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美丽田园建设浅析--江义村美丽田园发展规划

随着中国梦与美丽中国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村庄建设的政策, 乡村发展成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文明和谐村庄的重要途径。文章以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江义村美丽田园发展规划为例, 探索并阐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规划要点及意义, 提出在未来村庄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村庄特色资源,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被提出, 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同时也是一种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 目的在于依托村庄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 通过做大做强第一产业, 实现产业互动, 打造现代化美丽乡村, 满足现代人旅游、生活的新需求, 增加村民收入, 改善村民生活。
 
同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讲话中指出, 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 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 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 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2], 为新时期村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 如何积极适应乡村振兴新要求, 加大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村庄规划建设的重要出发点, 而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其发展理念顺应了新时代新格局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1 江义村概况及存在问题
1.1 江义村概况
江义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北部, 北临顺德水道, 全村土地面积4.74km2, 户籍人口5200多人, 外来人口8400多人, 常住人口13600多人。
江义村是顺德乃至全国加州鲈鱼养殖高标准的养殖区代表, 无公害养殖基地、省现代农业化试点。村庄水产养殖品种主要以加州鲈鱼、鳗鱼、甲鱼为主, 其中以养殖加州鲈鱼最为出名, 其鲈鱼的养殖面积约1200亩左右, 养殖水平高, 亩产3000~4000斤, 亩产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村庄经济总体发展较好, 2016年, 集体经济总收入2924万元, 其中经营收入734万元, 补助收入486万元, 其他收入156万元。集体分红也呈上涨趋势, 每股分红3494元。
 
1.2 存在问题
江义村作为顺德的重要基本农田保护区, 自然环境优越, 生态基底良好, 同时, 村庄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历史建筑,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村庄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主要问题是: (1) 村庄资源丰富, 但空间布局混乱; (2) 土地使用结构不合理, 农业用地以鱼塘为主, 导致村庄绿化率偏低; (3) 公共设施不完善, 公共空间缺乏足够的人性化建设; (4) 作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 江义村的对外宣传力度不足, 旅游业发展滞后。
 
2 规划内容
结合江义村实际, 遵循建设美丽田园和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 将其定位为:顺德区勒流街道农业示范性园区, 广佛都市区集高效渔业生产、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型农业公园。同时, 根据村庄现状空间布局规划将江义村划分为七大功能区, 分别为村庄建成区、休闲综合区、农业生产区、农业观光区、农业景观区、创意区和湿地净化区, 通过规划未来希望把江义村打造为三产互融、乡风文明、环境宜人的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田园示范村。
 
2.1 休闲综合区
该片区主要以“创意生活、休闲体验”为基本出发点, 首先将片区分别规划为生态农田、滨水公园、休闲体验等不同的主题区域;其次, 整合江义村特色农产品, 结合村庄景观资源、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等, 规划从村庄物质建设转向综合发展规划建设, 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3], 以村庄宜居、宜游、富民、和谐为重点, 完善村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村庄旅游服务水平。休闲综合区规划图如图2所示。
 
 
图2 休闲综合区规划图 
 
2.2 农业生产区
产业是促进村庄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也是实现村庄兴旺、村民富裕、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途径。规划根据乡村振兴基本要求, 该区以“产业兴村”为设计主题, 对江义村特色农产品进行上、中、下游综合开发, 主要涵盖村庄养殖业生产加工、相关配套及休闲设施等, 通过对江义村基础产业进行升级, 设立加州鲈养殖协会, 申请“加州鲈”原产地地理标志, 走品牌农业之路, 建设淡水鱼博物馆, 推动农业持续创新, 建设江义绿色农业示范基地, 来促进一、二、三产业的互融发展。
 
2.3 农业观光区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的之一就是要挖掘并利用村庄内的乡规民约、民俗文化等, 让人们可以体验乡村民俗与农耕文化, 还原村庄自然面貌[4], 建设为现代化的美丽村庄;因此, 规划该区以“水墨田园”为设计主题, 在村庄建设中, 利用现有道路、边角地建设四季有花的林荫道、花廊、果廊等, 并设置村庄观景台, 为游客一览江义村美景提供平台, 进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引进农业休闲旅游产业, 建设幸福人居, 塑造现代人的桃花源。农业观光区景观如图3所示。
 
2.4 农业景观区
规划该区以“醉美水乡”为设计主题, 尊重村庄现状基地条件, 整合资源, 在统筹兼顾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开展基塘整治和农业景观化改造, 开展渔业休闲活动, 丰富休闲旅游内容, 实现村庄生产与旅游互补发展。
 
2.5 创意区
规划结合江义村特色基塘农业文化和当前农业景观要素, 开展相关农业创意活动。景观塑造上, 多采用当前流行的农业园林要素, 赋予该片区生机昂扬的景观环境。
 
2.6 湿地净化区
出于江义村现状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规划该区以“生态净化”为设计主题。在村庄整体田园规划建设的过程中, 同时重视生态和景观两方面的效果, 通过集合村庄现状鱼塘、水系, 建设农业给排水分流体制, 打造村庄湿地生态循环系统, 进行农业废水净化, 进而实现生态保护与景观塑造同步推进。
 
3 规划要点剖析
3.1 遵循村庄街巷肌理, 完善配套设施
村庄传统街巷不是犹如直线一样笔直, 而是多以折线和曲线为主, 在空间上不断地呈现出收缩、放大或转折。规划遵循江义村现状空间肌理, 在保持村庄街巷空间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基础上, 加强街巷建筑的立面整治规划, 在建筑的色彩、细部处理上进行设计, 使其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江义村庄街巷如图6所示。
 
图6 江义村庄街巷
 
3.2 尊重传统文化, 延续村庄文脉
村庄历史文化是世代人积淀的无形财富, 无论是村庄空间布局, 还是生活观念都具有独特性, 因此, 在进行规划时要突破城市规划的模式, 尊重村庄发展历史, 挖掘村庄保存的历史文化底蕴, 尤其保持村庄传统建筑文化。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江义村原有的村庄历史建筑, 在建筑小品如:路灯、指示标牌、垃圾箱、座椅等方面主要选择与村庄现状特色相符的材质, 以此延续村庄文脉。
 
3.3 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建设
江义村美丽田园建设规划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村庄的自然面貌与现状地理要素, 一方面讲究村庄景观景致的打造与雕琢, 对村庄植被、河涌等进行美化整治, 提升村庄自然环境品质;另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与田园建设进行契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村庄文化内涵, 以自然生态景观烘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充分做到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
 
4 结语
美丽田园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根据江义村美丽田园建设可以看出, 在进行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规划基地的典型特征, 在促进村庄产业发展、弘扬乡风文明的基础上规划设计适合基地发展的建设方案。文章主要以江义村美丽田园建设规划为例对美丽田园与乡村振兴发展内涵进行了浅析, 表明乡村振兴要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5], 稳步推进发展。(作者:闫见英)
 

上一篇:探讨:田园综合体结合乡村养老的规划建筑设计

下一篇:剖析国内外田园综合体项目成功之处

在线咨询 400-666-8495