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备制造业现阶段迎来发展机遇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中机院研究员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详见下文。

        装备制造业发展得到政府大力扶持,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装备制造业的高速成长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主要措施、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同年,发布《国家中长期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9年,在经济危机弥漫之际及时发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诸多细分领域长足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0167亿美元,略高于美国(19800亿美元),远超日本(15600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25%以上,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其中,工程机械行业成绩显著。我国已能生产国内工程建设所需要的18大类产品、280多个系列、1700多个品种、4000多个规格。汽车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09年汽车产量达到1379.5万辆,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第一大国。船舶工业产业规模大幅跃升。“十一五”末我国造船产量超过5000万载重吨,是2005年的4.1倍,造船产量年均增速高达34.7%,也明显高于“十五”期间年均26.5%的增长速度。机床行业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2009年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143904台,是2005年59639台的2.41倍,金属加工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到52%,比2005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装备自给能力显著增强,向行业高端迈进。

       “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绩显著,机械产品水平取得长足进步。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研制成功。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行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机械工业新产品产值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新产品产值超过2万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新产品产值的40%。重大技术装备向大型化、高参数化发展,部分产品的效率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量大面广的通用机电产品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二是全行业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条件大为改善,行业固定资产的新度系数由“十五”末的61%提高到2009年的64%,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的装备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在常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港口装卸机械、水泥成套设备等制造领域,我国已走在世界前列,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出口增长迅速。如发电设备出口量已占到总产量的近15%。

       未来装备制造业继续向智能化、高端化升级。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确定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以智能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和卫星及应用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被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高度。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2020年智能装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十二五”规划海洋工程装备总投资预计为2500亿-300亿元,年均500亿人民币以上。航空航天装备年均复合增长达20-30%,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上一篇:乳业增长有所放缓 关键技术与设备急需突破

下一篇:生物技术业的发展与应用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