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产业在寿溪村发展已久,但要形成以蜂产业为特色的乡村景观并发展乡村旅游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产业链和品牌、客户群不稳定、乡村景观较差等。
寿溪村概况:寿溪村隶属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臧湾乡,位于臧湾乡南部,总面积为23.77km2;有农户258户819人,分布在7个自然村8个村小组。寿溪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周边山壑纵横,山峰层叠,山环水绕,景色秀丽,自然环境优越。
寿溪村从明清时期开始以采瓷石为主要经济来源,当地把瓷石粉碎,用粉料再制成瓷坯子,而后配制成坯釉料供给景德镇进行瓷器制作,但1954年因质量变化,余干瓷石取代了寿溪瓷石。之后,为防止破坏环境,当地村民以种植水稻、茶叶等为主要收入,养蜂为辅助经济来源,所以寿溪村养蜂由来已久。
寿溪村乡村振兴策略
根据寿溪村产业现状,其乡村振兴的思路是打造以蜂产业为特色的新型特色乡村,但现实的乡村问题依然严峻。针对现状,从乡村振兴角度为寿溪村转变成蜂产业特色的秀美乡村提出发展策略。
一、现状问题
虽然寿溪村山清水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人口越来越少,大量老年人和儿童留守乡村,寿溪村旅游经济缺少发展动力,良好的自然资源无法真正利用起来。寿溪村要想通过蜂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并形成特色乡村,需要先解决以下问题。
1.1 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产业链和品牌
寿溪村的个体经营户较少且分散,产业发展不足以吸引人口回流。寿溪村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结构单一,布局分散,缺乏当地支柱性产业,经济驱动力不足,不利于寿溪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寿溪村的蜂蜜生产以个人及家庭为主,养蜂规模小且以生产低质蜜为主,缺乏组织管理和系统化生产,没有形成蜂产业链和蜂品牌。
1.2 蜂业基础薄弱,缺乏专业指导
寿溪村养蜂时间较长,但专业水平不高,养蜂技术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另外,根据对寿溪村植物的调查发现,寿溪村的蜜源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蜂业发展需要改善寿溪村的植物结构和增加有特色的蜜源植物种类。
1.3 蜂产品销售模式单一,没有稳定的客户群
寿溪村的蜂产品销售模式较为传统,多为自产自销或店面销售,销售的覆盖面局限在周围村镇和浮梁县内,客户群较为零散,蜂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销量不大。
1.4 自然资源丰厚,景观和产业规划有待优化
寿溪村远离市区,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蜂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寿溪村地处偏僻,交通较为不便,民居多为徽派建筑风格,公共活动空间和旅游服务设施缺乏。寿溪村的特色文化不够突出,没有明显的文化辨识度和记忆点,需要景观规划的介入让其满足游客的需求以吸引游客。
二、解决策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景观研究融入其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乡村的实际地理环境、人文色彩等因素可能对景观研究产生的影响。从寿溪村的现状出发,提出以下策略。
2.1 打造品牌生态,扩大品牌效应
当地蜂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打造生态品牌和良好口碑是提供产业发展动力的关键。要着力打造寿溪村蜂蜜品牌并设计有特色的宣传Logo和外包装,生产种类丰富的蜂蜜产品,包括各种包装形式的蜂蜜原浆、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蜜茶、蜂花粉、蜂胶、蜂块等。蜂产品相关的加工产业链也要提前建设完善,为寿溪村蜂农服务。
开展“寿溪蜂业旅游”活动,大力宣传寿溪蜂产品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寿溪村体验蜂文化的魅力、品尝寿溪蜂蜜的美味。蜂业旅游带来的不仅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品牌效应的扩大,还有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和蜂农劳动积极性的提高,更是寿溪文化价值的体现。因此,蜂业旅游的开展是寿溪村蜂业不断前进的首要选择。
2.2 对外推广产品和养蜂技术
寿溪村要想把蜂产品销售出去,只依靠品牌是远远不够的,在形成品牌之后还需要大力对外推广产品。蜂农必须不断提高养蜂技术,以此来带动蜂产品质量提高和产品特色更新。
首先,对外推广产品。寿溪蜂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能够吸引更多游客,乡村改造和文化建设便是特色推广的点睛之笔。通过开展蜂蜜品尝节和举办蜂产品、瓷文化、茶文化等相关文化展览和文化秀,举办亲子互动、自然科普、灯光秀、星空露营、露天电影、草地音乐节、田园夜游、乐趣烟花、露天烧烤等活动,增加游客对寿溪蜂文化及当地文化的了解,以此扩大寿溪蜂文化影响力及吸引力。
其次,提高养蜂技术。寿溪村应建立中蜂产业领导小组,负责中蜂产业发展组织领导、综合协调、产业规划、培训考核等工作。聘请知名专家担任蜂产业顾问,培养或引进中蜂养殖及蜂产品质量监管人才,并针对农户养蜂需求,举办养殖技术、产品营销、蜂文化知识等培训。给寿溪村配备蜂产业农技员,加强农技员培训,并发挥其日常养蜂技术指导作用,形成乡村养蜂技术服务网络。对寿溪村蜜源植物的种类、分布范围、生长规律及采蜜情况进行深度调查分析,改善寿溪村的植物结构,增加蜜源植物的种类,发掘有特色的蜜源植物并形成特色蜂蜜,以确定寿溪蜂业的发展方针和技术推广的方向。
2.3 线下与线上融合销售
以“互联网+蜂产业”为前进方向,将寿溪村蜂产品对外销售路线定位为“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优质蜂产品为主体”的营销方式。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巨大优势打开寿溪蜂产品的销售市场,让蜂农足不出户就能把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激活乡村市场,盘活乡村资源,为寿溪蜂产业注入新的生命。
电商直播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收益。寿溪村的蜂农或居民可以开创寿溪蜂产品直播平台进行居家销售,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获得市场认可,使寿溪蜂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村民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宣传寿溪的青山绿水和蜂蜜的形成过程,以及蜂产品的加工过程,让顾客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同时,重点打造绿色生态的蜂产品生产区,由村民进行中蜂养殖、育种、副产品加工、销售,以订单为纽带,有机整合蜂农种养、生产加工和电商销售,带动周边村民大力开展订单式蜂产业,快速实现致富。
2.4 美化乡村景观,优化产业布局
首先,寿溪村的景观规划布局要以提高村民宜居水平和增强游客体验为目标,将蜂文化与瓷文化融合,打造以乡村旅游、蜂产品销售、蜂文化科普、乡村民宿为主的完整服务链。
其次,要通过景观规划研究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吸引知识青年与技术青年走进寿溪、建设寿溪。
再次,良好的维护管理和淳朴的乡村民风是寿溪村不断进步、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在景观规划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寿溪村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
最后,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编制寿溪村中蜂产业发展规划,把产业布局、蜂旅开发、蜂种保护与利用、蜂业培训、蜜源植物开发利用等作为规划重点,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与措施,促进中蜂产业科学快速发展。产业发展的模式要从原来的自给自足提升到产业兴旺,实现从生产单一性向生产体系化过渡,即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蜂业生产模式不断优化的前提下,也要对其附属的旅游产业、服务产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模式融合。乡村旅游对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作者:张敏,周洋,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