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杨陵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本研究通过对杨陵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探究了国家政策在县市落位的切实可行方案规划,通过分析近年来杨陵区的发展,反映了地方政府各部门对涉及“三农”问题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前沿示范的带头作用。同时,随着美丽乡村的不断建设与高新科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通过分析杨陵区发展劣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问题议事小组应该找到解决之策,从新的方向谋划破局之法,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不断完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见效。


  杨陵区总体概况

  杨陵区作为1997年成立的国家级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惟一辖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腹地,介于宝鸡和西安之间。杨陵区自然条件适宜,全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20.76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25.39万人。同年,全区生产总值151.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1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23元,实现了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格局。

陕西省杨陵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杨陵区常住人口不断发展,2020年与2010年相比,增加人数5.27亿人,增长率达到26.18%,年平均增长率为2.35%,经济生产总值也在不断攀升。在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生产总值相较于2019年有所下降,总值达到了151.71亿元。杨陵区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2020年达到了66.67%,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经济增长。

陕西省杨陵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图2:2010-2020年杨陵区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杨陵区发展劣势

  1、高科农业风貌特征不凸显

  杨陵区高科农业虽然在对外交流和推广示范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具备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然而,现阶段的风貌特征缺少从上到下的整体把控,城乡现代高科农业形象不够鲜明,整体风貌与周边环境差距不大。作为全国首个示范区,该区需要全方位地构建现代高科农业,除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推广展示,还需要在现代化农业的基础上强化现代化农村和新时代农民的建设。杨陵区要做到科技示范,在全方位体系建设、提高质量、增长效率方面寻找新的突破,要让先行示范起到相应作用,让社会重新认识现代农业,让农村成为与城市平等、适居的人才就业创业场地,让我国乡村企业振兴起来,建设美好乡村。


  2、农民未能深入参与科技创新

  杨陵区作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所在,其现代化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等未能深入普及农村村民中,农民在现代化农业产业中的参与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杨陵区农村劳动力富余,存在外出务工的情况,然而这方面的工作通常为建筑工、零工、服务业普通工等类型,不需要专业的职业技能,杨陵地区农民无法发挥特有优势。而在农业园区种植方面,广大农民群众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设备还存在不足,农产品销售还是依靠大型销售团体,销售渠道单一。

陕西省杨陵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图3:受教育程度比重(2020)


  杨陵区发展规划

  1、科学研究铸就现代化农业体系

  杨陵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作,共同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结构,形成“校-企-村”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已实现规模化农业生产和特色化种植。杨陵区农业科技驱动发展道路成就显著,从2010年到2020年,该区科技成果转化率从50%提升到75%,发挥当地两所高校的人才优势,为该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科研与技术支撑,为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了平台。另外,杨陵区利用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素质。在人口受教育程度方面,杨陵区大专及以上学历比重为35.01%,而全省的比重仅为19.75%,说明杨陵区受教育程度较高,体现了该地区较高水平的人才优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陕西省统计局数据,杨陵区的公共基础建设在陕西省内处于较高水平,建设情况也高于全国平均县市水平,如表1所示。杨陵区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指标方面均高于陕西省水平,相较于全国城市设施,仅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方面低于全国水平,说明杨陵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公共、基础设施都处于较高水平。

陕西省杨陵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表1:城市设施水平(2020)


  2、城乡一体化建设引导绿色发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规划的基础,意在推动政府部门协同办公,优化和创新制度、政策成果表达。杨陵区将保护基本农田、生态资源、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和河流水资源作为刚性保护,划分城区、镇区和乡村用地边界。杨陵区在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下,通过绿化重要交通沿线、重要水资源、城市公园等构建绿网,并管理和管控乡村建设用地。


  在绿色发展的要求下,杨陵区农业产业利用科技创新能力架构绿色农业体系,在不同层级的农业科研创新研发机构和组织的支持下,利用城镇和乡村农田用地作为科研示范区,构建世界最尖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基地,在城市、县镇、乡村三个层面全面覆盖农业科研服务体系,为推广农业科研服务和提供农业前沿技能提供了基础。杨陵区在农业科研创新的技术支持下,各种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位居全省第一。


  3、乡村振兴规划促进国际合作

  杨陵区乡村建设地方组织在国家《规划》的依托下,制定《农村振兴空间规划》和《农村振兴实施规划》。其中包括传统物质空间规划和乡村法制内容规划,制定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文本。杨陵区依托农业科技及自贸区政策优势,不断与国际农业合作,探索“一带一路”农业发展新模式,与沿途60余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协议,强化了杨陵区作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对外影响力,扩大高新农业交流合作、推广示范的带头作用。(作者:刘晓瑞)




上一篇:当前乡村产业振兴存在哪些困难?乡村产业振兴5大对策建议

下一篇:四川省乡村振兴引导基金首批投资累计投放6.1亿元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