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基于长三角地区 2012—2021 年 41 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水平提升 1%会引起乡村振兴水平提高 0.1%;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作用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因此,为推动长三角地区乡村全面振兴,需着重发展数字经济,发挥其高效带动作用;进一步积累人力资本,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激发乡村内在发展动力;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首先,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并搭建配套的数字平台,充分利用乡村地区数字资源,释放乡村发展能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使乡村地区享受到数字红利。其次,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和智能设备使用率,提升信息获取能力,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加速乡村转型,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最后,统筹协调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发挥优势地区带动效应,逐步辐射周边地区,避免出现数字鸿沟。
上海市是数字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将数字经济应用于农业农村,设立数字农业示范区、建设数字乡村示范点,对全国乡村振兴起到示范作用。在乡村未来发展中,应利用自身数字优势,扩大数字经济覆盖范围,早日实现全市乡村数字化。浙江省乡村地区一二三产业发展均衡,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工业化体系完善、乡村旅游业逐步发展并打造自身特色,通过发展数字经济进一步促进三产融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江苏省乡村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其中苏南乡村地区基本完成农业现代化,苏中与苏北发展相对苏南较为落后,大多数乡村地区仍以第一产业为主。故在苏南地区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在苏中苏北地区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安徽省作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最晚的地区,要积极学习其他省市发展经验。安徽省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数字经济基础差,现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是完成产业数字化转型,提振乡村经济。
二、 积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在乡村地区相对匮乏,大多数农民仅从事简单劳动,对于新知识、新技术认知不足。因此在乡村地区要注意人才培育,利用线上教育资源,对乡村居民进行教育培训,帮助乡村居民快速掌握数字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提升当地劳动力知识素养与数字技能。政府要做好人才培养、储备的顶层设计,以当地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也要为所需人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产学研”的联合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地区输送人才,扭转乡村地区人力资本匮乏的局面。
上海市人力资本充足,2022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超一千万人,为乡村地区输送一部分人才,同时上海市积极引进、培养人才,加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以高校为依托助力乡村产业发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浙江省坚持需求、能力与数字化导向,大力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数量与质量上的 人 才 支 撑 。《中 国 人 力 资 本 报 告 2022》 显 示2020 年江苏省拥有全国总量第一的人力资本,充足的人力资本为乡村地区提供高素质劳动力。苏南地区以二三产业为导向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奠定人才基础;苏中苏北地区则以第一产业为导向,在农业现代化上追赶苏南地区。安徽省乡村地区人力资本短缺,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注重以农业为导向培养专业化人才,以乡村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三、注重技术创新
技 术 创 新 对 推 动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作用。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异,乡村地区对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热情不高。一方面,要加速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促进生产要素由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企业转移,提升创新效率,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政府应注重乡村地区的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引进创新型人才,努力营造创新氛围,提高乡村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上海市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创新型城市,一直以来都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不断进行创新突破,全市创新氛围浓厚,为全国树立榜样。浙江省对于创新型人才高度重视,于2019 年 底 实 施 “ 鲲 鹏 行 动 ”, 重 点 打 造 “ 互 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创新高地,在先进领域集聚创新型人才,提高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江苏省在高端装备、前沿材料等重点领域加速创新并获得一系列成果。建设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依托创新平台,以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但合肥市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在量子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创新型城市并在全省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创新能力提升。
四、结论与启示
基于长三角地区 2012-2021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 13 个具体指标构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作用机制。结论如下:第一,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乡村地区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数字经济赋能,前文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有推进作用。第二,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人力资本作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积累的一种资本。创新是第一动力,技术创新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国家发展、百姓生活,技术创新也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文章的结论具有以下启示意义:第一,在长三角乡村地区要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加快 5G 网络、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的部署,惠及更多家庭。第二,作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的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要重点关注。着重改善技术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数字化人才,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确保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占据全国上游水平。第三,从区域看,在安徽省要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发挥其高效促进作用,提振乡村经济,在浙江省与江苏省则要持续推行数字经济以保持乡村经济活力,推动乡村地区早日完成现代化。在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上需要统筹兼顾,加强区域之间合作,以早日实现地区高水平发展。(作者: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