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江苏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江苏工业经济正面临由量向质转变的重要节点,展现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产业结构上也在不断优化,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创新驱动能力、科研投入都在持续增长,虽然技术创新成果丰硕,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为此,文章先行探讨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内涵,随后指出了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项可行性较高的对策,希望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新常态下江苏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一、全面做好前瞻性研判工作,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地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江苏工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全面做好前瞻性研判工作,确保相关政策能够精准落地,有效推动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江苏作为工业大省,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工业发展趋势,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力,为工业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预警和研判,在新常态下,江苏要建立健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市场需求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进步趋势、产业竞争格局等因素对工业经济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注重本省内需发展,打造工业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体系

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江苏工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本省内需市场的深度挖掘,并构建与长三角地区共同发展的动力源,鼓励组建一体化发展的企业联合会,以实现工业经济的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体系。首先,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充分挖掘内需市场潜力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充分激发内需市场的活力,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拓宽消费渠道等,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还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江苏的内需市场将得到充分释放,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其次,构建长三角区域发展动力源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江苏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成员,应积极与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加强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动力源,鼓励组建一体化发展的企业联合会,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平台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联合会还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政策更加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


此外,在构建工业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体系的过程中,江苏需要加强区域内产业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结合自身功能定位,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有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目的,提高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疏通工业供应链堵点,促进经济产业自主可控水平提升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常态下,江苏工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疏通工业供应链的堵点,并不断提升经济产业的自主可控水平,这不仅是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需要,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首先,江苏作为工业强省,拥有众多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应发挥优势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此为疏通工业供应链堵点的根本之策。还应通过加大投入、鼓励创新、培养人才等措施,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形成紧密的供应链关系,提高整个产业的稳定性和韧性。


其次,国家产业备份系统是为了应对外部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而建立的重要机制,江苏应抓住此机遇,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备份系统建设,将自身产业优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提升产业备份能力和水平,通过建设备份基地、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恢复生产、保障供应。但此过程中应注意,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不可放松,才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最终助力江苏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转型模式,开辟产业发展新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江苏工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模式,以此开辟产业发展新方向。首先,创新赋能企业智改数转是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模式的核心,在新常态下,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江苏应充分利用其科技和产业优势,推动企业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其次,加快产业绿色创新发展是构建绿色化转型模式的关键,江苏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更应积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产业,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注重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绿色生产方式,降低产业能耗和排放。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手段,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和绿色发展,此时积极搭建碳交易平台是重要举措。江苏应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建设区域性的碳交易平台,推动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激发企业减排的内生动力,做好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此外,江苏在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转型模式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相关人才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政策引导和支持到位,才能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江苏顺利开辟产业发展新方向,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五、做好工业经济分类,支持优质企业及自主品牌建设

在新常态背景下,江苏工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精准施策,做好工业经济的分类指导,并重点支持优质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提升江苏工业的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树立江苏制造的优质形象。首先,江苏应深入分析各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和潜力,识别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建立重点产业链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为实施靶向培育创造基础条件,其间可通过一户一档、一企一策的方式,为每家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发展方案和政策支持,确保其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


其次,江苏应要求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批江苏精品,鼓励其积极参与国家质量标杆的评选,通过树立标杆企业,引领整个产业链的质量提升,形成江苏制造的高品质形象。同时,江苏应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通过举办品牌展览、推广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江苏制造的优势和特色,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稳步推进制造终端品牌建设,打响“江苏制造”品牌,并依托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江苏制造的国际影响力。此外,江苏在支持优质企业和自主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应为其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并提升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监管力度,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法律支持等服务,最终面向全国乃至国际树立江苏制造的高品质形象。


六、结语

综上所述,江苏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而精准的战略布局和深入细致的实施举措。首先,应全面做好前瞻性研判工作,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并结合本省内需发展,打造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体系。其次,应疏通工业供应链堵点,提升经济产业自主可控水平,确保经济稳定运行、防范外部风险。此外,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转型模式,不仅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也是江苏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而支持优质企业及自主品牌建设,将有力推动江苏工业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最终为江苏实现经济强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作者:房钦钦)




上一篇:新常态下江苏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内涵及困境

下一篇:城镇平急两用雨水调蓄设施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