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在六届五次理事 (扩大)会议上发布了 《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2021~2035)》 (简称 《规划》),提出力争2028年前内燃机产业实现 "碳达峰",2030年实现 "近零污染排放",2050年实现"碳中和",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人民生活对高效、清洁、低碳内燃动力的需求。
处于创新发展的最佳窗口期
"内燃机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新能源带来的巨大冲击;二是供应链风险将长期存在;三是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事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内协副会长钱恒荣在会议上表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约束下,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为其快速崛起提供了良好土壤。
目前,新能源产品已经开始了对内燃机的切换;并且随着技术升级的需求,内燃机产业在关键零部件的 "进口依赖"上愈发严重 (比如国六切换涉及的排放件,主要依靠进口),在这个方面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从现有的技术模式来看,内燃机的燃烧效率已经达到瓶颈,无法进一步满足高效、低碳、近零排放的要求。要突破瓶颈,内燃机产业链必须协同技术创新、同步 "技术颠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探索,而内燃机产业现在紧缺的恰恰就是时间。
"在认清挑战的同时,内燃机产业也正处于创新发展的最佳窗口期。"钱恒荣分析,首先欧盟宣布 "禁燃"释放了两个信号,除了新能源崛起以外,另一个信号就是欧盟放弃了对下一代汽车内燃机技术的研究,这就意味着将来中国不仅仅是内燃机的市场重心,未来也将是内燃机的技术重心,这给我们夺取内燃机产业的国际主导权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基建,通过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的 "数字赋能",既有利于内燃机产业压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更有利于相关企业提升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转型发展和技术升级之中,促进内燃机产业的良性发展。第三,在经历多次产业升级后,可以说我国内燃机产业已经与欧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产业发展造就了过硬的人才队伍。
所以在钱恒荣看来,内燃机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时间"。他提出接下来的内燃机产业要做到四个 "快":
体系建设要快。打造政、产、学、研、用的创新共同体,尽快完成体系搭建和平台建设,积聚行业优势力量,为内燃机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数智转型要快。进一步加快内燃机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步伐,推动内燃机全产业链、价值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实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自主切换要快。紧盯内燃机产业 "卡脖子"关键件,在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等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加快 "卡脖子"领域自主产品的切换进程,以供应链的能力提升拉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燃料升级要快。加快代用燃料的研究和推广,加速氢气等碳中和燃料产品的研制,深化低碳燃料、生物质燃料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研究,从排放源头降低碳含量,为达成 "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对我国内燃机几十年的发展给予了肯定,他表示, "内燃机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内燃机与20年前相比,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特别是内燃机各类有害排放降低了99.9%,在不久将实施的国七标准阶段,有害排放物还将继续降低90%以上,内燃机将进一步实现'近零排放'。"
苏万华表示,我国内燃机和2010年产品相比,油耗平均降低达25%,CO排放降低25%。但是在 《规划》的指引下内燃机产业依然任重道远。
新一代内燃机是环保和低碳的绿色动力。新一代内燃机是当代新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新技术载体,是先进燃烧技术、机构与摩擦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电气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融合。此外,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重要科学发展模式,内燃机产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模式仍然是节能减排。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会长晏平提出,内燃机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全球制造业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对国家安全、能源安全、节能减排、实现 "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十三五"期间,我国内燃机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升,高性能、低消耗、少污染的产品不断开发出来、并投向市场,对我国节能减排贡献巨大,同时也建立完整的零部件产业链;自主品牌产品的自配率、市场集中度以及国际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
今年是 "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道路国六排放标准的全面实施和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的出台,内燃机产业在节能减排领域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 《规划》的指引下,内燃机要全面满足能源安全、双碳目标、排放标准、能耗法规以及行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等多项要求。《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内燃机产业的创新发展。对完成内燃机产业 "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全面推进节能与绿色制造战略任务,提高我国内燃机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