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首个正式获得政策性金融支持的EOD项目——肇庆市广宁县“碧水-竹海-文旅”项目落地。该项目获得农发行广东分行30亿元贷款授信,首期7亿元已审批通过,将用于广宁县供水保障、工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内容。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EOD模式全称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近年来国家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进地方绿色发展的金融项目。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部署,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目前已向生态环境部推送10个EOD项目,其中5个项目符合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入库标准。
引入资本,发展“绿产业”
“中国竹子之乡”广宁县地处北江支流绥江中游,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 82.17%,拥有广东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竹海森林公园。境内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优良,2022 年广宁县被命名为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与此同时,广宁县也面临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如污水治理设施存在较大短板。广宁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县长安一宁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广宁县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在全省及全市排位比较靠后,用于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等存在不足,且生态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何持续有效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并把生态环境优势转为绿色发展优势,是广宁县推进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也将支持帮扶广宁绿色发展作为服务推进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积极引入EOD项目在该县实施。
按照“基础设施建造打造优良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环境支撑关联产业发展、绿色关联产业反哺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路,广宁县EOD项目实施内容主要包括绥江广宁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北片区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等两个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以及“林竹茶”现代林业综合开发、绿美广宁生态文旅开发、光伏产业清洁能源开发等3个特色产业发展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3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期20年。

图为 光伏发电
“本项目按照 EOD模式要求推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项目在实施中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在项目层面实现产业开发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持续性。”广宁县政府党组成员朱晓夏介绍说,项目由广宁县人民政府作为统一的申报主体,并明确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项目在实施中作为整体项目运营。经初步测算,该项目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6.73%,投资回报期12.8年,在项目边界范围内能达到资金平衡,“生态环境治理有了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广宁的特色产业也有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项目“肥瘦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EOD模式首先强调‘肥瘦结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模式将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融合,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并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最终在项目边界范围内,收益好的关联产业反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实现项目整体收益与成本平衡。
“项目的搭配是非常关键的。”朱晓夏介绍说,广宁县组建专班,统筹全县资源收集建设需求,工作组一对一开展深调研,最终确定了关联度较高的2个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3个特色产业发展项目。
其中,生态环境治理内容以“三水统筹”为主题,围绕“一江(绥江广宁段) ”“一河(古水河) ”,聚焦绥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安全供给高水平保障和林业生态品质持续提升,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广宁县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态产品、优越的人居品质,将广宁的生态招牌越擦越亮。

古水河
特色产业主要在广宁资源禀赋上做文章。“目前都是小作坊居多,产品也相对低端。”广宁县古水镇镇长陈秒玲告诉记者,古水镇有24万亩竹林,产业以传统牙签、烧烤竹签等为主,规模也比较小。当地目前引入了企业建立竹子产业示范基地,用竹子生产蛋糕行业刀叉等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后续我们还规划了1000亩的竹子产业园,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做大做强竹子产业。”陈秒玲表示,EOD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动力,推动了竹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要升级发展,单靠我们的政府投入是不足的,EOD项目的资金注入,恰好解决了这个大问题。”

竹子产品
通过EOD项目实施,广宁竹产业加工集聚区培育形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8 亿元以上,同时培育5家规模以上竹产业企业,推动竹子传统加工产业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竹产品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和自动化。
通过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实现古水河水环境的持续优良,广宁还将做活“水经济”,推进竹海文旅融合提质增效,打造岭南文化旅游新地标。做大“绿产业”,充分依托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政策契机,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广宁县丰富的光照资源,解决长远用能需求,同时推进能源结构转型。
广宁依托EOD项目开展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各类产业发展项目与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结合,推动如“生态+林竹茶”“生态+碳汇”“生态+文旅”“生态+光伏”等,达到增加1750个就业岗位、提升居民收入、增强区域经济等作用,实现产业反哺生态环境治理,同时将保护工作的优异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质特色,也依托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形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积极谋划推进,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
“EOD项目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成立EOD项目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推动地方申报EOD项目。试点至今,广东已向生态环境部推送10个EOD项目,其中5个项目符合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入库标准,涵盖流域水环境治理、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领域。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宁EOD项目的实施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典型案例,在当前广东大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具有示范效应。
一方面,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大多是公益类项目,基本以政府投资为主,资金来源和渠道较为缺乏,贫困地区资金缺口更大。EOD项目的实施,则有利于拓宽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渠道,助力地方开展环境治理。
另一方面,EOD项目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有利于建立健全产业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良性机制,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性发展。
接下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将组建专家团队继续加强对地市EOD项目申报的培训、指导、帮扶,在推荐申报国家试点项目的同时,参照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标准积极探索推广省级EOD模式。
同时,选择一批实施效果较好的省内外优秀EOD项目,对项目领域类型、运作模式及成效情况深入剖析,遴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进行示范推广,宣传报道。参照江苏等省份的经验做法,探索研究财政激励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