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急两用”的视角,对长春市的应急医疗设施规划进行阐述,提出适用于长春市的医疗设施体系构建策略、疾病预防控制设施规划策略、医学隔离观察场所规划策略、医疗救治设施规划策略等应急医疗设施规划策略。
一、“平急两用”医疗设施体系构建策略
构建全周期管理下的“防治结合、联防联控”应急医疗设施体系,可以增强长春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长春市应急医疗设施资源与服务整体提升,有利于加速推动“健康长春”战略的实施,推进分类型、分层级应急医疗设施体系建设,完善防控与救治网络(图1)。应急医疗设施按照功能可以分为疾病预防控制设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设施、应急医疗救治设施3类。
图1“平急两用”医疗设施体系示意图
疾病预防控制设施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为省级、市级、区级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乡镇卫生院。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设施包括固定专用隔离设施、平急转换隔离设施与居家隔离。固定专用隔离设施指“平急两用”、具备集中隔离功能的大型永久性健康驿站或公共卫生应急预控用地;平急转换隔离设施分为市级隔离设施与区级隔离设施。
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包括固定应急救治医院、疫时定点救治医院与方舱医院。固定应急救治医院分为省级、市级两级;疫时定点救治医院指可随时转换病区、专门收治确诊患者的定点医院;方舱医院指用于集中收治轻症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临时医院。
二、“平急两用”疾病预防控制设施规划策略
2.1 应急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策略
在国家层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核心的公共卫生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构建和完善国家公共卫生技术方案、指南及相关规范。该中心参与和指导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危害风险评估,并对疫苗应用效果和疫情策略进行专题研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具体执行和落实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它负责对全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监测、分析和评估,组织应急演练、综合协调及相关工作,并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危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制定针对城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和干预措施,并负责实施。此外,它还负责对地区性传染病疾病谱进行日常监管、检测与调查,以确保市民的健康安全。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具体执行上级制定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该中心负责应急准备、监测报告和预测预警等工作,以快速响应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时负责严格管理各类疫苗,保障防疫安全、疫苗安全、接种安全,对基层医疗机构内的设备与人员进行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对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工作。疫情发生时负责确诊病例与隔离人员的信息收集、报告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动态,做好疫情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承担全区隔离场所、防疫人员、防疫物资的测算与调配工作,保障各类设施的正常运转。
规划的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位于净月区新城大街与天泽大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为2.8万m2,包含长春市疾控中心微生物与病媒生物实验楼、疾控中心大楼、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国家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等,配置移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满足区域内快速检测需要,全面提升长春市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对能力,实现精准调查、科学研判、及时报告和提前预警。
结合各市辖区规划人口,保留5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为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宽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九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8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为南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绿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净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汽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春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莲花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韩示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见图2。
图2 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局规划图
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策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时发挥“观察哨”作用,一是服务日常就诊人员,设置发热哨点诊室及临时隔离房间,对主动筛查中的可疑人员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二是建设规范化实验室,配齐相关数字化检测设备,开展疾病预防监测与全科诊疗工作;三是承担辖区内的各类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预防职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时发挥“防护网”作用,一是负责社区疫情防控、隔离酒店医疗保障、核酸采样、区域人员筛查等任务,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调查等工作;二是作为应急医疗物资的临时储备库,为居民提供“代配药服务”,承担疫情防控的“中转站”与“药袋子”功能;三是做好城市“疫情联防联控平台”信息协同工作,开展对出院患者的追踪、随访、健康管理和康复等服务。
三、“平急两用”医学隔离观察场所规划策略
3.1“平急两用”隔离设施
已建成或在建的“平急两用”隔离设施与场地,应按照《集中隔离点设计导则(试行)》《医学隔离观察设施设计标准》等国家、地方的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开展设施及场地改造工作,建设给水排水、供暖通风以及空调、电气等永久性与临时性设施,满足出现大型公共医疗事件后的快速转换要求。
远期预留的“平急两用”隔离设施与场地,如远期规划预留的公交场站、体育用地或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应综合考虑土地权属、征拆难度、周边配套情况,符合实施条件的可以先期开展土地征收、周边配套与场地硬化,并采取临时管护的方式,保障场地在疫情暴发后能够满足临时搭建集中隔离设施的相关要求,平时可用作休闲广场、公共停车场、公共绿地等。
根据其他城市的相关数据,综合推算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场地改造3类“平急两用”隔离设施房间面积指标:会展中心为35m2/间;体育场馆为21.7m2/间;场地改造为21.6m2/间。
3.2 空间布局
长春市规划4处市级“平急两用”隔离设施,分别为兴隆综合保税区方舱隔离点(长春市第一集中隔离点)、农博园方舱隔离点(1~5号厅)、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及宽城区体育中心,可提供隔离房间数约10126间。
规划25处区级“平急两用”隔离设施,近期开展19处区级大型隔离设施改造工作,可提供隔离房间数19382间,占比不低于各区总隔离房间数的30%;远期预留7处区级“平急两用”隔离设施,可提供隔离房间数9160间,全部建成后可以满足部分市辖区的“平急两用”隔离设施房间需求。见图3。
图3 长春市区级“平急两用”隔离设施规划图
区级一般“平急两用”隔离设施以酒店宾馆设施为主,一是选址应相对独立,远离人口密集区以及学校、养老院等重点防控场所;二是入口处或场地内应有停车场地,能满足车辆的快速抵达及快速撤离需求;三是隔离酒店的出入口应相对独立,不能与周边社会业态或社区共用一个通道,优先选择客房可以自然通风或使用分体空调的酒店;四是要与定点收治医院或机场、火车站有较好的交通联系,方便救治或减少运送压力。
四、“平急两用”医疗救治设施规划策略
4.1 固定应急救治医院
建立省、市两级传染病医院“平急结合”运行机制,打造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固定应急救治医院,平时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疫时迅速转换为战“疫”收治医院,最大限度减少对其他医院医疗服务的冲击。按照每万人不小于1.5床配置传染病医院或固定传染病区床位。目前长春市已建成2座传染病医院,可提供床位数约1450张,远期预留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扩建空间。
4.2 急时定点救治医院
结合各城区现状人口规模与医疗资源情况,建立红码医院、黄码医院和绿码医院“三位一体”的医疗救治体系,全力保障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就医服务需求。红码医院主要收治确诊患者中病情较重、基础健康较差、无法自理的患者,以及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急危重症患者。黄码医院主要收治高风险地区和隔离管控地区的核酸阴性患者,向康复患者提供居家监测期间的继续治疗。绿码医院主要向低风险人群提供各类诊疗服务与必要的紧急医学救治。
各区应依托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配置,每区配置不少于1处定点医院、1处红码医院、1处黄码医院。定点医院承担辖区内重度患者集中救治任务,配置标准为不低于1.5床/万人;红码医院收治感染者中病情较重、存在合并感染的急危重症患者;黄码医院收治中、高风险地区和隔离点的核酸阴性患者。
莲花山近期应与相邻地区共用1处定点医院,加快推进本辖区内二级及以上医院建设。已纳入应急医疗设施储备库的新建、改造定点医院建设应符合相关文件要求。见图4。
4.3 方舱医院
按照《方舱医院设计和改建的有关技术要求》等文件要求,已建成或在建的“平急两用”隔离设施与场地应预先制定应急方案,提前开展设施及场地改造工作。根据其他城市在疫情暴发时启用方舱医院的相关数据,推算3类“平急两用”隔离设施房间面积指标:会展中心为13.7m2/间;体育馆为16.7m2/间;场地改造为40.2m2/间。
长春市规划15处方舱医院,可提供床位数23532张,其中近期可实施改造11处,可提供床位数18269张,满足指标下限要求,远期预留3处方舱医院作为补充。见图5。(作者:吴琼,肖旭,董哲浩,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