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以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设施,园区的公共设施以其设计所具有的艺术性为特点。在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将艺术引入公共设计领域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以东京“FA R E T立川”为例,作为日本东京市卫星城市之一的立川市,二战时期一直被作为军事基地使用,导致其有着大量的工业遗存。1977年,完成使命的立川市开始寻求转型,在完成了商业引进等基本的产业园改造措施后,公共设施的改造与再利用成为当时设计的重点。由于立川当地并没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同时为了使设计不拘泥于传统方式,公共设施的改造由36个国家的92名设计师完成,总共109件艺术作品,包含各式公共文化设施类型,包括很多在功能上无法规避但又不够美观的地方。这其中的很多艺术作品是在原有设施上进行改造设计的,如新加坡设计师唐大雾所设计的作品“最后的购物”是在4.5m高的通气孔上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购物篮,按压与触碰可以感受到吹出的热气(图1),既有现代文化的特色,又符合FARE T立川的理念:把功能变成艺术。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所设计的作品“通风塔的墙壁”,数字在极具工业风格的面板上按照一定的频率发生着变化(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