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乌鲁木齐市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城市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9-01  点击:4815
乌鲁木齐作为国际陆港枢纽城市,在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促进新疆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各方互利共赢、助力加快世界经贸复苏等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针对乌鲁木齐产业基础需夯实、综合协调运营能力需增强和配套发展运营环境需优化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完善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枢纽产业体系 ;其次,应该促进乌鲁木齐陆港枢纽运营能力建设 ;最后,应该优化乌鲁木齐陆港枢纽运行机制。本研究旨在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枢纽城市的关键作用,同时以期对我国其他国际陆港物流枢纽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于乌鲁木齐市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城市的问题分析
  (一)乌鲁木齐产业发展基础有待加紧夯实
  乌鲁木齐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风电、钢铁、汽车等),但这些产业领域仅有几家有规模的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没有积累成熟的产业发展经验,服务业领域也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总体来说,存在现代产业体系不完善,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发育迟缓,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产业链尚不完整等问题。
 
  (二)陆港区综合协调运营能力还有待加强
  陆港区运营模式正式确立时间较短,尚未建立起一套成熟高效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 :一是中欧班列的运输价格、经营方式、服务创新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化运作的要求 ;二是与铁路部门、兵团、空港等就一些具体发展事项联动不够,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三)配套发展运营环境仍然需要持续优化
  首先,在整体运作层面,国际陆港区发展建设涉及较多层级和较宽领域以及较多部门,时间紧、任务重,急需一个高位强力推进的协调机制 ;其次,在具体发展配套要素方面,存在科研支撑能力不够,人才队伍不足,相关政策不系统等问题 ;再次,创新能力不强以及对周边国家情况研究不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陆港区在国际金融结算、面向中西亚和欧洲的市场开拓及国际营销、提升供应链掌控能力,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等方面的潜力发挥和功能拓张稍显不足 ;最后,在支撑国际陆港整体智慧化升级、协同化发展以及落实到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综合服务等具体领域的功能平台明显不足。当前,陆港建设委员会各个单位更多关注自身部门工作任务,不能从整体上实现陆港区的体制机制完善和服务功能优化。
 
  促进乌鲁木齐市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城市的对策建议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发〔2019〕48 号)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培育新疆贸易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结合新疆实际,2020 年 9 月 30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到 2022 年,贸易结构更加优化,贸易效益显著提升,贸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枢纽城市发展的对策。
 
  (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枢纽疏运体系
  扎实的产业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高效的产业组织是陆港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和主攻方向,未来陆港区的发展需不断总结经验,夯实存量产业基础,加快增量产业导入,优化产业组织方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形成推动陆港区实现经济跃升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陆港枢纽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国际陆港区发展规划要求,在保障现有项目用地的基础上,按照“空间布局集约”要求,确保陆港枢纽用地规模、土地性质和空间位置长期稳定,并为陆港枢纽未来发展预留用地空间。结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总体发展规划》,畅通对外联络通道,优化区域铁路组织,完善枢纽集疏体系。结合 2020 年 9 月《关于推进全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贸易与产业互动,推进产业国际化进程。促进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互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体制升级。探索符合新疆实际、区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引导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全力推进新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自治区各类园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提高乌鲁木齐陆港枢纽建设体制
  建立“协调小组 + 建设委员会 + 运营主体”建设模式。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由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分别成立陆港建设协调小组和陆港建设委员会,并由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陆港枢纽统筹开发建设的主体,联合地方国有平台公司、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鼓励、吸引专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共同推动陆港枢纽基础设施和相关平台投资建设 , 具体的开发建设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陆港枢纽开发建设模式
 
  (三)促进乌鲁木齐陆港枢纽高质量运行
  1. 大力培育枢纽统筹运营主体。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枢纽的运营主体,应该在联合新疆天顺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新铁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浙江东晋弘物流有限公司、新疆邮政速运公司、新疆电子口岸公司、深圳正威供应链控股有限公司等基础上,通过参股、控股及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开展枢纽一体化运营。
 
  2. 构建陆港枢纽网络服务体系。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枢纽的核心业务是构筑起枢纽与国内外主要物流节点之间干线协同的规模化组织和区域分拨相结合的网络体系。在疆内应该以国际陆港体系为依托,连接主要地州市及口岸,形成规模化区域分拨网络,例如,新疆当前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以乌鲁木齐、昌吉、阜康、五家渠为核心的“乌昌五”城市圈为依托,开展面向区域生产生活的城市配送业务。国际陆港枢纽业务应该依托班列干线运输组织、中欧班列集拼集运、国际铁海联运组织,构建向东联系全国、西通欧亚的干线物流网络。坚持互利共赢,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拓宽贸易领域,推动优质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积极推动“丝路电商”国际合作,在商务部签订合作备忘录的框架下,利用地方合作机制,选择重点国别、重点地区,探索推进电子商务合作。
 
  3. 大力发展供应链集成业务,助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应该加强与生产制造企业、国际供应商、贸易渠道商和零售商的业务对接与信息交互,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价值增值能力,为客户提供包括国际采购、国际运输组织、进出口通关、保税物流、供应链库存管理、信息追溯、跨境金融结算、供应链金融等一体化供应链集成服务。
 
  4. 完善枢纽平台支撑体系,加强枢纽间运行协同和信息互通。应该以乌鲁木齐陆港枢纽智能场站平台为基础,建设中欧班列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多平台的功能集成和信息互通,形成国家物流枢纽的平台支撑体系。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全面构建与疆内、国内和国际物流枢纽及重要节点的高效协同运行网络,实现与铁路信息中心、欧洲铁运订舱平台 GTN、哈萨克斯坦铁路场站管理系统 NOMAD,以及武汉、郑州、成都、重庆等枢纽信息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打造形成全国班列集拼集运和双向集结组织的信息服务枢纽。乌鲁木齐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流程体系构架,如图 2 所示。
 
 
图2 陆港枢纽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主要结论与启示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枢纽城市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乌鲁木齐城市发展乃至带动整个新疆实现经济内外循环,有利于促进陆港功能双向发挥。自从陆港区建设以来,陆续建设了智能场站平台、陆港运营建设平台等一系列服务平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的发展将依托物流节点、交通等基础载体,进行物流的高效服务,进而延伸产业链、升级价值链,形成具有一定控制能力的国际供应链服务体系 ;为此,通过陆港枢纽建设统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依托陆港枢纽的规模经济优势和集聚辐射能力,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为枢纽经济发展主要的承载区域,推动形成总部服务功能强大的商务商贸区更突显其重要性。而在当前建设基础上,继续完善平台功能,精准对接发展需求,细化服务领域,是在疫情期间支撑陆港区长远且可持续发展、实现远景规划目标的迫切任务。(作者: 张晟义 陈明月 王童)

 

 
上一篇:低碳视角下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的5大困境及6大对策
下一篇:基于“中心 - 边缘”理论的产业新城转型规划策略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