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第一轮复核已结束,26省312个项目进入初筛。与以往国债审核相比,本轮特别国债在 "设备更新改造" 领域增设专项门槛,对 "新旧设备衔接性"" 产业升级实效性 " 提出更高要求。 30 类典型问题导致项目被 "一票否决",企业需高度重视。
否决问题详细解析
(一)基础要件类(8项)
1.异地新建/原厂搬迁类项目:此类项目往往涉及复杂的土地、规划等审批流程,若在申报时未清晰界定或合规处理,易导致项目被否决。
2.要件仅提供预审文件或“正在办理”证明:申报材料不完整,缺乏正式审批文件,使项目合规性存疑。
3.未同步提交设备淘汰承诺函:这是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重要依据,缺失将影响项目推进与资金使用。
4.未建立专项资金监管专户:缺乏专户监管,资金使用与管理易出现问题,影响项目实施与资金安全。
5.申报主体工商信息与施工许可证不符:信息不符表明申报主体存在合规性问题,影响项目合法性。
6.环评文件超过三年有效期:环评文件过期,项目环保合规性无法保障,不符合相关政策要求。
7.项目法人征信报告缺失:缺失征信报告,项目法人的信用状况不明,增加项目风险。
8.资本金到位证明不足:资本金是项目启动与实施的重要保障,证明不足影响项目资金实力与可行性。
(二)投资建设类(10项)
1.投资进度为0或超80%:投资进度不合理,要么项目尚未启动,要么接近完成,都不符合资金支持要求。
2.总投与分项投资数据存在5%以上偏差:数据不准确,影响项目预算与资金安排的合理性。
3.设备采购合同未明确“淘汰-新增”对应关系:设备更新改造缺乏明确规划,难以实现产业升级目标。
4.贷款比例突破总投80%红线:贷款比例过高,增加项目财务风险,不符合资金支持政策。
5.项目涉及重复申报:重复申报违反资金使用规定,影响项目申报的合规性。
6.实施周期超5年:周期过长,与特别国债资金使用期限不符,影响资金回收与使用效率。
7.未提供设备进场验收计划:缺乏验收计划,设备质量与进度无法保障,影响项目实施效果。
8.技改方案未量化能耗/排放削减值:技改效果无法量化评估,不符合产业升级与环保要求。
9.涉及跨省域联动改造:跨省域协调复杂,增加项目实施难度与风险,需更高层级协调。
10.未预留环保技改预算(占总投<8%):环保预算不足,项目环保改造无法有效实施,不符合政策导向。
(三)设备管理类(12项)
1.淘汰设备产权非项目法人:设备产权归属不清,影响设备淘汰与更新的合法合规性。
2.近三年新购设备申请淘汰:设备使用时间短,淘汰不合理,资源浪费且不符合政策。
3.淘汰设备仍存续于关联企业:设备未真正淘汰,无法实现产业升级与资源优化配置。
4.二手设备未取得环保认证:二手设备环保不达标,使用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
5.淘汰设备价值比不足10%(新设备采购额基准):淘汰设备价值占比低,设备更新改造力度不足,产业升级效果有限。
6.新设备已获其他中央资金支持:重复获取资金支持,违反资金使用规定,影响项目申报合规性。
7.设备采购清单含境外二手设备:境外二手设备进口涉及诸多限制与审批,合规风险大,易被否决。
8.未提供设备资产评估报告:缺乏资产评估报告,设备价值无法准确界定,影响资金安排与项目评估。
9.特种设备未附安全检测证明:特种设备安全要求高,缺乏检测证明,使用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安全规范。
10.设备采购未执行招投标流程(500万以上):未招投标,采购流程不规范,公平性与合规性存疑,影响项目实施。
11.智能改造项目未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智能改造项目缺乏标识,智能化水平无法有效评估,不符合产业升级要求。
12.进口设备未完成海关免税核销:进口设备免税核销未完成,涉及税务合规问题,影响项目申报与实施。
申报核心注意事项:五维标准筑牢防线
方案精准性:明确设备更替比(建议 1:3)、产能提升率(≥15%)、能耗降幅(≥12%),量化技改效益。
材料时效性:所有证明文件有效期需覆盖至 2024 年 12 月,避免因过期被退回。
设备合规性:新设备若已获其他中央资金支持(如专精特新补贴),需提前说明资金拼盘情况。
数据逻辑性:设备采购合同需明确 "淘汰 - 新增" 对应关系,500 万以上采购需执行招投标流程。
红线意识:严格规避重复申报、贷款比例超限、环保预算不足等高频否决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