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厦门龙山万物工场为例,解析其触媒特征。构建包含街区、园区和建筑单体三个尺度层面的触媒要素激活与更新框架,从功能定位与构成、交通联动与优化、空间改造与利用、文化延续与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展开分析。
一、案例概况与分析方法
1 龙山万物工场既有城市工业园概况
龙山万物工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龙山南路 123 号,隶属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建成的龙山工业区,地处厦门市中心繁华地段。北临厦门城市次干道,南接龙山南路,并与龙山时尚中心文创园紧邻,西连厦门 66 文创园,东侧距主干道不足 500m,处于龙山文创园片区内。龙山万物工场既有城市工业园是集数字科技企业、文创产业于一体的海峡两岸龙山文创园,以前是龙山工业园的若干小型加工企业,由厦门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更新建设,完成旧厂房提升改造,总建筑面积约 8300m2.于 2018 年9 月改造完成并对外开放。龙山万物工场得到厦门思明区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被列为福建省“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园区目前占地面积约 13000m2.包括工场环境、烟囱广场、小剧场广场两个室外活动空间,以及新建建筑 A 馆、B 馆、C 馆三栋建筑。
2 分析方法
综合 POI 核密度可视化分析与空间句法分析工具,以及调研归纳等分析方法,判断功能定位合理性与街区、园区、建筑各尺度层面的触媒更新特征。
其一,采用核密度估计法来分析 POI 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与集聚程度,据此判断各类功能业态在园区周边的聚集和空间分布形态特征。采用空间句法线段角度模型进行计算,通过整合度与选择度值所表征的可达性和穿行性反映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城市肌理与建筑风貌分析,可观察街区尺度下是否具备动态渐进、整体联动、文脉延续的特征条件;
其二,采用空间句法视域分析工具,以全局视域整合度和连接度值所表征的视线渗透性、可达性和可理解度反映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实际调研确保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可观察园区尺度下是否具备新旧适应及整体联动特征;此外,依托实际调研与归纳分析,可观察建筑尺度下是否具备动态渐进特征。
二、厦门龙山万物工场既有城市工业园触媒更新特征分析
1 街区尺度触媒特征
1.1 功能定位的动态渐进性特征分析
通过对 2018 年1月至 2020 年 1 月研究区域所在街区七类 POI 数据的分布与数量的分析(图 1),结合实际调研发现,改造后街区发展定位为文创和商业休闲,与所服务人群的需求基本吻合。餐饮设施与企业数量也在万物工场周边半径 500m 内显著增长(图 2),人流量也将得到提升。一定程度体现出文创园与周边片区功能融合与互补。餐饮与购物类设施的数量增长明显,增长幅度递增,且分布较为集中。短期来看,已反映出一定的功能动态渐进的特征,且分布集中体现出一定的聚集效应。但也需要注意相同业态的集中可能导致局部竞争力加大,增长趋势不易持久,存在短寿业态的隐患(图 2)。
图 1 龙山万物工场周边街区POI 核密度分布图
1.2 街区空间的整体联动特征分析
根据空间句法对园区及周边街区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园区处于高可达性较高地段。园区紧邻的三条道路选择度较高,对外通行潜力较好。万物工场选择打开旧厂区围墙,让园区交通与这三条道路相连,进一步提升了可达性。分析结果显示,园区整合度均值接近中位数,街区整合度均值小于中位数,且选择度的情况刚好相反。说明园区相对于所在街区而言,可达性处于较高水平,对周边引导作用。但园内道路吸引通行的潜力有限,尽端式道路的负面影响显著。可见,街区空间具备整体联动特征,但内部道路仍有缺陷。
1.3 城市肌理与建筑风貌的文脉延续特征分析
万物工场拆除铁皮厂房(表 2)进行适度新建,在不影响街区结构的前提下,改变局部肌理,使园区建筑尺度与街区更加融合。园区西、南两侧适度退让出开放空间,提升了园区空间承载力。然而,由于周边高层建筑较多,园区内建构筑物辨识度有限。最能表现工业文脉特色的烟囱,未能通过合适的间距、形体或空间设计与邻近的建筑产生对话。且新建建筑立面形式和构成关系与周边建筑差异较大,工业特色风貌的传承略显不足。
2 园区尺度触媒特征
2.1 功能与空间布局的新旧适应特征分析
通过视域分析发现(表 3),园区西侧烟囱广场具有最好的视线渗透性, A 馆与 B 馆之间的街巷空间视线渗透性位居其次。烟囱广场与中心街巷的交汇处整合度最高,中心街巷空间及联通谊爱路与龙山中路的南北向街巷空间位居第二。说明园区具有较高的可理解度 ,说明民众对园区空间结构的理解清晰。临街 A 馆视线可达性较好,便于吸引人群,有利于商业运营。然而,两条尽端式通道导致 B 馆和 C 馆附近局部视线的可达性与渗透性均较低。且出现了商业建筑中典型的背街面空间,不仅难以布置功能,更难以吸引人流。
表 3 园区视域分析计算结果
2.2 园区交通的整体联动特征分析
西侧开辟出的停车场地标高大于园区地坪,以台阶衔接园区,使人行和车行流线得以明确划分。停车位设计较充足,车行流线对于人行交通的干扰较少,具备一定的整体联动条件。位于丁字路口的园区主入口与城市道路之间有 12m 的退让,虽已形成交通渗透空间,但缺少明确的空间界定标识,不利于交通引导。东侧人行次入口位于整排沿街商铺之间,不易被识别(图 4)。此外,园区内部对于人行慢行交通体系尚有一定不足。
图 4 园区入口空间及主要交通空间
图 5 建筑室外连廊及通高空间
图 6 室外活动设施
3 建筑尺度触媒特征
3.1 建构筑物与弹性空间的动态特征分析
园区内B馆是由多栋紧挨着的小厂房连通改造而成,改造中保留原有的空间轮廓,用轻型钢材连廊将两栋建筑连接。且内部空间通过轻型钢材进行垂直分隔,二层以钢构廊道进行连接。不仅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性与趣味感,同时是空间具有灵活性,可应对未来不同需求,具备动态性特征。然而,若干直跑楼梯各自独立,室内交通体系感相对不足;钢构架连廊与室外空间、景观廊道融合不紧密,园区建筑改造中的灰空间尚有不足(图 5)。
3.2 园区文创生活渐进性特征分析
龙山万物工场既有城市工业园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运营。园区实际开园时间仅一年半时间,依托不同形式的室内与室外空间主办相应主题的活动,如创意市集、音乐节、文创夜市等(表 4),并开通公众号进行推广与宣传,旨在吸引更多关注与参与,增加园区的客户粘性。但仍有部分设施没有考虑到与园区文创结合,如儿童游乐设施,日常使用频率仅 4 人次 / 日,节假日使用频率不足 25 人次 / 日,且占用公共空间(图 6)。(作者: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