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一种创新性区域综合开发模式,研究了EOD模式的国家政策要求和地方实践进展,分析了EOD模式破解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下一步浙江省探索实践的意见建议。
一、EOD模式的主要特点
EOD模式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的创新性区域综合开发模式。推进EOD模式的创新点在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通过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产生的经济价值内部化的目的,推动构建生态环境受益者付费机制。结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来看,EOD模式呈现出4大特点。
第一,项目投资体量较大。EOD项目地块面积较大,其中涉及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地产开发项目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按照项目谋划,总投资动辄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第二,项目实施周期较长。EOD项目一般落地于相对偏远地区,生态基底构建、交通路网形成、产业导入培育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生态环境的优良性以及土地的增值效应才可以显现出来。
第三,项目综合属性较强。EOD项目除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外,还涉及特色产业运营和区域综合开发,需要符合市场需求,对综合集成的谋划、开发、建设、运营提出了较高要求。
第四,项目落地面临约束较多。EOD项目选址于生态环境良好区域,落地过程中往往涉及空间规划调整、土地指标占补平衡等,产业项目还可能受到能源“双控”的影响,因不属于既定的重点开发区域,往往面临着较多约束。
二、浙江省推进EOD模式探索实践的建议
EOD模式的本质是发展,是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前提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美丽浙江和大花园建设等,总体上构建起浙江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底,具备深入推进EOD模式探索实践的良好基础和现实条件。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强化基础研究。EOD模式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案例研究、模式研究、支撑机制研究仍然不足。建议依托浙江省良好的生态基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需求,以理论研究为引领,以实践案例为基础,以体制机制为重点,以标准规范为支撑,强化EOD模式的基础研究,并纳入浙江省重点社科课题、省软科学课题等。
第二,强化顶层设计。浙江省《系统性重塑浙江省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工作方案》《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意见》《浙江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等顶层设计文件均对EOD模式进行了部署,建议研究制订EOD模式实施的专项政策文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浙江辨识度的EOD实践成果。同时,将EOD模式创新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纳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强化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管控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改革协同效应。《浙江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方案》遵循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理念,布局了20个重点工程、47个项目包和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针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片区,提出按照“面上保护、局部修复、点上开发”的原则,以EOD的模式推进项目实施。
第三,强化部门协同。EOD模式的探索和推广,涉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多领域、多要素、多行业,需要强化多部门协同。目前,生态环境部牵头的EOD模式试点主要的政策支持是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贷款,政策工具的统筹尚显不足。从浙江省内的实践探索来看,EOD项目通常集成了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地产开发项目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项目的成功落地既需要谋划、开发、建设、运营全过程的统筹,往往也面临空间规划调整、土地指标占补平衡、能源“双控”的影响等政策约束,需要多部门的协同推进、多种政策工具的协同实施。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共同牵头负责,财政、科技、水利、林业等省级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统筹产业、土地、环保、信贷、财税等多方面的政策,系统考量EOD项目的必要投入与合理回报,创新激励机制、支持政策和投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构建绿色金融长效考评机制,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潜力和创新动力,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强化试点探索。试点是示范和推广的基础,重在模式探索,总结经验,守正出新。EOD模式在浙江省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适用空间。建议浙江省开展EOD的省级试点探索,深化研究实施的适用条件、制约瓶颈、化解途径、关键政策,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作者: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