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乘用车 (新能源) 产业价值链及发展现状分析

乘用车 (新能源) 产业链作为陕西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中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链之一, 已经成为陕西省制造业的稳定器、 压舱石, 受到了省委、 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围绕乘用车 (新能源) 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大量的尝试。 乘用车 (新能源) 产业链具有复杂性、 分布广泛性、 链上企业发展不均衡、 各环节附加值差异大等特点, 文章以 “链长制” 为抓手, 分析陕西省乘用车 (新能源) 产业价值链结构, 结合价值链分析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如下:


一、陕西省乘用车 (新能源) 产业价值链分析

1.1产业价值链

“价值链”一词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并进行说明。价值链理论强调在进行企业绩效改善时,应当对系统中存在的各个环节进行价值分析,从而能够识别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并通过优化关键环节的方式,获得竞争优势。在随后的研究中,波特与其他学者提出,没有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覆盖价值链上的全部环节。根据“价值链”理论进一步扩展应用到产业层面进行产业分析,产业内部实质上形成了更大的价值系统,不同的成员企业共同探寻更大的价值活动,追求总体价值最大化,从而创造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也就是“产业价值链”。


1.2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价值链结构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已利用不同环节的“异质性资源”,基本上形成了独有的产业价值链,在乘用车(新能源)产业方面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应,在全国范围内也具备了相对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新能源乘用车整车企业比亚迪、吉利的引领下,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链上企业还包含珂玛特、长密汽车、三星环新、商汤智能、领充创享、升达汽车、清泰科新能源等多家企业,其产业总体价值链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陕西省乘用车 (新能源) 产业价值链


二、“链长制”下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围绕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上各个基本环节及配套经营活动,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链长制”的引领下,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方式,在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安康市、渭南市、铜川市及商洛市等各市,布局了汽车产业链优势企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重要产品、重点汽车产业园区等内容,在西安更是形成了涵盖整车、零部件、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环节集群,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价值链的搭建及布局,2023年更是由陕西工业协作配套服务中心和西安市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联盟联合发布陕西省汽车产业链布局图(2023版),从宏观层面对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的总体布局及发展做出了规划,一定程度上成为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一个有效工具。


2023年4月至6月,本研究通过线上问卷、实地考察走访等形式对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上不同性质、不同地区、不同环节的企业,就链上企业对“链长制”下产业链发展现状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问卷主要发至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上主要企业的工作人员,共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8份,问卷来自36家不同链上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比5.17%、股份有限公司占比10.34%、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比70.69%、小型私营企业占比13.79%,调研“链主”企业回收问卷数量占比18.97%,非“链主”企业占比81.03%,调研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主营业务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本次调研基本覆盖了新能源乘用车的全产业链,如电池、电机电控、充电实施、零部件配套、产业研究、整车制造等重要环节,因此本次调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图2 调研企业主营业务占比


本次调研在问题设计时,重点针对链上企业对产业链运营总体认知、“链长”及“链主”价值发挥、产业链上各环节的配套完备性三个主要层次,从不同维度设计24个问题,包含如“链长”是否能够有效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长”是否能够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链主”企业是否是非常清晰的、“链主”企业是否能够形成产业链治理体系、“链主”企业是否能够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是否出现低水平重复及无序竞争现象、产业链是否有切实可行的信息及知识交流传播平台等问题,通过要求被调研者对每个问题进行1~5分评分的形式,获取被调研企业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获取,对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有了总体的认识,调研总体结果如图3所示。

陕西省乘用车 (新能源) 产业链发展现状

图3  陕西省乘用车 (新能源) 产业链发展现状


总体而言,链上企业对于“链长”在协调上下游企业、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供资源支持等方面发挥出极大作用,问卷平均得分4.45分(满分5分)。链上企业对于“链主”的行业影响力表示认可(平均得分4.08分),但是对“链主”企业整合链上资源及需求、形成产业链治理体系、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价值表现认可度还有待提升(平均得分3.8分),对产业链总体工作模式、信息交流平台搭建、人才培养、行业内健康竞争等方面的认可度较低,在此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平均得分2.64分)。除此之外,链上企业也提出目前产业链“三电”及“整车”环节发展势头相对迅猛,配套完备性更高(平均得分3.66分),其他环节相对薄弱,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平均得分2.83分)。除此之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链上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越靠近“链主”企业,对“链长”“链主”价值发挥认同方面表现越佳,对产业链有效运行的认可度越高,对“链主”企业的组织文化的认可度越高,这可能与链上企业与“链主”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的关系密切程度相关。


“链长制”下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省委、省政府针对乘用车(新能源)产业发展,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从人力、财力、政策等多个维度大力支持产业发展,链上企业对“链长制”的实施认可度都很高,认为推行该制度后,有效推进了产业链资源进一步整合,产业健康发展。链上企业对“链主”的行业影响力也有着相对清晰的认知,可以看出目前产业总体规划及顶层设计相对完整,但是调研显示在实施过程中,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及不足。(作者:孟妍,王鹏)




上一篇:“链长制”下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高质里发展路径

下一篇: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