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发展目标
2025年,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力争1500亿,基本形成创新驱动的绿色、智慧、节能、低碳、安全发展模式,在氟硅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成为国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
(一)做长氟硅新材料产业链
在已形成的有机氟和有机硅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二次加工,提升氟硅新材料及其制品的产品层次,实现氟硅新材料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和强链。
(二)做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
围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强化正极材料、电解质、电解液、光伏硅、氢能等优势产业,补强负极材料、隔膜等弱势环节。积极向整装电池、电机、电控及其他电子器件等下游产业链延伸,打造完备的电池产业链。
(三)做强电子化学品产业链
推动衢州已形成的电子化学品产业积极向上下游产业链条延伸,解决高性能光引发剂、成膜树脂、前驱体化学材料等对外依存度较高问题,推动电子试剂及气体产业、产品升级。
(四)做精特种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学品产业链
充分利用现有氯碱化工(600618)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做精做优氯碱基础化工产品;重点发展特种工程塑料、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先进塑料产品,水性涂料、多功能涂料等特种涂料产品,以及特种尼龙与氨纶丝等高性能纤维产品;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功能性助剂及加工助剂、石化配套助剂,印染助剂与表面活性剂,高附加值染料等产业。
主要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形成以高新园区为核心,其余五个化工园区为支撑的空间布局。聚焦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学品四大重点产业链条,推进化工新材料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集群高地。
(二)狠抓安全管理,打造平安生产环境
按照“规范达标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淘汰退出一批”要求,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环保、智能化水平。按照“一园一策”整治方案,完成“安全管理、危险源监控、人流物流管控、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等“五个一体化”建设,实现全市化工产业园区安全发展、智能发展、集聚发展、绿色发展、高效发展。
(三)关注环境健康,打造绿色化工体系
按照碳达峰工作要求,制定化工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广新型反应、新型催化、节能节水等一批绿色制造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减排。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强化危险废物从产生、贮存、转运到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推行循环化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建设能源、水资源、副产物等多重循环系统,实现园区内产业的集约集聚、循环高效、能源梯级利用最大化。
(四)关注智能制造,打造数字化工典范
推进化工行业数字化改造赋能,加强两化深度融合,打造面向化工生产全流程、价值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智能制造“人机物”协同体系。推动园区搭建化工行业数字化平台,综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与通信技术,实现智能化运营、便捷通行、资产管理等多功能综合集成。推动装备、软件、仪器仪表、系统集成、安全防护等不同领域企业的紧密协同合作,培育一批针对化工行业的智能设备生产供应商、智能生产方案解决商、平台运营服务提供商。
(五)增强企业培引,打造完备化工链条
强化龙头企业核心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生态网络。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深入实施“雄鹰”“凤凰”“雏鹰”“放水养鱼”和单项冠军培育行动,加大对创新型中小化工新材料企业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创新企业。聚焦氟硅、动力电池整装、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制造、涂料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链的上下游领域,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优秀团队,构建从材料到器件到应用的全链化发展格局,增强衢州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水平。
(六)聚焦技术创新,打造化工科创高地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打造高层级创新载体,围绕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之间加强合作,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打造引领世界高端化学材料技术的创新高地。加强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积极营造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公平高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保障举措
强化组织领导
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要素保障
完善公用设施
提升发展环境
集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