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对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规划布局和管控、配套设施、生态文化等方面对产业融合下的村庄规划提出研究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章节将对上文不同的产业融合模式规划重点进行阐述。希望对产业融合下的村庄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农村一二产业融合模式
(1)产业建设用地
农工型村庄对产业建设用地的需求比较大,根据农业加工企业的类型和规模,确定工业建设用地的范围和面积。依据上文所述方式,针对此类村庄做出具体建设用地保障和管控措施,一是首先考虑闲置建设用地再利用;二是未有效利用或闲置土地,可以考虑整合宅基地腾出适宜建设产业面积大小的用地;三是若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少,可以根据政策申请,审批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来满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针对此类村庄根据规划“留白”机制,可以根据村庄用地情况,适当预留一定指标的商业用地,以备引入第三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全面发展新格局。
(2)用地空间布局
农业与工业相融合村庄布局方面,首先要深度思考工业生产空间与村民居住空间之间的互不干扰又互相融合的关系。部分工业生产对村民居住上必然会噪音、空气等方面的轻度影响。为便于村民上下班工作,工业生产区域与村民居住地又不宜过远。对于有影响的工业生产区域,可以与居民生活区域之间设置防护绿化带,有效规避噪音的同时提升区域内及周边空气质量。其次村庄生态空间价值高、覆盖面广,工业生产污染范围对生态有极大影响,故工业生产区域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治理污水排放、垃圾分类处理。消除生产污染带来的影响,绝对保障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之间的有机融合。
对于工业生产用地规划位置,应与仓储用地应相邻相近,且应设置在村庄内对外交通便利的位置,便于产品对外输出。农业工业化是带动村庄经济和扩张村庄人口及规模最见成效的产业融合方式,因而考虑村庄发展预留规划用地也是有必要的。
(3)道路交通设置
村庄道路设置,内部道路要避免大量外部及过境车辆进入工业化村庄道路主要满足企业运输车辆出入和居民生活外出车辆。一是道路布局和宽度要使加工企业运输车辆顺畅通行且与外部连接便利;二是加工企业运输车辆不得影响村民生活交通需求,保证局部道路宽度和规定范围设定错车点,人行道路与运输车辆道路分流明晰。
停车场设置,一是为工业运输车辆提供停放区域,应单独设置于工业用地附近。家用小型汽车停车应结合居民点的分布停放,可单独统一设置于村组附近,也可设置于独栋房屋附近。
(4)公共服务设施
此类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满足村民生活需求,其中包括党建服务设施、医疗服务设施、教育服务设施和文体服务设施等。具体配套服务设施根据村庄规模、等级和需求设置,符合服务半径需求,以完善和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目的合理设置。
(5)基础服务设施
村庄类型为农业工业融合,所以给水工程规划在满足村民生活需求的同时考虑产业生产需求用水。例如,农业灌溉用水和畜牧养殖用水等农业生产所需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企业消防用水等。排水工程规划也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村民生活污水;二是农业生产污水和畜牧养殖业废水;三是工业生产污水。
雨水可充分利用沟渠就近排放;养殖业废水可以集中生态处理为农田灌溉用水;工业废水需分流管理,集中净化在排放。电力工程规划需要在农业产业中考虑温度生产的需求,也会有一定的用电量;工业生产中需要通过企业的规模、类型和数量考虑用电量,综合确定供电方案;村民需求用电中,工业企业发展引入的外来务工人员揽括在村民范围,按照人数规模设置供电量。其中变电站需分线设置农业线路和工业线路。电信工程规划根据乡镇电信普及率来统筹规划,也可为进一步第三产业融合,如电商等预留宽带电信网络空间。
环卫工程规划需考虑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垃圾,两者应严格区分开来。污染性的垃圾应集中运输到临近镇级以上的垃圾处理站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处理。厕所革命,建设无公害公用厕所,设计参考《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指南技术》,满足服务半径设置。
(6)生态文化保护
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形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选址及排污上。严守生态红线是基本法则,工业用地严格根据其规模大小划定合理范围,避免需求过量破坏生态环境原有风貌;工业用地选址,在可建允建、用地性质符合的区域内,综合考虑其生产方式、排污方式等,合理选定建设地块,对生态环境达到零危害。
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一二产业融合模式的村庄拓展产业延伸的基石,农业加工增加农产品产量,历史文化赋予农产品品牌文化底蕴。更为后期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全面发展拓展旅游产业方向。
二、农村一三产业融合模式
(1)产业建设用地
此类村庄建设用地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相较其他类型村庄商业用地需求量大一些,根据村庄旅游人口数和商业发展需求,规划一定规模的商业用地,例如,旅游商业街、综合餐饮、集体民俗区等,旅游业带动商业发展,推动村庄整体经济收益。另一方面是村庄需要针对游客数量设置相应的服务设施,此类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会较大,可以根据政策预留不超过 5%的建设用地,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等建设。
(2)用地布局方面
商业型村庄用地布局方面,主要考虑仓储用地的设置,应设置于生产空间附近区域,接近村口或村庄主干道的位置,便于储存和对外运输;尽量与生活区域保持距离以免影响村民正常生活;旅游型村庄用地布局方面,主要协调旅游观光区和村民生活区的关系,公共旅游服务中心有的设置在村口的,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游客对村民生活的影响;有的设置在村庄内部,旅游与村民生活更为紧密,能够共享村庄的配套设施,也能一定程度的促进民宿、农家乐等村民个体商业。
(3)道路交通方面
村庄道路设置,此类村庄受到外部车辆的影响较大,旅游型村庄的交通规划要承载大量游客的通行需求,即村庄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要联系紧密,便于游客的抵达。同时也要做好村庄内部交通系统组织规划,避免大量游客车辆驶入村庄,影响村民正常出行和生活。商业型村庄的道路可以参考上述农工型村庄道路规划和宽度设置。
停车场设置,商旅型村庄由于外部车辆的流入较多,对停车场的需求也会比较大。一般在村庄出入口设置集中的停车场,减少对村民的干扰[43]。针对村庄需要或是停车需求量大而村庄出入口不能满足时,可在村庄主干道合适位置规划少量停车位。
(4)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研究表明,旅游类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占建设用地比例 6%-12%。此类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需针对村民和游客两类人群规划,一是保障村民民生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二是提升旅游服务体验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保障村民生活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参考农工型村庄的规划方案。服务游客的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根据村庄规划和游客数量,建设相应的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接待、疏散等作用。村庄内设置商贸服务和农家住宿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此外,休闲观光型村庄还应针对不同的休闲区域设施配套的公共设施。例如,旅游路线指示牌和示意图;采摘、垂钓体验周边设置休息停留点等。
(5)基础服务设施方面
商旅型的村庄人流量越大,基础设施就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给水工程规划需对村庄生活区、农业生产区和旅游区三个区域统筹安排,根据村庄规模、生产空间大小和人流量等确定给水量。排水工程规划主要考虑村民及外来游客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废水排放。电力工程规划除了考虑村民的基本用电需求外,还要考虑外来旅游人员和针对其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农业生产中的电力规划可以参考农工型农业生产部分。电信工程规划加强宽带网络的设置,促进村民对外交流的基础上,为商业性村庄提供良好的合作前提,为旅游型村庄游客提供便利的沟通服务。环卫工程规划因旅客的大量涌入,需加大对生活垃圾的管控和处理。集中处理、定期清理公共场所的垃圾,满足垃圾桶设置规定,不超过 70 米。旅游区根据人流量的大小和功能景点的分布设置公厕。人流量大的古镇等类型景点厕所应300米至500米设置一处;人流量小的风景区等路线上的厕所可500米至800米设置一处。
(6)生态文化保护
对农村一三产业融合模式的村庄而言,生态保护是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的一环。其融合模式的村庄,依托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和商业,因其产业融合发展与生态息息相关,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的影响也更大。在充分利用村庄优美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避免旅游配套设施对生态的破环,旅游设施应因地制宜而建,尽可能减少对山体、河流和植被的伤害。例如在视野开阔的区域,设置观望阁等,营造良好的视觉通廊;在山下荫辟处,依山而势可规划休憩区;在安全水域边,可设置亲水平台。
文化是农业延伸发展旅游业的精神脊柱,更是吸引游客的中坚因素,不同文化的一三产业融合村庄带给游客各具特色的游览经历和体验。此类产业融合模式的村庄更需深耕村庄文化底蕴,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模式
(1)产业建设用地
一二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的村庄是对建设用地需求量最高的,用有效盘活存量和合理新增建设用地的方式保障产业融合建设用地发展。先盘活现有限制建设用地,例如在保障村民经济权益的情况下,让村民愿意拆除闲置宅基地或对闲置宅基地进行再利用,开发农家乐或康养产业等,避免一味新增建设用地对生态带来不可逆的损害。其次由于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的村庄产业类型多,体量大,提倡建设集体性经营的模式,提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效率。最后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促进产业融合稳步发展。对不同产业类型建设用地方面,上述两种模式所阐述的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用地要求在此类模式中都需考虑和研究。
(2)用地布局方面
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的综合型村庄,产业类型比较丰富,涵盖了农业延伸发展产业链上的所有产业融合形式。用地布局促进产业融合,针对相同或类似的产业进行集中整合,整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可放置于城市接壤便利的位置或村庄主干道附近,便于交通出行;对于老旧居住区域或拆除再建房屋进行集中整合,选于村庄最佳位置;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保障居民和产业发展所需,应选于居住区附近和旅游观光路线上。合理用地布局,让规划区域规范化,空间利用最大化。
(3)道路交通方面
此类综合型村庄,受外部车辆影响较大,道路交通和停车场可以结合综合上述农工型村庄和商旅型村庄进行规划设计。道路发挥着将产业串联起来的作用,让农业科技产业园、农业休闲装采摘园和传统农业种植紧密关联起来,是提高产业融合程度的重要一步。
(4)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综合型村庄对公共设施方面需求会比较大,规划时要多方位考虑村庄需求,设置基本保障村民生活的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为旅游提供便捷服务设置旅客中心;对于城郊型村庄可以延伸公交路线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便利等。村民、游客和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共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设施必须满足人口需求设定其类型和规模。
(5)基础设施方面
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的村庄基础设施需求更大,加强完善的力度更大。此类村庄产业类型众多,人口组成成分不同且人流量大,对基础设施和防灾工程要求也非常高。给水工程规划需在生活用水方面,计算村民用水量的同时还要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用水量和游客游览用水需求。在产业生产方面,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排水工程压力大,合理利用雨水浇灌农田、疏通沟渠;扩大生活废水收集规模,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污水,推荐采用生态的污水处工艺,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工业废水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处理。有污染性的工业废水分管分流不得出现二次污染。电力电信工程规划要加强电力设置普及,现代农化农业、机械化农业、加工性工业、冷链仓储等产业都有一定的用电需求。综合型村庄随着互联网的引入,供给产业电信支持,也能为推广村庄特色品牌提供有利条件。环卫工程规划应加强宣传乡村垃圾分类收集,结合村民活动广场等公共空间,每个村组或产业地块布置一处垃圾分类收集点。村庄的生活垃圾可以由小型垃圾运输车收集,经镇区压缩站转运县级的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为提升村庄整体人居环境,提高游客游览体验,在各个村组结合活动广场或村组中心区域新建无害化公厕。
(6)生态文化方面
所有类型的村庄在生态修复和历史保护等方面的原则都是明确且统一的。针对村庄不同的问题进行具体且的整治规划方案。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村庄里的元素是最为复杂和多面的,可结合参考上述两种村庄的保护方式。对村庄实施具体的整治规划。合理的整治修复生态和文化建筑,能更有效的促进产业融合的基础。(作者:熊羽纶)
上一篇: 产业融合下的村庄规划研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