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规划设计与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通过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提升乡村发展质量,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规划设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乡村发展、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乡村规划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基于此,深入探讨乡村规划设计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乡村规划设计的整体概况与存在问题

乡村规划设计是指对乡村土地资源、自然环境、人口、产业、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进行合理利用和统筹规划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增加,乡村规划设计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方面,规划设计理念不断更新,注重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力求在保护乡村风貌的同时,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规划设计手段也日益丰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乡村资源的精准配置和高效利用。尽管乡村规划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设计理念落后,缺乏创新

在当前我国乡村规划设计的实践进程中,存在设计理念相对滞后且创新能力匮乏的问题,这一现象已成为制约乡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瓶颈之一。首先,在设计理念层面,传统的乡村规划往往沿袭城市化建设的思维定式,过于侧重物质空间形态的改造与建设,忽视了乡村独特的文化内涵、生态环境及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这种“一刀切”或“城市翻版”的规划方式,并未充分挖掘并体现乡村自身的特色和价值。其次,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理论创新匮乏,设计理论体系未能与时俱进地引入生态、人文、共享等新型发展理念,导致规划设计方案缺乏对乡村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适应性;二是技术创新运用不充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手段的应用上,没有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最后,乡村规划设计不够合理与规范,大多数的村庄在规划设计时没有经过系统考究,导致民居绿地散乱、不够规整,乡村建设的随意性较大,景观的规划设计没有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对村庄整体功能定位不够精确,不利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1.2 设计与实施脱节,执行力度不足

在当前我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中,设计与实施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这是制约乡村规划设想转化为现实效果的关键障碍之一。乡村规划设计在理论层面的构想往往深思熟虑,颇具前瞻性,但在实际操作和执行阶段却遭遇种种困难,导致规划蓝图与最终实施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一方面,规划设计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可能过于理想化,对乡村实际情况尤其是地方资源条件、社区参与意愿及行政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考量不充分,导致设计方案虽具先进理念,却在落地时遭遇现实难题,无法顺利付诸实施。同时,规划者与执行者的沟通协作机制不健全,也可能造成设计意图在传递与执行过程中出现信息衰减甚至扭曲。


另一方面,乡村规划设计的执行力度不足也是导致脱节的重要原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有限、项目监管不到位、执行团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及后续维护和管理机制缺失等因素,许多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往往止步于纸面,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而且缺乏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难以跟踪和调整规划设计的实际效果,进一步加剧了设计与实施之间的断层。


1.3 缺乏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与保护

在当前我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中,对乡村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尊重与保护不足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作为一个承载着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域单元,乡村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尊重与保护以及对本土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就自然环境保护层面而言,部分乡村规划设计在追求现代化、规模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保护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例如,过度开发土地资源,破坏原有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格局,致使生物多样性受损,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下滑。此外,乡村规划设计中欠缺对水资源、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考虑,也反映出对乡村自然环境尊重与保护意识的淡薄。


其次,在文化保护方面,乡村规划设计有时未能充分理解和发掘乡村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积淀,导致在新建或改造过程中,大量具有历史记忆和文化象征意义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忽视甚至消失。这种“城市化” “同质化”的规划设计倾向,严重削弱了乡村的个性魅力和文化传承功能,使乡村失去了灵魂和根脉。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规划设计与实施

2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规划设计与实施具体执行策略

2.1 整合乡村资源,优化空间布局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第一步是科学有效地整合乡村各类资源并优化空间布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应当架构和谐农村,调动农民积极性,打造独特的乡村特色。在立意上需要追求新高度,从全局角度出发打造乡村建设试点,发挥其示范作用。


首先,针对乡村自然资源,规划设计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细致调查与科学评估乡村内的土地、水源、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特殊的地形地貌,力求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机融入乡村空间规划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态优势的田园风光和宜居环境。例如,可通过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布局,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形成绿色发展模式。


其次,对于乡村文化资源,规划设计应重视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和提炼乡村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公共空间、建筑风格、景观节点等各个设计细节中,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的乡村空间形态。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庆、建立非遗展示平台等方式,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让传统文化在新的空间布局中焕发新的活力。


在空间布局优化方面,规划设计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村民居住、生产、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合理划分功能区域,优化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布局,以期提升乡村生活的便捷度与舒适度,展现乡村整体的良好形象和宜人氛围。更为关键的是,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可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潜力,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人口回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创新设计模式,提升设计品质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乡村规划设计与实施需要跳出传统框架,紧密结合乡村实际,勇于探索并创新设计模式,以更高的设计品质赋予乡村全新的生命力与审美价值。

首先,结合乡村实际创新设计模式,意味着规划设计需秉持因地制宜原则,深入了解和尊重乡村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风俗习惯、产业特色及社会发展需求,量体裁衣地构建适宜本地特点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模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物质空间改造,而是涉及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社会治理等多维度的创新集成。例如,可借鉴生态设计、参与式设计、智慧设计等先进理念,通过多功能复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乡村空间的立体化、多元化发展,同时保证乡村功能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其次,注重设计的细节与品质是提升乡村整体美感的关键所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关注每一个微小的设计环节,精心雕琢每个建筑、每一片公共空间乃至每一处微景观,在满足实用功能需求的同时,体现乡村美学精神和人文关怀。设计品质的提升还体现在对乡村材料的选择、构造的精良、色彩的搭配、光影的运用等方面,通过细腻入微的设计手法,营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进而提升乡村的整体视觉美感与生活品质。


2.3 加强实施监管,确保设计落地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规划设计方案的有效执行与落地,不仅依赖于前期的科学规划与创新设计,更离不开后期强有力的实施监管。为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实施监管机制并加强对设计实施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是确保乡村规划设计愿景转化为现实成效的关键举措。首先,建立完善的实施监管机制是确保规划设计落地的重要基石。这一机制应包括明确的法规政策支持、严格的项目审批程序、全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公正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通过这样的监管框架,能从源头上把控项目的合规性与可行性,降低规划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偏离初衷的风险,也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规划设计单位、施工方及当地村民多方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乡村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强化对设计实施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是保障规划设计精准落地的必要手段。这意味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定期开展实地巡查,对照规划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核查工程进度、质量标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实时监测项目实施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精准执行。此外,应鼓励社区参与,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使规划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民生需求,增强村民对乡村建设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4 发挥乡村特色,推动产业升级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规划设计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深度挖掘与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以实现乡村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

首先,通过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乡村资源普查与产业评估,科学辨识并充分发挥各地乡村的特色资源优势,如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养殖业、传统工艺制造业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品质、强化品牌建设等手段,推动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实现现代化升级转型。


其次,需注重整合和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创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如建设田园综合体、民宿集群,并结合地方民俗文化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将乡村生态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拓宽农民收入来源。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设计应着眼于提升产业链价值,鼓励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涵盖产、加、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实践中,可通过搭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建设集观光、休闲、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完善乡村产业服务体系,包括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配套设施,全方位支撑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2.5 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首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规划设计应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环保理念贯穿于乡村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在规划初期,需全面评估乡村生态环境,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壤保护等因素,避免盲目开发、过度建设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生态红线划定,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受侵犯;倡导低碳、节能、减排的规划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提升乡村建设的环保水平。乡村建设应广泛采用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节能墙体材料、太阳能热水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以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鼓励在乡村建设项目中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推广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提高乡村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制定和执行乡村绿色建筑指南,引导和规范乡村建设行为;通过政策激励、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等方式,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在乡村的广泛应用。


此外,强化乡村环境治理,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建立健全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实行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农田污染防控等具体措施,切实提升乡村环境质量。同时,倡导生态农业,推广有机种植、种养结合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此外,还可通过绿化造林、水土保持、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提升乡村生态系统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3 结语

乡村规划设计与实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合乡村资源、创新设计模式、强化实施监管、发挥乡村特色推动产业升级,以及重视环保实现绿色发展等一系列具体策略,可以克服目前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大局。未来,乡村规划设计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理念,努力打造既有现代化生活品质又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美丽乡村,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陈佳)




上一篇:湖南省益阳市清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探索——以芜湖市陶辛镇三太村为例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