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议方案

上一节我们讲了甘肃省电网发展现状、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本章节将重点探讨一下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4个方面,对甘肃省新能源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


一、甘肃省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新能源消纳问题

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快速增长。然而,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提升相对滞后,未能与新能源发电能力的增速同步。尽管甘肃省电网不断优化电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并网和输送能力,但由于省内电力负荷增长有限,省外送电通道建设仍显不足,导致风电、光伏发电无法全额消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弃风”“弃光”现象。


2023年,甘肃省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年均利用小时数分别为2100、1600h,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18]。造成该问题的原因,除了受电网消纳能力制约外,还与新能源电站选址、建设布局、运维管理等因素有关。为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一方面需加快省内电网和省外输电通道建设,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另一方面要优化新能源项目开发布局,提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能源装机效益。


4.2 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滞后

作为新能源大省,甘肃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与之配套的设备制造产业发展相对滞后[19]。目前,甘肃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风机、光伏组件等关键设备主要依赖省外乃至国外供应。产业链“缺芯少链”问题突出,导致新能源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关联度和就业吸纳能力有限。


除设备制造外,新能源产业链还涉及工程设计、建设安装、运行维护、技术咨询等多个服务环节。然而,甘肃省在新能源服务领域起步较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高素质从业人员,难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培育壮大新能源服务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对于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4.3 新能源开发布局分散

甘肃省部分新能源项目开发较为分散,电站选址缺乏统一规划,未能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电网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导致风能、太阳能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电站建设成本偏高。同时,项目分散布局还可能造成输电线路、检修道路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增加不必要的投资。


甘肃省部分地区过于追求新能源装机规模,盲目上马风电、光伏项目,引发了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例如,酒泉、嘉峪关等地大规模开发风电场,占用了大量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土地,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影响。合理规划新能源项目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甘肃省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议方案

4.4 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新能源技术正处于快速迭代更新阶段,不断涌现出新的材料、工艺和应用场景。然而,甘肃省在新能源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尚未形成体系化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持续稳定的资金保障。这导致甘肃省在新能源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难以掌控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1-22]。人才是推动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目前,甘肃省在新能源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既缺乏技术领军人物,也缺少复合型管理和应用人才。高校和企业在新能源人才培养方面的力度不够,产教融合机制尚不健全。同时,甘肃省在吸引和集聚国内外高端新能源人才方面也存在短板,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完善新能源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是破解甘肃省新能源人才瓶颈的重要举措。


二、甘肃省新能源发展的相关建议

2.1 加快电网升级改造

电网是新能源发电与用户之间的重要纽带,其输送能力和调节水平直接影响新能源的消纳程度。因此,加快甘肃省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加大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力度,提高与周边省区的电力输送能力,扩大新能源外送半径。另一方面,要持续推进配电网升级改造,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为新能源并网创造有利条件。


传统电网难以满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因此需要加快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在甘肃省的推广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节,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友好度。而储能设施的大规模配置,则可有效缓解新能源波动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结合甘肃省实际,可重点推广分布式储能、抽水蓄能等储能技术,为新能源消纳提供强有力支撑。


2.2 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

合理的新能源开发布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甘肃省应在全省范围内科学编制新能源发展规划,系统评估各地区的风能、光能资源禀赋、电网条件、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开发区域和规模。在此基础上,可将新能源项目集中布局在资源条件优越、输电通道便利的地区,形成一批大型新能源基地,避免分散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


新能源项目开发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规划布局时,要对项目选址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对生态脆弱区域予以回避。对于已开发区域,要采取必要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最大限度减轻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还要加强新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的环境监管,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2.3 延伸新能源产业链

装备制造是新能源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应着力引进国内外龙头新能源装备企业在当地设厂,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同时,也要大力扶持培育本土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主供给能力。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助力甘肃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除装备制造外,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还包括工程设计、建设施工、运维服务、技术咨询等多个环节。甘肃省应重视培育新能源服务业,鼓励相关企业做专做精,提高专业化水平。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新能源开发集中的地区培育一批特色服务业集群,为新能源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同时,还要加大新能源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4 加大新能源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甘肃省应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自主可控。重点领域包括:储能技术、智能微电网、光伏制氢等前沿技术;风电、光伏发电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等传统领域。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实现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甘肃省要加快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等新技术在当地的示范推广,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为新技术推广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应用。同时,还要重视新技术人才培养,为推广应用提供智力支撑。


2.5 培育新能源消费市场

除了输送外地外,培育本地新能源消费市场也是重中之重。甘肃省应重点发展绿色数据中心、氢能产业等新兴产业,利用本地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优势。同时,也要加快电动汽车、电力替代等终端消费领域的推广,为新能源开辟更多消费渠道。在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新能源消费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新能源消费市场的培育,还需要提高公众对新能源的认知和接受度。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宣传教育力度,向公众普及新能源知识,消除对新能源的误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新能源消费引导,培养公众的新能源消费意识和习惯,形成新能源消费文化。只有公众主动接受和支持新能源,新能源消费市场才能真正繁荣发展。


三、结论与讨论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新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尤其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投资引导,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的新能源产业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1)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在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方面有待加强。虽然甘肃省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但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因此,甘肃省应该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甘肃省新能源产业的产业链布局相对薄弱。目前,甘肃省的新能源产业链还不够完整,从资源开发到设备制造再到电力销售等环节尚未形成良好的闭环。因此,甘肃省应该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发展。对于甘肃省新能源产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尽管甘肃省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但由于市场需求相对狭窄,导致新能源产品的销售面临一定困难。因此,甘肃省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营销等手段,拓展新能源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3)甘肃省新能源产业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与金融扶持。政府可以出台更加明确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更多的财政和金融扶持,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甘肃省应该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人员引进。(作者:贾玲萍,张国艳,柴云娥,韩姣利)



上一篇:甘肃省电网发展现状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下一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