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瓜州县双塔村为研究对象,基于该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在深入分析其优势条件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塔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以期为西部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村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双塔村位于布隆吉乡西部、双塔水库南侧,距瓜州县城70 km,距布隆吉乡政府20km,分布于葫芦河沿岸,双石公路穿境而过,葫芦河湿地风光优美。村域国土面积约4.66 km2.耕地面积248.16 hm2.现辖4个村民小组158户。本研究以瓜州县双塔村为例,从村庄产业发展现状与困境、乡村旅游助力产业振兴的有利条件及机遇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对旅游资源依托型村庄产业振兴的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河西走廊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村庄的发展提供参考。
图1 研究区区位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一、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一)双塔村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业方面。双塔村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苜蓿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18 700元,2020年双塔村农作物播种面积276.07 hm2.大宗作物主要包括:小麦4.8 hm2.玉米4.47 hm2.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播种总面积9.27 hm2.其中小麦4.8 hm2.玉米4.7 hm2.粮食总产量80.35 t,其中小麦产量36 t,年平均增长率-14.33%,玉米产量44.37 t,年平均增长率17.67%。种植特色农作物131.13 hm2.主要以中药材为主,包括枸杞和甘草。
2.养殖业方面。畜牧业以饲养羊、驴和牛为主。根据对双塔村近4年的牲畜存出栏统计数据分析,除生猪以外,羊、鸡(鸭、鹅)存栏数呈先减后增趋势;除羊外,生猪和鸡(鸭、鹅)出栏数整体下降。
3.合作社发展概况。双塔村现有畜禽养殖规模户2户,家庭农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5户。
(二)双塔村产业发展困境
1.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缺乏动力。双塔村目前以一产(种植、养殖)为主,没有二产,三产(乡村旅游)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导致整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同时近年来由于年轻村民多前往瓜州县城或新疆外出务工,青年劳动力持续外流,留在村内的劳动力年龄整体偏大,大多数为“50后”“60后”的村民,农村留守人员老龄化问题突出,而传统种植、养殖农业工作需耗费大量体力,直接导致村内劳动力不足,种植业规模持续减小,并且老年人故土难离、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敢闯敢试的劲头不足,对村庄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现有基础设施薄弱,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低。近年来,由于项目资金大多向移民乡镇倾斜,老乡镇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基础条件与移民乡镇相比差距较大,双塔村村内仍有部分斗渠、农渠没有衬砌,部分人行道在近年内没有进行改造维修,路面破损较为严重。双塔村现在还没有污水处理、供暖、燃气等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缺失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并且生活废水的随意倾倒、煤炭与柴草的焚烧都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图2 研究区基础设施现状图
3.旅游资源较丰富,开发宣传不足。双塔村分布于葫芦河沿岸,葫芦河湿地风光秀美,生物资源丰富,但当地对本地旅游、产业资源不够重视、推广“宣传力度不足,优美的滨湖风光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未真正融入到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导致资源知名度低、没有打造出本地核心旅游吸引物。
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发展机遇
(一)优势条件分析
1.交通区位优势。交通条件是旅游发展的命脉。“双石” 旅游公路起点位于双塔水库,该路线的建成使双塔村与外部的联系更加紧密,完善了瓜州县旅游交通的路网布局,更好地促进了周边文旅产业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
2.独特的自然风光。双塔村位于双塔水库南侧,分布于葫芦河沿岸,葫芦河湿地风光优美.生物资源丰富,仅在葫芦河湿地中被《国际湿地公约》收录的水禽发现记录达44种,本土鱼类13种,浮游植物6门,34属,硅藻类19属,浮游动物22种,底栖动物8属;候鸟、留鸟主要为黑鹳、大白鹭、版头雁、野鸭、金雕、雪鹰等;陆地动物主要为普氏野马、草原斑猫、猞猁等,秀美的自然风光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区域资源优势。双塔村距离锁阳城镇50 km,锁阳城镇文物古迹资源丰富。瓜州县有10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在锁阳城镇,锁阳城遗址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国家水利风景区桥子东坝,玄奘讲经说法处塔尔寺遗址等,是玄奘精神心灵体验地,近年开辟的“玄奘之路”戈壁徒步体验之旅影响深远。榆林窟出土的文物象牙佛堪称稀世珍宝,榆林窟主持郭元亨舍生忘死保护象牙佛、接济西路军真实动人事迹为后人所敬仰。双塔村可依托锁阳城镇的旅游品牌,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机遇分析
1.区域文旅体系结构的健全。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以做深做精“走瓜州玄奘路”为主线,加快打造核心吸引物,丰富产品供给,积极开发青少年书法研学、企业团建、党建、户外拓展等系列旅游产品,强化城镇支撑,提升服务配套,放大“张骞蜜瓜”品牌效应,擦亮“汉唐重镇,丝路明珠”目的地形象,打造瓜敦旅游一小时经济圈,推进瓜敦旅游一体化发展,构建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新增长极。依托敦煌的旅游品牌和客源市场,对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合,丰富旅游项目和内容,最终达到留住游客,延长停留时间,增加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2.市场多元化,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当前文旅产业的发展,已经从景区建设为重的发展思路转变到构建地区旅游空间体系上,更多关注的是游客在此地的全方位感受。因此,对双塔村文旅产业发展来说,要注意引入和发展多样化的文旅产品,特别是“商、养、学、闲、情、奇”等功能的开发,打造一些经典的美食、美宿来留住游客,将当地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生活场景融入到游客的旅行中,增加游客对不同区域,不同目的地的认知和了解,丰富游客的体验记忆。
三、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产业振兴的路径
推动“农业+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催生农业转型发展,激活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动能,形成高品质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助推产业振兴。
(一)结合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乡村产业紧抓乡村振兴、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等机遇,依托葫芦河自然景观风貌,规划双塔村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两轴、四区”。一心:以游客服务中心、葫芦河湿地自驾营地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沿双石公路形成的村庄主要发展轴线和以葫芦河及两岸区域形成的生态旅游发展轴线。
四区:指生活居住区、葫芦河湿地旅游区、绿色农业种植区、设施养殖区。
生活居住区:该片区为居民集中居住生活片区,依托村庄主体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同时鼓励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开办特色民宿和家庭手工作坊。
葫芦河湿地旅游区:依托葫芦河优良的自然环境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展示与销售中心)、葫芦河湿地自驾营地、葫芦河咨询中心(生态农业园)等,带动村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村民收入。
绿色农业种植区:通过对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农渠等水利设施,增加排碱渠,并进行农作物规模化种植,加强机械化程度,生产绿色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依托经济作物种植及村内现有特色作物资源,进行农业知识科普,开展农作物采摘、农耕体验等活动,并可利用农作物打造创意农业景观。
设施养殖区:通过规划养殖小区集中养殖牛羊,提高养殖卫生化、科学化程度。并设立养殖科普基地,开展亲子体验活动。
图3 产业空间布局和重点项目规划图
(二)主动融入区域精品旅游圈,提升品牌效应
双塔村旅游产业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是当地对旅游资源的重视不够,开发不足,缺乏宣传。既没有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也没有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的意识。因此双塔村应统筹规划,提高思想站位,打造自己的文旅品牌,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各个端口推送信息,打开市场和知名度。
(三)加大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一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和在外务工人员回乡返乡创业,并且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者待遇,为乡村产业的发展留住人才。二是政府拨款打造精品特色民宿,鼓励、引导农民盘活闲置房屋。三是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组织农民参与服务技能培训,强化业务能力,更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有关政府部门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的办法,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构建更为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打造立体、丰富、生态、绿色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