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市典型案例的乡村产业经营路径选择

本文突破了传统产业经营分析囿于单一产业或单一案例的局限,从乡村发展的基本条件入手,结合多个典型案例归纳乡村产业经营的典型模式和适配情境,不仅理清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可行路径,也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分类管理提供新的借鉴。


根据前文分析,四个村落基于自身发展背景,因地制宜选择产业经营模式。其中,S村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新村建设、有机产业园发展为抓手,通过招引项目入驻,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循环、旅游观光、院落改造、资源激活“四重奏”。Y村在龙头企业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领下,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T村以强化基层党建为引领,巧妙地将党支部、生产合作社和农户结合起来。在由党支部做出决策部署的基础上要求党员率先执行,然后再以党员干部为抓手最大程度地调动本地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了由“三无村”到乡村振兴“领头雁”的华丽蜕变。C村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改造当地资源,打造了众多农旅融合和文旅融合项目,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总体来看,在乡村发展的实践中,各乡村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和区位特点的不同,在发展中形成不同的经验,这些多样化的经验为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结合四个典型村落的案例分析与归纳,基于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归纳乡村产业经营的多样化路径并明确其适配条件,以期为具有相似发展背景的村落提供借鉴。

基于N市典型案例的乡村产业经营路径选择

(一)路径一:项目招引型产业经营模式

对于强区位优势、强资源优势的乡村,适合采用项目招引型产业经营模式,主要依据在于:强资源优势为乡村打造特色产业提供禀赋支持,强区位优势为乡村辐射更大范围的消费市场提供要素支撑,而推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协同互补的关键在于依托专业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规模化建设和市场化推广等关键环节实施供需双向发力。为此,借助大型项目招商引资和项目式运作,不仅可以通过专业化经营开发特色产品,同时也可依托大型企业强大的营销网络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扩大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以S村为例,在区位条件方面,S村位于交通枢纽位置、交通通达度高,且劳动力充足。在资源条件方面,S村地形独特、气候适宜,为其有机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在区位和资源优势都具备的条件下,S村以政府为主导招引大型优质农牧场商建设万株樱花林、千亩玫瑰园、5万亩有机果蔬大棚等大项目,联合政府、乡村和优质企业共同推进乡村产业做大做强。为此,对于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的乡村可以对应采用项目招引型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内培外引”的联合经营思路,共谋乡村产业振兴。反之,通过政府规划招引项目建设乡村时,也应对标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否完全具备,从而查漏补缺、及时补足短板,避免项目建设带来高风险。


(二)路径二:业主带动型产业经营模式

对于强区位优势、弱资源优势的乡村,适合采用业主带动型产业经营模式,主要依据在于:强区位优势和弱资源优势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但缺乏建设特色产业的资源条件,较为适合采取市场为先导的“需求倒逼供给”的思路,依托优质业主带动乡村整体推进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经营。以Y村为例,Y村地理位置优越,最早开通往返县城的公交车,务农经商十分方便,其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备,且Y村所在的X县为亚洲有机峰会永久会址,为Y村农产品展销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平台。而在资源方面,Y村缺少特色资源,村内留守人口以老年人为主,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为此,Y村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吸引邻近的优秀业主入驻,通过专业化农业公司组织复耕1 000多亩撂荒地,发展有机柑橘产业,借助亚洲有机峰会等展销平台将产品远销至海外市场。因此,对于强区位优势和弱资源优势的乡村可以对应采用业主带动型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外引为主”的产业经营思路,借鉴优秀业主经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反之,乡村试图吸引优秀业主入驻(如返乡创业、工商资本下乡、龙头企业投资)时,也应对标乡村是否具备较强的区位优势,从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交通通达性,创造优秀业主入驻的必要条件。


(三)路径三:党建引领型产业经营模式

对于弱区位优势、弱资源优势的乡村,适合采用党建引领型产业经营模式,主要依据在于:弱区位优势和弱资源优势不能为乡村特色产业经营提供关键要素支持,会造成乡村产业既没有鲜明的特色也没有良好的市场基础,乡村整体发展依赖于产业内生动力的培养。为此,依托党建引领,通过党员带头示范联合发展服务本地市场的村集体经济,不仅有助于克服区位和资源的双重劣势,同时也通过本地供需对接的内生发展模式推动村民共同富裕。以T村为例,T村位于半山腰上,交通通达度较差,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存劳动力十分缺乏。同时,T村土地撂荒严重,基础设施薄弱,全村产业主要依赖于传统农耕和种植。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都不具备的情况下,T村通过党支部建设,以党员干部为先锋,积极投入撂荒土地整治、果蔬种植、家禽养殖、集体经济入股、休闲山庄建设等本土化集体经济项目探索“自救”。同时,考虑到产品特色不明显和市场优势不凸显的现实,T村以务工乡友和返乡创业的村民为主体,在资金筹集、产业选择、运营管理、市场对接等方面摸索出适合本村的全新经验,并将消费对象主要定位于本村及周边村落村民。比如,以村集体经济形式设立的休闲山庄主要针对“乡村旅游”“红白喜事” “养老康养”三大本地消费需求提供本土化服务,年净利润超过60万元。因此,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乡村适合采用党建引领型产业经营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通过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投身产业建设,结合本村特点谋求发展出路。


(四)路径四:资源改造型产业经营模式

对于弱区位优势、强资源优势的乡村,适合采用资源改造型产业经营模式,主要依据在于:弱区位优势和强资源优势为乡村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良好的禀赋条件但服务市场会相对受限。为此,将本村优势资源改造成特色产业不仅能够弥补市场范围狭窄的不足,还可以通过独具地理特色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青睐。以C村为例,C村交通十分不便,往返县城无直达车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但在资源条件方面,C村临近国家级旅游景区八尔湖,有着极为丰富的水文资源,生态多样性程度高。在资源优势较强而区位优势较弱的情况下,C村充分利用和改造当地水文资源,发展水上旅游项目,变“水淹旧村”为“水美新村”。为此,在强资源优势和弱区位优势的条件下,乡村适合采用资源改造型产业经营模式,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建设形成特色主导产业,从而打造成乡村产业振兴的“金字招牌”。反之,乡村试图通过资源改造型产业经营模式实现乡村发展时,应当充分考虑本村具备哪些优势资源、优势资源是否独具特色。同时,明确资源开发的边界条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谋求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作者:杜华勇,何佳珈,杨胜美)



上一篇:N市乡村产业经营典型模式比较:项目招引型、业主带动型、党建引领型和资源改造型

下一篇: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经济效应与通胀影响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