关党员和组织成员等工作, 制定基本规划和实施计划, 并积极组织落实。上级机关和原籍单位将组织建设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年度考核内容, 并进行有力度的激励和处罚。

        3.6 组织资源配置优化
        1) 各级组织部门、党校每年必须常态化、制度化对乡村积极分子、党员、党组织成员调训、培训, 并纳入目标考核。把组织人才培养作为急中之急的工作优先部署落实。2) 对积极分子、一般党员、党组织成员从培训科目、案例考察、交流观摩分门别类进行科学设计和规划。3) 对组织建设在资金、政策、人员进行全方位支持。

        3.7 基层党组织积极作为自我提升
        组织力提升不是静态完成形态, 而是动态进行形态, 基层党组织不是被动“被提升”, 而是可以在上级组织的设计、配置、建设中, 充分利用组织资源, 制定长期学习、培训和组织发展计划, 积极谋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总之, 组织力的提升是需要各方力量的投入和工作配合, 对症辨证施治, 才能有成效。(作者:付大华)

 
上一篇:流通产业发展支持乡村振兴的地区差异性研究
下一篇:关于重庆市乡村振兴的探索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