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要支持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基于此,中机院文化产业规划所对我国文化产业建设的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展望了中国文化产业下一个10年的发展蓝图,认为,该10年将是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壮大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10年,是中国文化产业依托“十二五”规划蓝图实现自身发展的10年。
 
  文化“走出去” 需解决三个问题
 
  “走出去”做什么、什么应该“走出去”以及怎么“走出去”,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所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走出去”做什么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命题;什么应该“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把握的战略重点。文化产业各个层次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走出去”,都应该服务于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
 
  关于怎么“走出去”,我院研究员认为:第一,正确处理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国内文化建设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明确战略重点,集中优势实现重点突破。第二,加强国家与地方的联动。国家层面掌握着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渠道和广阔平台,而地方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加强地方和国家两个层面的联动,实现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第三,进一步完善配套文化出口、扶持政策。在认真落实现有各项发展文化产业、支持文化“走出去”政策的基础上,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文件,尽快形成有利于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的配套性政策体系。第四,加大对文化出口企业的服务力度。建立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商务、外宣等部门组成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贸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第五,加快文化“走出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发展文化产业 自信也要自省
 
  研究员回顾与梳理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对未来10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做了前瞻性展望。认为,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拥有13亿人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文化优势和市场优势,中国文化产业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有充分的自信。同时还表示,文化产业要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还有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同时必须对来自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挑战与诸多外部压力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为应对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要做好这一准备,应从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着手:制定一部国家级“十二五”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将“自主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建设力度。
 
  展示当代中国文化形象
 
  文化可以让一个国家的人民拥有最高贵、最体面、最有尊严、最有追求的生活样式,期望2020年的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的生活样式。要实现这样的生活样式,在市场经济和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将会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所以,未来10年将是文化消费的大飞跃时期,世情、国情也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必须着眼于2020年国家宏观层面一系列战略目标,以2020年的中国为战略前瞻参考点,全面准确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继续积极进行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特别重视向国际社会介绍我国当代的文化经典和艺术经典。在以往的文化对外推广中,我们输出的多是中国传统文化,而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塑造不够重视。因此,要运用国家的力量,通过学术界和文化市场推荐介绍当代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以及当代的文化大家、艺术大家,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当代的国家文化形象,这应该成为未来10年文化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一举措意味着在未来两个五年规划中,一是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二是要使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强国。
 
  中国能否成为文化产业强国,人才储备、内容建设和政府导向至关重要,在这三方面形成有效机制,将会有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

 

上一篇: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生物医药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点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