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产业要闻

生物经济产业发展新赛道,福建如何赶超?

来源:原创  时间:2022-05-12  点击:1417
如何在生物经济新赛道奋起追赶?建议福建继“数字福建”之后,实施生物经济“一号工程”,积极落实科技新政,做大做强生物经济,打造新一轮经济增长新引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不断向经济领域广泛渗透,尤其是生物产业与信息、材料等技术的加速融合,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极。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步入战略机遇期,生物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正全力冲刺,抢占发展先机。

  抓住全球生物技术变革机遇,挖掘生物经济蕴藏的潜能,利用后发之势,做大做强生物经济,是打造福建新一轮经济增长新引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战略途径。

生物经济产业发展新赛道,福建如何赶超?


  全球生物经济集聚发展

  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海洋开发和利用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跨越式突破促进了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掀起了产业革命浪潮。合成生物技术、精准医疗、干细胞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及光遗传学技术等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成果,引发行业格局变革,生命科学进入大数据、大平台、大发现时代。尤其是全球性环境威胁加剧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外部不确定性,使得向生物经济的过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为此,世界各国积极推动生物技术创新,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仅2020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就先后制定生物经济战略:美国三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 联合发布《保卫生物经济2020》报告,提出构筑美国生物经济全球领导地位并制定相应战略;德国发布《国家研究战略:生物经济2030》,计划至2024年投入36亿欧元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经济形式,并将生物经济作为德国2020科学年的主题;日本发布《生物战略2020》,聚焦疫情防控与恢复正常经济秩序,旨在2030年前实现世界最先进的生物经济社会。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科技、生物安全与生物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 “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壮大生物经济等五大领域,旨在将生物经济加速打造成为继信息经济之后的重要新经济形态。

  全球生物经济发展浪潮孕育兴起,生物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2020年全球生物经济规模达15万亿美元,2030年生物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将达到2.7%。生物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态势,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空间布局向点状、带状集中。美国旧金山湾区是美国生物医药科学的摇篮,聚集了全美近24%的生物医药企业。英国伦敦在基因测序、再生医学、医疗器械等领域表现突出。

  我国生物经济赛道“三足鼎立”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生物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2020年达8万亿至10万亿元,2030 年生物经济将拥有40万亿元的潜力,成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在生物产业中,生物医药领域集聚效应愈加明显且发展迅猛。全国168个高新区,拥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67个,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第一产业的超过50个。2017- 2019年期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11%,其中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为2.2万亿元,2020年达2.5万亿元。

  国内生物经济赛道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川渝地区追赶势头强劲。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内各地积极布局生物医药新赛道,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占据主导地位。长三角区域:上海在抗体药物、新型疫苗、蛋白和多肽类等方面,拥有复宏汉霖、张江生物等一批独角兽企业;江苏拥有恒瑞医药、豪森药业、正大天晴等实力强劲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维持在8%以上,三家企业包揽“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榜单前三强。珠三角区域:广州生物医药企业达5500多家,总数保持全国第三,白云山、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等上市公司市值过百亿;深圳在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医学影像等领域,培育了华大基因、迈瑞医疗等一批龙头企业。环渤海区域:山东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数量达到761家,上市企业54家,齐鲁制药等13家企业进入全国药企百强,数量全国第一;北京汇聚了北京诺华、拜耳医药保健、赛诺菲(北京)等14家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医药领域上市公司达到163家;天津拥有5家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医药领域上市公司33家。川渝地区在以成都为核心的“一核两带”医药产业发展格局辐射带动下,四川科伦、成都地奥、麦克生物等11家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新区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

  尽管福建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道地中药材全国知名,生物经济发展蕴藏潜能,但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因为起步较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从产业规模来看,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2020年江苏省产值超6000亿元,在国内排在第一位;四川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上海市突破4000亿元;2019年山东省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4500多亿元;浙江、安徽生物医药产值规模也均达到千亿级。而福建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初步统计仅有450亿元。从企业规模看,福建领军型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存在数量少且体量不够大、辐射带动作用不足等现象。而长三角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优势显著,截至2020年12月31日,科创板上市申报的64家生物医药企业中,上海15家,江苏14家,北京9家,四川4家,福建仅有特宝生物1家;中国医药生物行业上市企业市值排名TOP20榜单中,福建仅有片仔癀1家。

  建议实施生物经济“一号工程”

  如何在生物经济新赛道奋起追赶?建议福建继“数字福建”之后,实施生物经济“一号工程”,积极落实科技新政,做大做强生物经济,打造新一轮经济增长新引擎。

  加强技术创新,构建生物经济产业技术体系。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确保生物技术产业链安全。上游,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足技术要素短板,加大对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前沿研究领域的创新支持力度,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确定产业亟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建立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持续推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大扶持力度、联合优秀创新企业,集中力量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加速构建完整产业链。中游,聚焦技术改造、扩大产量,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加速生物企业数字化进程,以产品、技术更新换代促进企业升级。下游,引导产业链各环节对接,联合上游设计与中游生产,促进形成良性产业闭环。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强顶层设计,编制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生物经济“一号工程”,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编制《福建省生物经济发展产业规划》,统筹布局产业发展目标与重点发展领域。制定生物经济行动计划,重点研究制约福建生物经济发展的政策瓶颈,明确政策主攻方向。从省级层面成立专门生物经济工作机构,系统挖掘生物科学、生物经济潜力。

  加强平台搭建,汇聚生物经济发展资源优势。构建支撑生物产业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吸引整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端医疗资源,汇聚生物经济创新要素,有效激活创新创业资源,培育生物经济基础生态,提高福建生物经济产业活力和影响力。搭建产学研用跨界融合互动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强补齐产业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国际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交流平台,依托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资源汇聚优势,构建生物经济全球朋友圈,吸引全球高精尖生物技术人才和生物经济团队,使福建成为国际生物经济互通交流的枢纽。

  加强资金保障,拓宽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强化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统筹,制定、落实更加完善的生物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对研发创新、产业化、招商引资、企业经营发展等各个环节的扶持力度。加大力度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惠企举措。鉴于生物产业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延续性,探索成立“生物经济产业母基金”,重点投向本省早中期、初创型生物领域创新创业企业。(作者:陈德金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上一篇:面向2035的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战略重点
下一篇:生物经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影响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