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成为支持重点项目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工具。为更好地指导各产业领域的项目单位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本文特制定了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6大产业申报指南。
粮食安全产业
支持重点: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同时,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提升粮食储备和物流能力。
申报要求:项目需符合国家和地方粮食安全战略,前期工作基础扎实,预期能在2025年底前开工,并确保资金能够迅速投入使用。项目单位需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资金来源明确,资金拼盘完整闭合。
能源安全产业
支持重点:聚焦于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支持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项目的建设和配套电网升级;同时,加强能源储备设施建设,提升能源应急保障能力;支持能源领域新技术研发,如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
申报要求:项目需符合国家和地方能源安全战略,具备前期工作基础,并能在2025年底前开工建设。项目单位需明确资金来源,包括自筹资金、银行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确保资金链条完整。
新型基础设施产业
支持重点:支持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申报要求:项目需符合国家和地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前期研究论证充分,并能在2025年底前开工建设。项目单位需具备良好的技术实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城乡融合发展产业
支持重点:支持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同时,加强乡村振兴,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
申报要求:项目需符合国家和地方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具备一定的前期工作基础,并能在2025年底前开工建设。项目单位需明确资金来源,并确保资金能够用于项目建设和后续维护。
生态环保产业
支持重点: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申报要求:项目需符合国家和地方生态环保战略,前期工作基础扎实,预期能在2025年底前开工。项目单位需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和项目管理能力,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社会事业产业
支持重点: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等;同时,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水平。
申报要求:项目需符合国家和地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论证充分,具备一定的前期工作基础,并能在2025年底前开工建设。项目单位需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项目管理能力,确保项目能够惠及广大民众。
申报流程
1、项目信息录入:项目单位需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录入项目基本信息,并推送至属地发改部门进行审核。
2、准备申报材料:项目单位需准备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真实性说明、资金承诺函等材料。
3、报送至属地发改部门:将上述材料同步报送至属地发改部门,由其进行初审。
4、纳入滚动计划库:审核通过的项目将纳入国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库,逐级推送至省级发改部门。
5、最终审核: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将汇总并上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项目的最终审核,从而确定获得支持的项目清单。
注意事项
1、项目需符合“十四五”规划、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2、项目应具有唯一项目代码,且申报材料中的项目信息需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中的信息一致。
3、项目需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提供相关审批文件。
4、项目单位需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5、已安排其他中央财政资金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