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新闻发布会,就《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支持政策、组织保障等进行正式发布。
《实施方案》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推进机制、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五个部分,可以概括为“139”行动,即明确“一个目标”、健全“三个体系”、实施“九大工程”。
“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是指到2025年,本市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宜居、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布局优化、承载力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形成;保障基本、质效优良、城乡均等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个体系”
健全“三个体系”,分别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内容包括,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创建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提升涉农职业院校发展水平等措施;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农村养老助残服务水平,推动移风易俗,整治天价彩礼、浪费攀比等不正之风,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模式,实现90%以上村庄实行积分制管理等。
“九大工程”
实施“九大工程”。村庄建设发展提升工程,创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准扶持800个经济薄弱村,全面提升村庄建设发展水平等。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等。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持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确保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7%等。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5%,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99%。发展农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等。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建设150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推动滨海新区和远郊五区区镇村三级商业体系加快完善等。
“九大工程”还包括: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加强农村广播电视、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提高“互联网+”惠民便民服务水平等。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加强村内健身设施、公共照明、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广播建设等。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强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周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等。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再改造提升6.6万座户厕,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完成第二批15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等。
未来15年天津村庄将划分五类进行规划建设
为统筹全市村庄布局,引导村庄差异化发展,自2020年3月始,本市组织开展了村庄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天津市村庄布局规划(2021—2035年)》方案已经完成,正在履行报批程序。
《天津市村庄布局规划(2021—2035年)》系统梳理了村庄发展现状特征和历史脉络,提出了未来15年农村发展的基本格局,将全市3520个行政村细化为“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引导整合类、中心带动类、改善提升类”五类,形成天津市特色村庄分类体系,针对不同村庄类型提出了差异化管控指引,明确了村庄规划建设管控底线要求。
城郊融合类是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向城镇转型条件的村庄,约880个,占比25%;
特色保护类是列入历史文化名村或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村庄,约30个,占比1%;
中心带动类是现有规模较大、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对周边村庄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村庄,约350个,占比10%;
改善提升类是形态、组织相对稳定,未来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有机更新为主要发展模式的村庄,约2120个,占比60%;
引导整合类是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需要搬迁的村庄,约140个,占比4%。
天津市划定“三区三线”保护耕地农田和生态
目前,本市已经完成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近日已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查。审定后的“三区三线”成果将纳入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红线、开展各类建设活动的依据。
“三区”是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线”是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城镇集约节约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次本市共划定耕地46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40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约1557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约292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